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三只青蛙
1 CC会
2 经理沟通会
昨日小确幸
10月最后一天,一切该做的都完成,感觉好极了。
尤其是对家庭财务进行了梳理,并定出下一步的行动计划,觉得这种小日子踏踏实实的挺好的。
跟老公说,下岗了咋整,老公一句“怕啥有我呢”,就感觉一切都不是问题,向前冲冲冲就是了。
昨日反思
听了小强老师的把卡片笔记与印象笔记结合的小强课堂,对于一直以来见感思行,知识内化等,想做却没有去做,一下子知道应该怎么去处理了。
当天就把微信和邮箱导到印象笔记里的几条专业笔记进行了处理内化,并且还跟以前的旧有笔记进行了关联。知识开始慢慢一点一滴的积累并产生了流动,不再是被存在那里,等着也许永远也不知道何时才会去调取的那个调取作用了。
小强老师真的非常有魔力,能够把知识迅速的转化成行动,并且讲解出来,让其它的不同水平的小伙伴都能有所收获,并且用起来。
我们知道的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已经有点难以消化了,却还在焦虑的不停往大脑塞塞塞。
明年决定给自己做减法,就跟着小强老师认真的去践行各种知识就好。慢慢咀嚼,慢慢消化。
好,现在说一下我是怎么学着做文献卡片的:
第一步:闪念卡片,文献卡片,和永久卡片三种卡片有不同的作用和意义。因为日常时间管理也用的是滴答清单,所以闪念卡片我也学着部署在滴答清单收集箱里,收集后的闪念卡片要是行动,就加时间和类型放在滴答里,要是想法,就把它挪到文献卡片中。
第二步:文献卡片就是欢喜老师的见感思行,不用太复杂,起个顺手的题目,当然有题目命名的要求,重要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空一格写出处,或者微信转来的,直接放在下面,上面用自己的话对重点内容和自己的收获想法进行叙述,100字就可以,不用太长。
第三步:记得日落笔记法,一条新的内容进来,一定消化一条旧的。这个时候标签的分类功能就上演了,同样的标签下的内容,翻一翻浏览下,把有相关性的,在文献笔记后面,加一条笔记链接,这样笔记就互动了起来。
第四步:永久笔记,同一主题的一些文献笔记做的多了,就可以针对这个主题,产生出自己思考加工后创作的永久笔记,当然刚刚开始用以印象笔记进行知识加工,还没有产生一条自己的永久笔记,但应该积累积累就很快啦。
以上是自己践行文献卡片的一点心得,觉得最最重要的是动手亲自去尝试。很喜欢一句话:不写出来,其实自己没有想明白,写做可以帮自己整理思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