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罗辑思维•得到学习区
黄晓明《中餐厅》,从“讨好型人格”到“全能自恋狂魔”

黄晓明《中餐厅》,从“讨好型人格”到“全能自恋狂魔”

作者: 青衿会 | 来源:发表于2019-08-27 18:08 被阅读0次

    PART 01

    《中餐厅》第三季又彻底让黄晓明火了一把,节目里霸道总裁的言论让网友编撰成金句集注-“明学”,好不容易在《烈火英雄》里积攒的口碑又被自己打到了谷底。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这件事不需要讨论,听我的”。

    “这是你的问题,你必须解决”。

    一种刘强东降世的既视感。然而黄晓明真的配得上霸道总裁这个称号吗?

    不过他倒是在曾经的综艺节目里自爆自己是讨好型人格。这分明是两个极端式的人设,为什么都集中在黄晓明的身上呢?

    PART 02

    据黄晓明介绍,自己是家里的长子,从小就在父母严格家教的管理和监督下成长,父母的权威让黄晓明一直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是一个听话的孩子。

    自己从小或多或少的希望通过做一些讨好父母的事情来获得父母更多的爱这样的思维逻辑。

    同时因为是长兄,再加上出生在山东,或多多少受到环境的熏陶,在照顾弟妹的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作为长兄的权威感和自恋感。

    但是一个人的心理成长环境是复杂的,会受到诸如挫折,亲密关系,学校教育等因素的影响,至于为什么黄晓明会最后成长为讨好型人格和全能自恋这两个极端人格,我们也无法再详细追溯了,或许只有他自己更加清楚。

    PART 03

    何谓“讨好型人格”,就是通过一系列实际心里并不情愿,但表面上却讨好他人的行为来获得别人的肯定,自我评价体系是建立在权威和标准之上的。其实这类人尤其在我们中国特别多。

    蒋方舟在《奇葩大会》上就直言坦诚自己是一个讨好型人格的人,经常会牺牲自己的情绪来满足别人的诉求。

    因为少年成名比较早,身边都是一些比自己年长的权威人士,自己在青少年时期就不自觉地形成了讨好型的人格,但是后面伴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她发现那个不是真实的自我,讨好型人格压抑了自己潜在的情绪,需求和天分。

    为了疗愈自己的讨好型人格,她离开了工作的环境,独立去东京居住一年,在那里没有人认识自己,可以彻底释放激情和兴趣,纯粹为了自己而活。

    通过不断的认知提升和心理调整,蒋方舟逐渐走出了讨好型人格的阴影。

    在《圆桌派》和《一本好书》等综艺节目做嘉宾时,我们看到了一个自信,豁达,落落大方的蒋方舟,即使作为年轻嘉宾,也敢于在一些年长的嘉宾面前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

    讨好型人格的经典反面教材是日本著名电影《被嫌弃的松子一生》里的松子。

    从小因为父亲的疏离,只能在自己做鬼脸扮丑时,才能得到父亲难得的笑脸。

    长大以后在同男性交往中,因为从小在父亲那里得到的讨好型人格的思维惯性,一味地牺牲自己,通过取悦男人来获取爱情,最终在一个又一个悲惨的命运轮回中彻底摧垮了自我。

    再回到黄晓明,以霸道总裁人设出名的黄晓明,似乎和讨好型人格搭不上边,但是外表的英武掩盖不了内心的脆弱。

    正如武志红老师在他的心理学课里经常说得一句话一样,

    “细节是魔鬼,细节容易暴露一个人真实的人性”。

    在《中餐厅》第三季里,去超市的细节暴露了黄晓明的脆弱。

    本来预算有限,只有200欧元的采购资金,但是在厨师的一再要求食材的高标准下,黄晓明放弃了自己的原则,大笔一挥,买,在资金拮据和完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还追加购买了冰箱,在某种程度只是为了讨好厨师,而放弃了财务支出的原则和底线。

    在因为财务问题让秦海璐不爽后,为了平衡心理,又开始让专业大厨中午休息去采购,让秦海璐当一天中午大厨来讨好她,可以说在财务和厨师之间来回得罪和讨好,完全没有一套自己的处事标准。

    几年前江苏卫视的一档真人秀挑战节目《我们的挑战》中,黄晓明和岳云鹏,刘烨,沙溢等六位男嘉宾参加荒岛求生的挑战。

    因为失败要接受惩罚,六个人一起喝掉掺过酱油的可乐和吃掉一个生洋葱,黄晓明一人担起了这个惩罚,喝掉了全部的酱油可乐和吃掉了大部分的生洋葱,其他五位男明星嘉宾虽然嘴上表示感谢,但是内心并没有表现出多少感激的意思。

    如果有女嘉宾在场,黄晓明这种行为还情有可缘,但是全部都是男性明星在场的情况下,黄晓明的讨好型人格爆棚就有点不合时宜,其实也完全没有必要。

    讨好型人格的关键在于不懂得如何去构建稳定的亲密关系,讨好型人格的背后是并没有去做真实的自我,而是牺牲自己真实的自我感受和诉求。

    时间长了,就会导致心理失衡,而心理失衡的背后,如何去弥补呢,为了找平衡,这就催生了全能自恋狂魔式的霸道总裁。

    弗洛伊德说过,

    “性,攻击性,全能自恋是人的三大生存动力”。

    一方面牺牲自己讨好别人建立关系,另一方面就会通过霸道总裁式的发号施令来唤醒自己的全能自恋。

    在这种心理逻辑下,一个全能自恋式的黄晓明就诞生了。

    PART 04

    在《中餐厅》第一二季里,因为赵薇是店长,黄晓明虽然有些脑残的霸道表现,不过还算有所收敛,但是一旦权力加身,在第三季里的黄店长就变成了强东附体。

    杨紫在会上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后,黄晓明爆出了“明学”金句,“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听的杨紫倒吸了一口奶茶,为了缓和气氛,大家纷纷以霸气男人作为回应,可谓极大地满足了黄晓明霸道总裁的虚荣心。

    心理的潜台词是,“哥可是在《上海滩》里演过许文强的,在《大汉天子》里演过汉武帝的,这点小场面,哥还搞不定么”。

    对于起早购买海鲜,黄店长认为九点半去,王俊凯给出了合理的解释,九点半太迟了,人家海鲜市场八点到九点就差不多卖光了。

    菜市场尤其是海鲜市场赶早市是大家都通晓的常识,但是在黄店长那,不经过思考就给出决定,那就九点去吧,听的王俊凯是一脸懵逼,其他人也是面无表情,不知所云。

    至于买菜超支,疯狂揽客,篡改菜单,训斥厨师,这些荒诞的桥段更让人感觉,黄晓明做决定的原则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和自尊,而不是考虑现实的状况和实际困难。

    曾国藩在他的家书中曾经提到,

    “强字原是美德,明强二字断不可少,但强字须从明字做出,若全不明白,一味蛮横,待他人折之以至理,证之以后效,又复俯首输服,则前强而后弱,京师所谓瞎闹者也”。

    霸道总裁本身并不是什么贬义词,用强之前要先懂得分析和思考,然后再做出决断。如果只是为了面子一味用强,最后被证明不对,又要向别人认错,服软,反而是前强后弱,北京人叫瞎胡闹。

    黄晓明一味自己决断,把责任推给他人,导致预算超支,餐厅运力不足等问题,最后又向厨师和大家道歉,表面上也算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但是从整个过程来看,错误完全可以避免。

    关键在于用强之前,作为店长没有认真做好管理分工和数据分析,愧对父母给他起的名字的初衷。

    对于黄晓明来说,他的自恋不仅仅局限于霸道总裁,还在于他对于自己的定位是全能的。

    很难想像,这个世界上能有一个演员能把杨过和韦小宝这两个金庸笔下的极端人物融为一体,但是黄晓明做到了。

    自媒体公众号《毒舌电影》曾在文章中这样评价黄晓明,

    “他总是去接一些珠玉在前,有演员成功演绎过的角色,比如《上海滩》里周润发成名的许文强,《神雕侠侣》里刘德华和古天乐都演绎成功的杨过,《鹿鼎记》里梁朝伟,周星驰扮演的韦小宝,《白发魔女传》里张国荣塑造的卓一航”。

    黄晓明认为自己几乎是个全能的演员,他可以驾驭任何一个哪怕成功过的角色,说得好听点是过度自信,说的不好听点就是没有自知之明。

    从黄晓明出道的角色,几乎是一水的大男人的男主角色,同样我们看看周润发,许文强和赌王的霸道总裁形象可谓深入人心,但是发哥同样可以亦庄亦谐。

    《英雄本色》里戏谑但不失义气的男二号小马哥,同样深入人心;《秋天的童话》里,船头尺的底层市民角色同样演绎的活灵活现,有情有义,帮助他获得了金像奖。

    而黄晓明不行,从《大汉天子》里的刘彻,到《精忠岳飞》里的岳飞,全部都是高大全的男性人设。出道十多年,演技可谓毫无突破。

    通俗点说就是一味装逼,不懂得学会揣摩角色,让角色怎样接地气,同观众共情。这里面其实还是黄晓明的全能自恋心理作祟。他认为只有这种完美的男性形象才符合自己的内在人设。

    PART 05

    从讨好型人格到全能自恋是从一个极端到另外一个极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没有必要刻意去讨好别人来建立关系,也没有必要为了满足自己的面子和自尊去向别人发号施令。

    武志红老师在他的心理学上说过,

    “人的心理成熟就是一个拿起自恋,同时又放下自恋的过程”。

    在《中餐厅》第三季一开始有个细节,当杨紫等其他明星嘉宾达到时,黄晓明马上命令大家大箱子必须由两个人抬,杨紫并没有理睬,而是自己一个人提着大箱子就径直走下了楼梯,黄晓明看见杨紫没有在理睬自己,又反复说了这句话,尤其加重了“必须”两个字的语气。

    在这里面,充分展现了黄晓明讨好型人格和全能自恋的两面,两个人拿箱子是希望带有讨好的意思,潜台词是我很关心大家,希望你们不要受伤,同时语气用了“必须”这个词,又凸显了他希望在大家初来乍到之时就彰显自己的权威。

    在近镜头前,我们看到了杨紫提着大箱子下楼时尴尬而又无奈地摇头微笑。

    PART 06

    面对网络的责难,黄晓明表现出了自己的大度,“我是个娱乐明星,大家高兴就好”。

    但是即使把自己定位为娱乐明星,取悦别人,也应该有自己最起码的人设吧。

    我们看到那些成为伟大艺术家的明星演员,无疑不都是在专业的演技,人性的光辉,高尚的品德方面出类拔萃的。

    从“二”到“闹太套”再到“明学”,黄晓明一路走来,充满了争议和不易,出道毕竟也十几年了,我们希望已过不惑之年的黄晓明,不仅仅只满足做个娱乐明星,好好地反思自己的过往经历,成为一名真正的专业演员甚至于艺术家。

    在这里,黄晓明应该学学胡歌,同样经历过伤痛和挫折,但是胡歌并没有把自己定位为一名娱乐明星,而是执念于让自己成为一名更加专业的演员。

    他并没有频繁地的接戏,并且极少参加综艺节目,他按照自己的人生计划,去国外读书进修,去演更能磨练演技的舞台剧,这才有了《仙剑》之后的《伪装者》和《琅琊榜》里胡歌的重生。

    柴静在《看见》里说过一句经典的话,“痛苦本身并不是财富,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

    希望黄晓明能够在自己的明学中反思,我们期待看到演员的诞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黄晓明《中餐厅》,从“讨好型人格”到“全能自恋狂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chye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