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杀死孩子》

作者: 戒嗔 | 来源:发表于2015-11-05 19:22 被阅读417次

前两天看了一部反人类的电影《谁能杀死孩子》。电影的名字就是主题——谁能杀死孩子。在我们认知中,孩子总是单纯善良的,哪个大人能忍心杀死天真无邪的孩子。而在一个人烟稀少的岛上,所有的孩子联合起来杀死了所有的大人。面对危险,一个男人举起了枪,却无法射杀孩子,最终死于自己的女儿手中。在末尾,主人公终于举起枪扫射孩子冲出重围,却在最后和一群孩子扭打过程中,被赶来的警察打枪打死,因为同样在警察的认知中,孩子是无害的。

触目惊心的疑问

孩子真的无害吗?其实小孩往往是最“可怕”的。因为他们的“无知”,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基本的善恶是非还未被灌输,也缺少能够自己判断的理智,他们的行为只为本能的喜好或是好奇心。容易被害也容易伤害别人。

我经常拿醉汉和小孩放在一起对比,或许大部分人无法认可讨厌的醉汉和可爱的小孩有什么对比性。但有没有想过,他们有一个最大共同点就是缺乏理智,缺乏理智意味着他们随时随性地做出违反你常识的事情,尴尬甚至伤害。为何大家不怕小孩,因为人们都认可小孩弱小,他们如果“作恶”你可以及时控制,所以在心理上,你认可了他们可爱的一面,而忽略“作恶”的潜力。但有没有想过,一个醉汉和小孩差不多的缺乏理智,你为什么唯恐避之不及,因为他没有无害的童颜?更重要的应该是,他是成年人,你没有足够的力量控制他作恶,所以为避免伤害,赶紧躲得远远的。我并不讨厌小孩,相反我得承认我是个萝莉控,但同样,我也认可人性本恶,或者说生物自带自私的基因。一个孩子的出生要及时灌输善恶观,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是需要后天教育的,家长的责任重大。

想远点,试想一个场景,如果某一天老鼠智商猛增,能和人类正常交流,我们还会怕他们吗?如果某一天你隔壁邻居突然疯了,你会怕他吗?这两者区别在于理性。这是我们共存的基础。理性之上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相互认可的东西叫秩序。这个社会的流畅运转是靠一整套无处不在的秩序建立起来的。我们知道红灯亮,车辆会停;我们知道可以用钱买东西;我们知道陌生人不会突然暴打你一顿;在这个共同的常识圈里我们每天生活的井然有序安心得意。所以我们更加惧怕一切脱离常识圈的生物,比如醉汉疯子神经病,你会担心他会突然暴打你一顿——正常人做不出这种事。比如蟑螂老鼠,他们又丑又不可理喻。

秩序是通过共同约定行为习惯、以往经验、他人告知习得的。在秩序中生活大体上是安全的正确的。但有时我们要谨防一些被大脑的思维定势。比如这部《谁能杀死孩子》,就是在“小孩都是无辜的”标签下发生的惨案。

脸上的笑和手中的枪

相关文章

  • 《谁能杀死孩子》

    前两天看了一部反人类的电影《谁能杀死孩子》。电影的名字就是主题——谁能杀死孩子。在我们认知中,孩子总是单纯善良的,...

  • 2017-10-18

    谁能读懂我决心孤独终老的意味呢?我可能会杀死它吧

  • 谁能“杀死”今日头条

    很明显,这是一个“反头联盟”都想知道的答案。 很少有像今日头条这样的互联网公司,在扩张的路上为自己树敌无数。激进、...

  • 谁能教我放下为人父母的教条?谁能教我不忧心孩子的成长?谁能教我走进孩子的内心?

  • 2018-08-26

    那些被溺爱杀死的孩子

  • 连锁六篇文章?谁能告诉我怎么回事?

    谁能救救孩子?

  • 问卷

    谁能告诉我,在过去,天下不爱孩子的母亲有几个? 谁能告诉我,就在今天,天下不爱孩子的母亲,谁能数过来? 留守儿童的...

  • 在《杀死一只知更鸟》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完美的爸爸

    如果你是孩子,读《杀死一只知更鸟》吧,它会让你了解爸爸; 如果你是父母,读《杀死一只知更鸟》吧,它会让你读懂孩子。...

  • 有谁能理解孩子?

    大人们常常说:“我们都是为了你好。”“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我这么严格要求你,都是为了你长大以后...

  • 三月半:大人应该听小孩的!

    糖与游戏,是孩子与生俱来的爱好,很多时候也是让父母头疼的问题,孩子爱吃甜食,谁能抗拒甜蜜的味道呢?孩子爱游戏,谁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谁能杀死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ckch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