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一本书《脾虚的女人老的快》。书封设计水平比较低端,初看起来就感觉像地坛书市里论斤卖的那种风格。按说中医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为什么不能在装帧设计上也传承一下传统文化呢?真是荒废了作者的良苦用心。养生是一个了解自我的过程。我们真的了解自己吗?我们是不是真的爱自己?
![](https://img.haomeiwen.com/i8924048/cb7bab350bb75d56.jpg)
因为最近听到了很多读书的技巧,你们都提到书不一定要从第1页开始按部就班的读。我们原来可能都有一种观念,读书呢需要有仪式感,需要正襟危坐,打开台灯,从第1页开始细细品读。如果没有一直读到最后一页,那这本书好像就没有权利说我读过了。这算是一个读书的执念吧。但是很多专业以读书为职业的人都提醒我们说书不应该这样读。所以呢我按图索骥,按照自己的需求,先大致读了一些我感兴趣的内容。
![](https://img.haomeiwen.com/i8924048/660f6d6a804d8a2f.jpg)
首先呢,男女的身体差异并没有那么大。我们不应该按照性别来养生,而是应该按照自己的体质。要熟悉自己的体质,因为身体的语言往往很难,或者及时的反馈给医生。我们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身体的。你是寒性体质还是热性体质,是不是痰湿体质?有没有气虚的症状?是阴虚还是阳虚?原来我觉得这些对我来讲像天书一样。其实找一本可以由由浅入深的书,自己就可以解决这个疑惑。
![](https://img.haomeiwen.com/i8924048/35ae9809a4d5f205.jpg)
另外就是有一些中成药,其实是可以类似于像保健品一样经常服用的。我记得长辈经常跟我说是。要三分毒,所以没有病,尽量不要吃药。我想听专业人士的会比较靠谱,比如现代人的一些亚健康的状态,与其去吃一些不知含量的保健品,不如找一些健康的中药来吃。毕竟这些中药是经过了很多代人的试验,最后保留下来的,也算是我们文化的精髓。
比如现代人的焦虑情绪,经常熬夜,女性月经不调、脾气大,容易动怒,可以吃加味逍遥丸。脾胃虚弱,中气不足,身体经常疲劳,消化不良,可以尝试补中益气丸(请自行参考阅读书中原文)。
我家人说我冒充医生,但是我推荐的中药缓解了他的不严重的亚健康状态,也算小有成就。你看后宫甄嬛传里如果不认识个太医,不也活不过几集吗。不管在哪儿,身体都是最重要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8924048/def7e82d32438990.jpg)
学习并了解一点基本的中医常识,让自己可以活得更有质量,算是最朴实的爱自己吧。爱自己不是叫个口号,也不是过度的自我保护,更不是拒绝承担责任的借口。爱自己其实是一项需要学习的系统工程。
愿我们都能收获健康、喜乐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