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原生家庭婚姻育儿婚姻亲子家庭
如果家长是一种责任,你做到了几点?

如果家长是一种责任,你做到了几点?

作者: 聂溪绯 | 来源:发表于2017-06-29 18:14 被阅读64次

    近来发生的一件事将我逼上风口浪尖,现在事情已经过去,我也渐渐平静下来,但不得不承认,每当我遭遇挫折,就不得不压抑呼之欲出的怨念,而这份怨念的源头,正是我与生俱来的环境。

    在此我不想说事情的源起,也不想空有抱怨,只是想通过文字分享一下自己所感所得,希望可以为有类似经历的人提供借鉴(当然,我希望大家都不要经历这些)。

    -1-不要向孩子传递怨念和仇恨感

    作为一个九零后,我不了解父母那一辈的实际情况,也无法切身体会他们婚姻状况美满与否,但我知道,并不是每一段婚姻都是甜蜜的、温馨的、充满祝福的,至少,我父母的婚姻不是。

    小时候更多的是与母亲相处,偶尔会感受到她对婚姻状况的不满:外婆和婆婆不懂得体谅她,父亲对我不管不问等。母亲并不会对我避讳什么,可能是认为小孩子听不懂,或者听懂了也没关系,因为这确实是她和我面对的实际情况。

    当时的我由于年龄尚小,对她的话确实有不懂的地方,但如今我意识到,母亲那时的抱怨在我心里埋下了一颗“怨念”的种子,这很直接地体现在我缺乏安全感,在与人接触的过程中要用比一般人更长的时间去信任对方,遇到挫折时会表现得脆弱和不坚强。

    与父亲相比,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更大。在此我只想说,不管婚后的实际生活状况如何,自己受到过什么委屈和困难(我知道,自己的母亲也有不幸的家庭),请在孩子面前尽量表现得乐观坚强一点,因为,你们的态度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孩子未来的主导性格。虽然人可以变,性格可以重塑,但是要打破原有的一切进行重塑真的很难很难。

    -2-不要向孩子传递有关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想法

    孩子作为家庭的常驻成员,有必要学着慢慢承担家庭的责任。

    我国有句俗语叫作“男孩要穷养,女孩要富养”,我不知道这句话的源头是什么,但根据自身经历,我只想说:如果家庭条件还好,请以正常的消费水准要求孩子的消费习惯,这样可以让他/她对自己和所处的家庭有一个正确、真实的认识;如果家庭条件不算太好或者经历过大的起落沉浮,请也不要委屈了自己和孩子,办法总比困难多,生活还要继续,切不可因为经济的暂时拮据使孩子产生低人一等的不正确的认知。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无关经济状况和消费水准。

    我的家庭条件一般,但小时候确实有一段灰暗时期,这段记忆已经迷糊了,但印象还在:

    在我很小的时候,母亲所在的企业遭遇经济危机,全体员工半年不开支,公司员工要么辞职,要么选择等待,母亲属于后者。那段时间,我们过得很苦,家里人不体谅,甚至还说风凉话。我知道那段记忆在母亲心里烙下了一道磨灭不去的疤,所以我对她由大方变得小气甚至于吝啬的消费观表示理解,但不能接受。

    现在离那段记忆已经很远很远了,近几年她不仅在消费水准上对自己更加苛刻,对我的消费水准也百般压制。这是我与她之前最大的矛盾点。

    作为九零后,我有着所有女生爱美的天性。从小的生活环境使我养成了适度的消费观。我只能做到不干涉母亲近于“苛刻”的消费观,但我不能因为这个将自己逼入绝境。

    我的衣服不多,价格也都控制在百元以内。到了一个新的城市后,我想着要为自己买点衣服,鉴于物价水平的不同,我选择放假回去买。跟妈妈说了想法后她没什么大的反应,然后我们去了一家衣服店。那里有一件90元的夏日T恤,可以搭配我从网上买的一件白色裙子,但说不上很喜欢。妈妈没帮我很好地参谋,于是很平淡地,我们买下了它。有一次争吵,她以这件事情指责我:“你要买衣服也给你买了,到时候别说我小气!你还有什么愿望?”我不想说我听到这话的心情,只是那件衣服我从此以后再也没拿出来穿过,自己后来也很少再去买衣服。我看得出她给我买衣服时的敷衍和漫不经心,当然,她自己也不买衣服,所以她有资格这么要求我。

    我与她的消费观一直存在差异,还为这个问题发生过一次剧烈的争吵,虽然无果,但我知道,目前,这种消极观念已经影响到我了,所有即使现在我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还是无法挣脱她给我埋下的隐患和束缚。

    现在的我处在一个矛盾、纠结的状态中。我不确定自己需要多久才能完全挣脱出来,但我知道我肯定还需要一段时间。

    -3-在提出自己的想法的同时请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

    我不知道父母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是不是亲子间的常见矛盾,但我确实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当中。

    大学之前,大多数孩子都安安静静地上学,走着类似的道路,没有多余的想法,也没有自己的选择。脱离中学校园后,孩子们开始萌生自己的想法,开始在心里为自己偷偷规划了。步入社会前夕,大多数子女本着责任和尊重会和父母探讨未来的人生规划,开明的父母会在了解孩子想法的前提下给予一些他们的经验,以便子女更好地作出选择;但是,不排除一些家长忽视甚至漠视孩子的想法,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的情况。

    处在毕业前夕的我尝试着向母亲透露自己希望摆脱相对稳定的环境,去尝试一份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当然,鉴于这不是最终选择,我表达得很清楚,只是想尝试一下。母亲直接否定了我的想法,理由是我意料之中的。其实我比她更了解我的性格,也知道她的好意,只是,我不能接受她的态度。

    糟糕的父母往往会把自己的压力转移给子女,这是一种变相的伤害。很可惜,我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个人。

    未来的道路,我应该还是会选择尝试吧,因为,我还有一丝“执念”。

    -4-请不要传递有关“家庭不和”的任何消息

    “家和万事兴”,“兴”的前提是“和”。

    中国是一个文化积淀深厚的国家,也是一个礼仪大邦,做人做事都强调一个“和”字。

    家庭或者家族有小的摩擦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没办法得到及时解决,也不要向子女传递“分裂”或者“不和”的任何想法。

    子女是家庭或者家族的一员,家庭不是社会,不需要“站队”,不需要拉帮结派,也不需要分个是非对错。

    所以,我对“爸爸和妈妈,你更喜欢谁”这个问题很反感,虽然很庆幸我没有被问过类似的问题,但是对这类问题实在有一种来自内心的抵触。人们往往不自觉地创造一种“谁更好”的比较环境,孰不知这种环境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塑造是很不利的。

    -5-不要怀疑你的孩子

    亲子之间有种与生俱来的信任感和亲密感。这种感觉将是个人前进的“原动力”。

    信任感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时间,但信任感的打破往往只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个小事、一句话语、一个眼神,都有可能埋下隐患,酿成悲剧。

    以我自身为例,小时候的我瘦弱不堪,相貌平平,家长在责骂我的时候,不经意会传达“你长这么难看,如果还不好好学习,将来还能做什么”的意思,所以,我对自己的容貌和身材从来就没有什么自信。

    还有一次,大约是我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我兴冲冲地告诉正在刷碗的妈妈一件事情,没想到当我说完,妈妈只是平淡地说:“你哪有那么聪明,提前知道的吧。”具体我不想多说,但是我知道那种被怀疑、被贬低的感觉。这就是我为什么宁愿不深入发展任何关系也不愿冒着哪怕被怀疑一次的风险的原因。我太清楚这种感觉所带来的失望感和落差感了。

    在之后的道路中,我常常将自己“隐遁”起来,因为我的内心终究带有“不自信”的阴影。有时看着那些被称作“校花”、“女神”的女生,我的心里会萌生小羡慕,但持续不过三秒钟就低头继续干自己的事情了,因为我知道那终究与我没什么关系。所以,我常常对自己产生怀疑——在我的自我认知里,我是个缺点满满的人。

    后来,成年了,到了一个新的城市,本以为这将是一个新的开始,可是你会发现那种“不自信”和“怀疑感”一直追随着你。母亲因为不能看到你,会脑补很多事情,然后将这种怀疑感再次施加给你,这是一种来自原生家庭的本能,并不会因为距离的增加而减弱。

    印象很深的一次是我今年“五一”回家,不小心公交卡找不到了(虽然后来找到了),妈妈对我大加指责,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在外面坏事干多了吧,老天都惩罚你了”。我知道那又是一种没来由的怀疑,可是我已经没有任何感觉了,我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对外界的感觉慢慢消弭,我只觉得悲凉:时间真的能改变很多,而且往往比你想象得要快。两年,已经将我从一个执着坚持、心怀执念的人变成了一个不轻易相信任何人的人。这一切,真的与我的原生家庭有很大关系。也正因此,我讨厌一切带有“掌控”性质的东西,更喜欢一个人做事、一个人思考、一个人行走——虽然我知道这种性格不适合生存,不适合社会,不适合很多……

    人无完人,我只希望家长可以给自己的孩子多一些鼓励,哪怕他们有缺点、有不足,但是,那份来自“心”的原动力,真的对他们很重要。最后,恳请所有的家长,不要轻易去伤害一个孩子,因为他们将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份信任给了你,为什么要轻易辜负这种信任呢?一旦有裂痕,这道裂痕只会越来越大,真的……

    -6-不要将亲子关系发展成为“上下级”

    父母养育了子女,在子女没有经济独立之前承担着对他们的所有责任,从物质方面说,子女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是亏欠父母的;从精神方面说,子女的到来是父母生命的恩赐,是无法用物质衡量的。

    父母之于子女的关系有很多种,比较好的一种是父母以“平等”的态度与子女发展成为“朋友式”的关系;与之相对的,就是一种“上下级”的关系。

    说到“上下级”,很多人可能会将其与“命令”、“掌控”、“妈宝”等词汇联系起来,这确实是“上下级”关系最直接的表现,但我想强调的是一种来自思想层面的“上下级”关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有自己的想法,这无可厚非,每一种选择,只要谨慎认真,我都会以负责的态度去完成。

    母亲会干涉我的选择,以她的固有观念向我传递她的意识,我会听,但也会表达与之不同的想法,她会对我气急败坏。我能理解,但不能接受。后来在自我反省的过程在我意识到,之前我与母亲的相处少有矛盾是因为我一直顺从她的意见,这直接助长了她的“控制欲”,所以当我有自己想法的时候,她本能地以为我想挣脱而加以反驳。

    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一年半以前,我与母亲的关系接近“白热化”,那时放暑假,她下班后我没有主动开门迎接(其实我知道她回来了),而是在房间里干自己的事情。她为此生气,怒气冲冲地对我喊“过来”两个字,语气当中的命令感暴露无疑。我反感那样的态度。后来,她数落我,说我亏欠她很多,我点头默认。

    所以,来杭州之后,我心里最大的渴望就是要把这一年多的物质亏欠还给她(就物质方面来说,我已将一年前的开销以支付宝的形式打了她。平日我也不会乱花,所以钱不多)。我唯一不想与她牵扯的就是经济。

    关系是相互的,也是平等的,如果母亲养育子女的“目的”(虽然看起来冷冰冰的,但我真的找不到更合适的词了)是要让子女归还他们的抚养费和情感投入费,那么我想说,我还不起,从出生那一刻起,我就注定负债累累,我就注定是个拖累。

    -7-不要说你无法兑现的承诺

    当我用“你对父母伤害你的事情还有多少印象”的问题问不同人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复述小时候父母没能兑现诺言的事情。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父母答应带我去公园,但是爽约了;父母答应给我买好吃的,但是没能买;父母答应奖励我这个,但是我完成后没有得到这样东西……

    诸如“父母答应我……但是(没能完成)……”的命题很多是成年人残存的儿时记忆。当惊讶诸如此类的小事怎么会被记得那么清楚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从父母爽约的那一刻起,你与孩子的信任感已经出现危机了,并且,只要有裂痕存在,这道裂痕就会越来越大,无法挽回。

    我的记忆当中也有这样的片段。母亲在很小的时候对我说(那时是我们家的经济低谷期),妈妈要努力存钱,这样,等你将来考上大学,我用一万块钱给你买衣服,好不好?

    那时我很小很小,估计才上小学,但是我真的很认真地点头并憧憬着,虽然我对“大学”的概念很模糊。

    2011年我高中毕业,上了一个普通的二本院校,那时身体状况出了一些问题,为我治疗花了一些钱。结果可想而知,妈妈没能兑现她当初的诺言,指责我“体弱多病”,为看病花的钱叹惋,对我说:“本来想给你出去旅游的,现在这笔钱你用来看病了,所以没有了。”(不是说“买衣服”的吗?为什么变成了“旅游”?也许她忘记了N年前的诺言了,可是我还是这么执拗地记着。)

    高考完后的那个暑假我过得很颓废,我知道大家都在肆意地享受这个无忧无虑的假期,只有我,一个人呆在家里无所事事。那时我还没有电脑,心情低落,我现在感觉,也正是那段时间,塑造了我现在恐惧外界,死宅的性格。

    不出所料的是,我现在和妈妈的信任感越来越低,我会本能地排斥与她任何经济往来——我一直告诉她:“如果需要,我会主动向你寻求帮助。”所以这一年多,我没有与她发生任何经济联系。

    不要觉得自己偶尔说的话会被遗忘,不要忽略小孩子的敏感度和记忆力,所以,不要去说你无法兑现的诺言。


    家长是一种责任,没有谁一开始就是一个“一百分”的家长,但是,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如果还不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甚至选择继续伤害,那么,这样的家长真的可以被判“不合格”。

    现在的我不会对我的家长评价什么,但是我想说,前辈的不足是后辈的借鉴,只有不断地反省自己、改进自己,才能变得更加好,才能离我们预期的目标更近一点点。


    作者有话说:我不是一个喜欢将自己解剖得“血淋淋”的人,也不是一个善于打“虐情牌”的人。每当从记忆中挖掘有关“原生家庭”部分的时候,我是很痛苦、很挣扎的,因为这些记忆从诞生之日起就会被我不自觉地压到最深处,这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意识。

    我恐惧将尘封的记忆挖掘,但我不得不挖掘出来警醒自己,我很害怕,怕自己会突然离开,怕自己会突然失忆,怕自己有一天再也压不住会崩溃。我的童年错过了太多的美好,成年有着太多的约束,我是一个相对晚熟的人,也是一个有很多缺憾的人。很可惜,时间已逝,我来不及弥补过往的缺憾,只能以文字的形式不再给现在的自己留下缺憾。

    我相信文字的力量,可我不相信自己,时间真的能改变很多,我在自己的世界里挣扎,在这个世界,我不需要任何人虚情假意的关心,只想留给我自己、一个人、慢慢走。

    这里是聂溪绯,一个享受平淡生活,但内心世界丰富到可以把自己笑疯的充满理性光辉的感性的文科女。喜欢用文字表达内心丰富的世界,一直相信文字的自我救赎力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土豆鸡蛋:额,我对小时候的印象没有特别深刻的吧,虽然父母常吵架,虽然母亲偶尔有一两次急功近利的对我恶言,但还好,我并没有多在意,母亲也不是真心,说到底,我的母亲是很爱我和哥哥的,因为她的付出太多了!
        聂溪绯:@土豆鸡蛋 嗯,我在成长过渡期,会尝试慢慢接受并适应。时间会说明一切。
      • 敬六和:小孩耳朵很灵的 什么都不能说
        聂溪绯:@敬六和 对的,而且感知度很敏锐
      • 兼葭萑苇:你未来应该会是一个好母亲的:smile:等下我私下里找你
        聂溪绯:@兼葭萑苇 好的

      本文标题:如果家长是一种责任,你做到了几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cam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