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也说一点我的经验,当我遇到事情想不通,或者我很生气的时候,我会尽快的告诉自己:
1.也是怪我
不论别人有多么离谱,总能找到自己不妥的地方,可以做的更好的地方。甚至最彻底的,避免让这件事情发生。
比如你的昂贵电子产品在寝室被偷了,小偷固然可恶,可是也要想想,还有什么更好的保管方法,也是怪自己太不小心。
2.没有更坏就不错了
比如别人骑电动车逆行撞了你,那天你心情很不好,被撞了之后就要崩溃了,觉得自己倒霉透了,如果你能想到,幸好只是皮外伤,有的人都被撞到住院了,这样的话,我还是幸运的。
你可以把这两句话,也是怪我,没有更坏就不错了,写下来拍照作为壁纸,平常就训练自己这样思考问题,这样你遇到不顺的时候,就算你觉得没什么实际的用处,也能让你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能快速恢复到良好的情绪,情绪上受到的打击尽量的小,情绪的波动尽量的小。
其实这个方法的原则就是尽可能的让智慧不要离开自己,让智慧随处可见,刻在你的脑子里,你像普通人一般思考,主动只能过普通生活。要幸福,就要修行智慧,训练自己。
惠能大师说:
迷人口念,当念之时,有妄有非;念念若行,是名真性。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F。
这段特别特别重要!
迷人只知道用嘴巴念,当正在念的时候,心里却有妄念和是非之心。不但念,而且念念都实际去做,才是真性!照这样修行的,就是般若智慧行。不修时,就是凡夫。一念而实践修行,自身就与F一样。
我的理解,这里涉及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F的状态并不一定是指一个人修行到一定境界,成了F就一直是F了,这只是一种情况,还有一种情况:当你不修行时,你就是凡人的状态,修行时就可以进入F的状态,这个状态是短暂的,轮转的,一个人有时是凡人有时是F。
自然也会想到另一种情况,一个人通过不断的修行,终于能够长久的处于F的状态,可是他成F以后内心就开始懈怠了,修行的功课也放松了,懈怠的久了,他又从F变成凡人。
如果你对我的理解有异议,可以暂时先放一下,我们先看完惠能大师如何系统的讲解,日后我们再慢慢探讨不迟,我自己本身也是一直思考的状态,我的理解,看法也是会随着时间产生变化的。
惠能大师接着说:
凡夫即F,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F;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凡夫是未觉悟的F,烦恼也可以是菩提,并非完全对立。(菩提是梵语,翻译过来是觉悟的意思)
前念心迷即是凡夫,
后念觉悟当下即是F。
前念着境即是烦恼,
后念离境即是菩提。
烦恼即菩提(觉悟),这句怎么理解呢?可以用这个角度,正因为有黑才能对比出白,正因为有了烦恼,你才会有觉悟,遇到烦恼,觉悟之后,你才能明白什么是烦恼,什么是觉悟?没有这样的对比,你怎么会明白呢?
所以烦恼也可以是菩提,就是觉悟,只是同一个事物的不同状态而已,在根本上可以认为并无区别。
有区别,是因为你自性的状态不同,同一件事情,自性迷则是烦恼,自性清静,用智慧思考,观照事情,就觉悟了,这件事情就想通了。
就好像刚才初中生想要最新款手机这件事情,可能有的初中生最后放下了念头,理解父母,帮助父母,也更加努力学习,和父母相处的更好更快乐了。可能有的初中生因为父母不同意,会偷家里钱,或者偷家里东西去卖,甚至离家出走,这些情况在社会新闻上都能看到。
本期我们就先说到这里,觉得有收获的朋友,请点赞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