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直心不定,遂去北京游览了故宫、国子监和雍王府,重新接受了中国传承千年的历史和文化洗礼,结合近三十年的人生经历,终于不再只是简单地走马观花看看乌压压的人头和热闹,开始能够得以窥见历史、政治、文化和人性中的一斑。
回程途中,对明朝历史也产生了兴趣,迅速地看完了《明朝那些事儿》里朱元璋的一生,又想到此次游览故宫时听来的几代皇帝的或悲或喜的命运,不能说很深刻,但还是稍稍理解了中国的一句古话——
天下大势,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圣人之言
国子监.jpg参观国子监时,细细研读了展馆里的孔子生平和和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密不可分的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变迁。在当下的我的认知中,传说中的圣人孔子,和另外许多传说中的圣人,比如老子、鬼谷子、王阳明、耶稣等,相同大于不同。他们的相同点在于,他们都参透了天道的一部分,并经由此参透而创立了一个完整的对世界的认知体系,这个体系中自然也涵盖了大到治国小到为人的方法。他们之所以被称之为圣人就在于这套体系的难得,世界纷繁复杂且瞬息万变,但其运行自有其不变的规律,于复杂中参透简单规律,实乃仅圣人可为之也,此为其一。圣人之所以为圣人的第二个原因就在于他们不仅创立了体系,并能在自己漫长的一生中用大大小小的事去践行,进而通过践行去验证,并通过孜孜不倦的耐心和热情将自己的理论体系传播到了中原大地。孔孟的诸国游说,王阳明的降匪与讲学,不无如此。仅有做到以上两点者才能被称为圣人,第一点难度更大一些,但第二点也着实不易,能做到也能被称为有骨气的有志之士,如诸多爱国将领文天祥们和拼死恪守圣人之言进谏的魏征们,他们因为践行了圣人之言,被后世所敬仰和传颂。而众多普通人,能够努力地在言行经历中理解圣人言辞中道出的“天道”,并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理解,已是力所能及的极大幸事和乐事矣。
礼与理
太和殿.jpeg之前一直对中国的礼仪和繁文缛节有许多诟病,有了一些人生阅历后开始有了一些动摇。所谓礼,目的不在于礼,而在于理。拿最大的皇帝登基之礼来说,现代电视剧中不乏这样的镜头,高耸在几层汉白玉地基上的庄严的太和宫,门前的广场上井然有序地排满的兵将臣子,一人穿明黄色龙袍出现,生若洪钟,众人垂首以示臣服。诸位不妨目视上图,想象自己正处于皇帝登基大典之中,无论你想象自己是众多垂首的一员,还是站在太和殿前的唯一,如果身临其境,这种仪式所带来的君为臣纲、皇权在上的“感觉”都会持续数十年甚至终身不忘。礼的目的是传达“理”,而所谓理,来自于天道,来自于阶级,来自于权利,来自于人性。越是繁复的礼仪,越能给人深入骨髓的洗礼。可惜的是,如今众多企业和机构仍在延续旧礼,却已不知道礼背后的深刻蕴意,因此最终也多会流于形式,使被迫参礼的人不胜其烦罢了。但也有一些人中杰才,理解了其中深意,也明白了文化之于利益的强大之处,并能身体力行,将两者运用得炉火纯青,也最终成就一方霸业。
制度与人欲
WechatIMG10.jpeg走在故宫这座方方正正的城里,读着每一块富有深意的匾额,皇帝处理政务的乾清宫中的“正大光明”,皇帝与后妃起居生活的交泰殿的“无为”(告诫后妃安分守己、不可妄想干预朝堂),通往后妃宫殿的门廊上的“螽斯门”(螽斯是一种昆虫名,螽斯产子多且个个成活,告诫后妃以产子为重),品着每一代皇帝的故事,和各朝各代大同小异的政治制度,皇帝和丞相、首府、锦衣卫、军机处、内阁等制度的变迁,皇帝和臣子们的博弈,后妃们母凭子贵的拼杀,感慨的是被几次烧毁又重建的故宫,真是制度与人欲的终极体现。皇帝,或许可以看作是人欲的最大限度的膨胀,但却也被禁锢于最大的制度中,很多个人之事,甚至连交欢之事都是制度的需求和规定。一个巨大的国家机器,能赋予凡人无限权力,但一旦踏入也意味着终身失去了选择的自由,很多时候,只能遵从制度,而制度遵从大势。无论是被制度还是人欲所驱使,从此都只能身不由己。
说到底,人不过是天道发展的一枚棋子罢了。若能顺应天道,比如刻苦地研读圣人之言并在实践中反复打磨,或能长久延续,但人欲终是妄为而浅薄的,更何况天下大势如此复杂,无几人能参透,历史又在不断进化之中,逝者如斯,圣人之言或参透了天道之一,却漏了其二其三,理解深奥晦涩的圣人之言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才会有不断的朝代更迭,成王败寇吧。
但即便如此,人也应在自己蝼蚁般短暂的一生中,去努力理解并活出天道,积极勇敢地投身到自己的次生之中,去磨练、去探索、去夺取、去占有、去征服、去失败、去失去,最终或许有幸能得悟人性和天道之万一。
眼界和认知有限,此次一游仅有以上这些只言片语的一家之言,与君分享望不吝赐教。此次北京一游也勾起了我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浓厚兴趣,当孜孜不倦,期能领会一二。
二零一八年春末
于上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