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人的出现
16万年前,一种新的小脸“智人”头骨就顶在埃塞俄比亚出土的骨骸脊椎顶上了。
到距今13万年至11.5万年前的伊缅间冰期,气候转暖,也更为湿润了,海平面也上升了。一些出土自现在以色列地区的头骨显示,少数有着细长头部的非洲人开始向中东开拓殖民。
到8万年前,才重新出现了一些大的变化。这一回,证据来自基因组,而不是文物。从DNA密码来看,就在那时候,为数很少的一群人开始在整个非洲大陆繁衍开来,从东非或南非扩散到了北非,同时更为缓慢地西迁。他们的基因,以L3线粒体类型为标记,突然扩大,取代了非洲的大部分其他基因,但南非克瓦桑人和俾格米人的祖先例外。
这一回,有些携带L3基因的人迅速扩散到非洲各地,并四散到全球。
- 智人的出现
- 以物易物
以物易物比互惠要奇特多了。毕竟,除了捉虱子,生活中哪儿有那么多值得双方同时为对方做的事情呢?如果我今天替你缝一套兽皮外衣,那你明天也替我缝一件:这么做,好处有限,收益又是递减的。“如果我来做衣服,你去找食物”,带来的收益会递增。
- 以物易物
- 以狩猎换采集
烹饪推动了性别的专门分工。最基础也最深刻的劳动分工就是性别分工。只要人们一开始觅食,必定会遵守一条铁律:“男人去打猎,女人和孩子拾拾捡捡。”男女两性“在同一栖息地内活动,对如何获取该栖息地范围内的资源做出截然不同的决定,大多数时候,他们会带着劳动成果回到一个中心位置。”
科学家们不再像从前那样,把“狩猎-采集”看成是人类的自然状态,而是开始考虑一种新的可能性:它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演化阶段,是过去20万年前后才出现的创新。
- 以狩猎换采集
- 沿海岸向东
在大约8万年前,现代智人征服了非洲的大部分地区。一群人,为数大概只有几百个,离开了非洲。他们可能跨过了红海狭窄的南端,那儿的海峡比现在要窄得多。之后,他们散布在了阿拉伯的南海岸,跳过了基本上干旱的波斯湾,围着印度转了一圈,之后重新进入斯里兰卡,逐渐向下穿过缅甸、马来亚,顺着“巽他”大陆的海岸线,来到了靠近巴厘岛附近的一处海峡。但他们还不罢休。大约在45000年前,他们划着独木舟或木筏,跨越了至少8条海峡,最大的一条至少也有40英里宽,穿过了一片群岛,来到了撒赫尔大陆的土地上。
这一从非洲到澳大利亚的伟大运动,不是迁徙,而是扩张。
- 沿海岸向东
- 新技术
从大约45000年前开始,欧亚大陆西部的人逐渐革新了全套的工具。他们从圆柱形岩石的“内核”敲击出狭长、锋利的刀片——用这种技术做出的刀刃比用原来的方法制作的刀刃锋利10倍,但制造难度更大。到34000年前,他们用骨头尖端做成了矛,26000年前,他们做出了针。极大地提高了标枪速度的骨矛投掷器出现于18000年前。之后不久,弓箭也出现了。
交换最了不起的一点就在于,它有繁殖的性质:你做得越多,就有越多能做的,而且,它还引出了创新。
- 新技术
- 李嘉图
专业分工能带来专业的知识,而专业的知识带来了不断的改进。专业分工还给了专家们投入时间、设计全新劳动技术的良好借口。如果你只要做一把鱼叉,当然完全没必要先设计一种制造鱼叉的聪明工具,但如果你要为5个渔夫生产鱼叉,先把制造鱼叉的工具做出来,就合情合理而又节省时间了。
15000年前欧亚大陆上的一个狩猎采集部落,不光按性别也按不同的个体进行劳动分工,其效率要比不进行劳动分工的部落大得多。假设部落里有100个人,有些人制作工具,有些人做衣服,有些人狩猎,有些人采集,还有个讨厌的家伙围着鹿头骨手舞足蹈,诵经、祈祷、念咒语,他大概不能增加整个部落的福利,但说不定他要负责观测天象,这样,等潮汐处在最低位置、到海里采帽贝风险最小的时候,他就可以告诉大家了。
- 李嘉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