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婚姻育儿心理专题推荐集
高三孩子需要“心流”高峰体验,父母不要错过这些关键点,试试看

高三孩子需要“心流”高峰体验,父母不要错过这些关键点,试试看

作者: 春上村边树 | 来源:发表于2018-12-01 20:55 被阅读35次

家教随笔

高三父母确实需要一点心理学,倒不是为了单纯的“对付”孩子,而是出于自身在这个特殊阶段的一些心理调整的需要也有帮助,父母心理调节好了,对孩子是有莫大帮助的。

“为什么有的孩子不用督促,就会自觉地去学,学习轻松而且学得那么好?”

“为什么我家孩子,拼命赶着催着也不去学,学习不上进,得过且过,即使勉强去学也不专心?该怎么办”

今天要聊的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内容:你的孩子有心流体验么?如何让孩子获得心流体验的高峰?需要注意什么?结合我儿子高三学习的一些心流体验心得,对高三的父母应该是有启发的。

首先把这两个问题在重申一下:

“为什么有的孩子不用督促,就会自觉地去学,学习轻松而且学得那么好?”

“为什么我家孩子,拼命赶着催着也不去学,学习不上进,得过且过,即使勉强去学也不专心?该怎么办”

区别或许就在于:

“别人家的孩子”也许是体验到了“心流”,他们的学习一旦有了“心流”的促进作用,想要落后都难了;反之,那些得过且过,催着赶着学习的孩子,从未有过心流的高峰体验。

尤其那些学习稳定的孩子,也许有其他的方法主要的秘密可能就在这里。

请输入图片描述

有的高三父母可能要问了,这“心流”是个啥玩意,究竟是什么?

自从上个世纪70年代心理学界提出了“心流”这一概念以来,它已经成为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在这里不做过多的心理学名词解释,我想尽量采用通俗的描述,这种“心流”状态怎么描述呢?就是当你完全投入到正在做的事情时产生的感觉,有人把它称为“专心致志”“最佳体验”还是别的什么名字,总之,“心流”状态是一种难以言传,却又真实存在的特殊体验,对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事实上,任何有挑战性的活动,从学习一门外语、电脑编程、演奏一种乐器、再到一项体育技能, “练习——批评性反馈——修改——渐进式改进”这一螺旋循环是上升过程,直到某一项技能的巩固熟练升华为止。

请注意,这个过程使一切学习者必须经历的过程,人类历史上除了极个别的天才之外,都很难离开这个过程,现在高三正在教室里奋斗的孩子们应该也属于此列,当然,其中会有一些区别,一部分是有“心流”灌注其间,另一部分这好像没有“心流”。外在的表现也很明显,主动学习者似乎就能够这样日复一日专注于这螺旋循环的学习活动中,并且在逐渐的改进过程中获得自然的乐趣。而还有些孩子觉得这么多需要专心而且时间密集的学习让人感到沮丧和无聊。

无论是一个简单的挥拍动作,还是一个投篮姿势,都需要花费大量的练习时间,有一个1万小时定律,大意是说任何一个精巧的动作都必须进行无数的重复练习才能达到卓越。让学优生和学困生之间拉开差距的有许多因素,而其中最简单的证明就是能否在单纯的练习中,获得快感,得到持之以恒,寻找到意义和快乐的学习动力。

这个动力之源就是“心流”,心流状态把“练习”这个苦力活变成了本身有目的的活动——可以单纯地享受这一活动,而不是把它作为达到某一目的、获得某些外在回报的方式。

请输入图片描述

也许有家长问有没有哪位名人理解过“心流”,你还别说,还真有一位大科学家,说出名字来大家都应该知道,那就是爱因斯坦,虽然当时还没有提出“心流”的概念,但他的信里描述的那种状态就是心流最好的证明。

我亲爱的艾尔伯特:

我很高兴你在钢琴上找到乐趣。在我看来,钢琴和木工活是你这个年纪最好的消遣,甚至比上学还要好。因为这些活动再好不过地适合像你这样的年轻人。大多时候,在钢琴上谈一些令你开心的曲子,即使不是老师布置的曲子。这就是将学习效率最大化的方式,即当你沉醉于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你甚至都没有留意到时间的流逝。我有的时候过于埋头于自己的工作,竟然忘记了午餐……

代我向妈妈问候。

“当你沉醉于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你甚至都没有留意到时间的流逝。我有的时候过于埋头于自己的工作,竟然忘记了午餐……”废寝忘食的这种状态就是心流存在的证据之一。

好,也许你已经接受心流的存在,接下来更关心的是孩子如何获得这种体验?

究竟什么样的孩子容易沉浸在心流中,有很高的学习效率?

——自带“目的型”的孩子。

那些随时都有可能进入心流状态的人都有自带“目的型”的孩子,这种孩子会主动追求挑战,然后进入心流状态。然而,绝大部分的人,不是这样的理想状态,只有极少数致力于某个领域的人十年二十年的勤奋学习,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一些主流媒体宣传的科学家大多属于此列。

更多的普通孩子难道没有机会体验心流了么?不,答案是否定的,普通孩子也可以“逆袭”,关键在这三点:

对于普通的孩子而言,虽然没有一剂仙丹神药能够把乏味的学习变成令人振奋的活动。

然而高三的父母只要督促孩子做到这三点,能够把高三孩子推向心流的积极状态:

1.松散的、没有限制的学习时间(这主要是在孩子自由安排时间期间,如节假日、寒暑假在家的时候)

2.最小的干扰(给孩子独立的时间思考,而不是处处干预)

3.一个难易程度适当的任务(太难够不着,太简单就重复练习,孩子容易疲倦了)

心流状态可以发生在任何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当一项任务目标明确并且技能要求水平适当时,并可以在一段自由的时间里不受干扰,这种心流积极地状态最容易出现。

值得注意的是让孩子体验“心流”,不同的孩子该区别对待。

请输入图片描述

不同学习程度的孩子,发现“心流”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学习基础比较薄弱,比较普通的孩子:

学习环境应该以宽松为主,鼓励孩子自由尝试;让他们在没有外在压力的环境下,到处摸索,希望能把学习赋能,在某个地方自由萌发出来,体验到“心流”的感觉。通俗的说就是先完成难度较低的学习任务,获得自信心,慢慢积累之后,再提升难度,使题目具有挑战性,孩子也会循序渐进的接受,体验心流的次数多了,就会改变对学习的看法。

有一定学业基础或者比较聪明的高三孩子:

对这样的孩子适度的压力是必要的,根据动力理论,设置一定的任务模式以及相应的激励机制,会促进这部分孩子的智能激发,以及持之以恒的耐力。例如每天完成一定量的挑战性任务,建立必要的赋分机制,哪怕是高三的孩子,也还是需要一定形式的激励,即使是父母的一封信,一个点赞的动作,都会给孩子的学习动力注入能源。

大部分学龄阶段,学习压力大又力不从心的时候:

对于这部分孩子,也许要一点心机和技巧,因为单纯的语言鼓励可能作用不大(也许需要换一些激励的主体还是可行的):面对大部分的普通高三孩子,家长要做到表面上宽松和气,但是要帮助孩子在内心要保持一定的压力和韧性,经过持之以恒的训练和积累,也会慢慢促进基础的厚实,在此基础上体验到“心流”的存在。某种意义上是考验父母的坚持精神,有的父母说到做到,有的则不听不看也不想,顺其自然的落伍下去,那是最不堪的。

如果孩子正沉浸在某个“心流”阶段状态中:例如看书正在入神,例如刷题正在兴头上,父母最好不要去打断孩子,让他在这种感觉里能待多久待多久,好好地沉浸其中吧!

请输入图片描述

当然,帮孩子进入“心流”状态,也有值得注意的地方,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一些“坑”不能踩。

1.减少外界干扰对孩子的影响

我从自己的写作经历来看,有一个习惯就是彻底静音,这里的静音是指去除杂音,单纯的音乐,尤其是轻音乐还是可行的:我会把手机关机或者调成静音(认识我的人,包括家人、朋友都不会在晚上7:00-10:00打电话给我,打也没用,都接不到的),把桌面收拾干净,手边放一杯水,然后一头扎进文字的世界里。

这样做,是为了把外界对自己的干扰降到最低。这种安静的状态下,会更容易产生“心流”。

而许多父母陪读,父母都陪出“心梗”、“脑血栓”、“抑郁症”,从体验“心流”的角度看,陪孩子做作业,是父母彻底的干扰了孩子的状态,即使高三也不例外,许多陪读的父母一会切个苹果,一会剥个橘子,一会弄杯牛奶,孩子怎么可能静下心来呢。

分心的事物越少,孩子专心的程度也会越深。儿子初中高中不陪读的原因,就是尽量不去打扰孩子,儿子后来自述每天在教室自习,学生走了之后,班主任给他还有半个小时亮灯特权,那是一段非常惬意的学习时光。

2.学什么,让孩子自己做主

现在的孩子童年过的很拘束,玩什么或者学什么,常常是“父母包办”。学钢琴或是学画画,可能是为了圆父母小时候的梦,也许孩子不喜欢,但父母已经交了费用,送他们过去就是完成未来的心愿。

在这一点上我儿子显然是自由的,我们要做的,只是给孩子呈现这个世界的多样,让他在这个世界上千万种有趣的事情中,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所以初中开始的国内旅行,高中阶段的对外交流,结识国际伙伴,为他后面的选择奠定了基础。

当儿子真正喜欢一件事时,他专注于设计构图的样子,真让我们忍不住动容和佩服。

孩子在这种沉醉的状态中,收获的是自我成就感的快乐。更重要的是,这种出于内心的快乐,是他构建自信、自尊精神世界的基石。

这时候,我们退到一边,把自己调成静音父母,让他沉浸在“心流”的乐趣中就好。

请输入图片描述

3.设立“跳一跳能够着”的目标

前几年流行哈佛公开课,其中有一节积极心理学公开课,对我印象深刻,老师给任务难度和完成情况做了分级,在完成一个小目标的时候常常会有这样的体会:太难的,自己能力跟不上,会觉得压力重重;太简单的,又没有挑战,做着做着容易分心,而刚刚好“跳一跳、摘得到”的挑战程度,会更容易深究下去,学习者更专注,更容易产生心流。

对成年人来说做工作干事业是如此,对高三孩子来说更是这样,因为孩子的情绪调控能力远没有大人成熟。

每年高考结束,许多的文章都在报道高考学霸的学习方法,总结下来最重要就是时间管理和任务分配了。对于现在的高三孩子,要面对的科目以及课外的特长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能把一个难度系数较大的任务,分解成若干个难度相当的小任务,分配相应的时间,逐个击破。在逐个挑战的过程中,比较轻易的体验到“心流”快感。

更为重要的是,孩子在这个阶段的所有体验都会转成人生财富,在今后的人生中,能够专注地挑战自己的新高度,完成人生的一个又一个小目标,这将是让孩子受益终身的核心竞争力,你的孩子也可以拥有,不信,赶紧去试一试。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见解,可以留言分享。

相关文章

  • 高三孩子需要“心流”高峰体验,父母不要错过这些关键点,试试看

    家教随笔 高三父母确实需要一点心理学,倒不是为了单纯的“对付”孩子,而是出于自身在这个特殊阶段的一些心理调整的需要...

  • 心流与高峰体验

    心流是生命力可以无阻碍的流动,高峰体验是心流的高级感受:一种忘我,忘记空间以及时间等的高峰体验。

  • 心流与高峰体验

    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看到自己真实的不足,坦然承认不完美,并为之努力去做。等到能看到别人的长处,坦然处之,成...

  • 11月19日随笔

    继续《需要与成长》读书笔记第十九篇,第六章高峰体验中的存在性认知。啥是高峰体验呢?我的感觉就是进入心流的状态,或是...

  • 6.15心流与高峰体验

    要看清自己,就需要不断的与外界碰撞,认识真实的世界!真诚地与人交往、处事,建立更深刻的关系。

  • 让情绪流动——武志红心理课笔记(第49周)

    预告篇 这是自由主题下的第二单元。上一个单元武老师讲到了高峰体验和心流。高峰体验和心流本质上属于同一个东西,都是有...

  • 《心流》-自寻目标的时代

    《心流》有感 今天简语领读《心流》自寻目标的时代,其中有两个关键点值得深思。 第一是在家庭教育中,不要给孩子设定目...

  • 《心流》【美】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

    关键点: 一、什么是心流 精神熵的反面,就是最优体验!也就是他称之为心流的东西。洪流带领着我的感觉! 这种心流的感...

  • 我们的心,太粗糙了

    读了读《心流》,书中谈及内心的体验,思考以及察觉这些体验,都需要我们有一颗清楚的敏锐的心。 我们平时的心,太粗糙了...

  • 孩子的自我成长(三)

    要想孩子身心能够健康成长,做父母的确实还是要多用几份心,关键一点一定要让孩子做回自己。 大人不要过度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三孩子需要“心流”高峰体验,父母不要错过这些关键点,试试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bor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