昨晚听春华校长的直播课《教师的情绪修炼》,我很认同她的观点。关于情绪修炼,是说起容易做起难(其实这世上事情好像都是说起容易做起难)。
好些句子引起我的共鸣:
快乐是自己给的,是一种能力!
不要和学生真较劲,伤害到自己,不消耗自己的能量。
勇气是一个人很重要的核心素养!看能否迈出关键的一步。
生命一经打开,光就照进来。
教育无他,唯爱与榜样。
听完春华校长的课,我发现完全可以用“快乐是自己给的,也是一种能力”来提领全课。
其实,看到快乐,并非你的生活都是快乐,只是你会选择快乐,你自动屏蔽到所有的不快,只将快乐放在心上。但拥有这样的选择,确实是一种能力。
有个试验,大家做得乐此不疲。比如在白纸上点一小滴墨水,或者撕掉白纸的一个小小的角,当我们拿给他人使用时,大部分都会先盯着那个小滴墨水或残缺的角,心生不快。事实上,白纸上白的部分比黑的部分要多得多。
再比如,一张100分的试卷,如果有孩子考了99分,很多人都会下意识去盯着那丢失的1分,去找丢分的原因,然后就开始一路遗憾。
或许,每个人都有追求完美的心态吧。有完美的心态固然很好,追求卓越品质,保证质量上乘。但这只能成为我们的一个目标,因为生活中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实在太多,我们的生活更重要的是享受过程,因此,有一些不快,我们自身是可以过滤掉的。
这几天的复习阶段,更是需要我们有“自给自足”快乐的能力。因为每天的常规动作就是:做卷子,讲卷子,做卷子,改卷子。孩子们一直都处于紧绷的状态,有些动作慢的孩子就会跟不上进度,也就会有各种不良的反应,那我们怎么办呢?
我会如此做呢?
第一,不停的给自己做心理建设,特别是每天进教室前。给予自己心理暗示,是很重要的。
第二,遇到学生告状,我会如此回应:“我的内存不够,我只选择存美好的。”我也是这样做的,虽然在当下有点困难,但一下课或者一放学,我的脑袋里存下的都是美好的事情。
第三,看破不说破,反话正说。比如,看到一些学生不在状态,我会说:“我很欣赏某某,听得很认真。”或者直接对学生说:“我要开启表扬模式了,请各位给我一点素材吧。”学生马上就能听懂我的意思,我便开始用放大镜去看他们的行为。比如:某某很专注,某某的笔记写得很漂亮,某某的问题很有思维含量。当课堂上都是这样的语言的时候,整个教室的场域都被暖到,在其中的每一个孩子也会受到浸润。
其实,某天我没有忍住自己情绪时,我大声说了几句,我看到一个小姑娘用双手捂住耳朵,我马上意识到我表达我的情绪的样子,对她造成了困扰。这个场景一直烙印在我心里,所以需要以此来提醒我自己的修为。
前天,一位同事对我说:“今天班里的孩子要做很多卷子,我就不停的表扬他们,让他们心里舒服,这样我也才不会生气。”我说:“对的,快乐是自找的,有些痛苦也是自找的,但我们还是应该都选择看到快乐,自己建设快乐。”
自给自足,才会丰衣足食,也才会活得舒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