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在沟通方面有点缺陷,尤其是在状况危急、我的情绪很激动地时候,就很难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就更别提有效地沟通了,这是我看《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的前提。
与“非暴力沟通”相对应的,是“暴力沟通”,听起来很激烈,但实际上,它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同时后果也是很严重,事情微小、但也会一步步蚕食掉我们的生活。
那,什么是“非暴力沟通”?
首先,你在沟通的时候要说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说出评判。
比如说一位丈夫半夜三更醉醺醺地回来,妻子很生气。如果是按照平常的沟通方式,妻子肯定会说:“你还知道回来?你干嘛不死在外面啊!”
这后半句就明显地不是表达自己感受了,只是纯粹地发泄你的情绪。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情绪是一把双刃剑,话一说出口,不仅伤人,还会伤到自己,就像上面那位妻子说出那句话后,丈夫可能就会觉得“对啊,我为什么不干脆就在外面呢”,于是干脆就不着家了,事情越来越糟糕。
如果是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那你会按照“说出事实、表达感受、讲出原因、说明诉求”的方式来这么说,“老公,你已经是你第三天半夜三更醉醺醺地回家了,我觉得非常难受,因为我不想让咱们的家变得像一个旅馆,所以你能不能每天至少有3天在晚上8点前回来,咱们一块吃顿晚饭?”
这么说起来很简单,但实际生活中,大家很多人都不会提具体的要求,就像我爸爸妈妈一样,经常会说“你要好好锻炼身体”、“要早睡早起”等等,但其实我们对于这些词的定义是不一样的,他觉得晚上10点睡都很晚了,而我可能就觉得我的夜生活10点钟才刚开始。
什么是造成暴力沟通的因素?
一、道德评判
二、比较
这也是很多大人会用到孩子身上、或者妻子会抱怨丈夫的方式,但这么一来,结果往往会更糟糕。
三、回避责任
“一旦我们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
这句很有意思的话,值得我们反复揣摩,这也是我们准备说“不得不”的时候,需要觉得后怕、必须认真考虑的事情,这也是让我们越来越暴力的原因之一。
与其带着“不得不”的心情去做事情,就会给周围的人带来“暴力”,就像我们平常被迫加班一样。有句话叫“如果拒绝不了,那何不干脆享受”,我们不妨用阿Q精神,改为“我选择”的思路来考虑这件事:我虽然不喜欢加班,但如果不加班就没办法承担责任,所以我选择加班。
人最烦躁的时候,莫过于一边烦躁一边做着这些事情;我们可能没办法选择去做哪些事情,但至少可以选择面对这些事情的情绪。
四、强人所难
最常见的句式就是“你要是你听我的,我就….”
看到这里,我忽然意识到非暴力沟通是一件多么普遍的事情,本来还自我感觉挺良好、觉得我在沟通时还挺照顾他人的情绪,但事实上,我经常会对明明说的一句话就是“你要是不把这些衣服晾了,我以后就再也不给你洗衣服了”,或者他会跟我说“你要是再不起来,我以后就再也不管你了”……
说完了暴力沟通,那什么是非暴力沟通呢?
一、观察
我们在沟通时,需要讲出来的,应该是事实、而非观点,这两个概念在实际应用的时候经常会被混淆。
观点:你最近经常迟到
事实:你这个月考勤迟到了3次
如果你在沟通的时候,讲的是观点而非事实,对方往往会直接反弹,想出无数个理由来反驳你。
二、学会体会并表达自己具体的需求
我父母那一辈,就习惯于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让他们学着压抑自己的情绪,当我在受委屈哭的时候,他会说:“哭什么哭,不许哭,再哭中午不让你吃饭了!”
“不让你吃饭”这其实不是父母真正的需求,真正的需求其实是让孩子不要再哭了,而这句话其实叫做“指责”。
仔细考虑一下,我们为什么经常意识不到、做不到这一点?
原因就在于情绪,书里把这个阶段叫做“情感的奴隶”,但很多人终其一生都觉得自己是处于“不得不”的状况。
三、找到感受的根源
一个人如果生气,那肯定是有某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无缘无故的生气是不存在的,如果女朋友生气,很可能是因为她觉得没有得到你足够的关注于关系,而不是单纯因为你没有买到她喜欢的早餐。
四、请求帮助
我们要表达的是,我们要什么,而不是不要什么。
书里讲了这么一个例子,丈夫老是加班,妻子抱怨他老加班之后,丈夫果然不加班了,而是迷上了高尔夫球,每天下班之后仍然是很晚回家。
总之,这本书教会了我们表达愤怒与感激,如果愤怒的话,想想是什么导致你的愤怒,然后明确、具体地说出你的需求;对方做了什么来使你的生活得到改善、我们哪些需求得到了满足、我们现在的心情怎么样,根据这样的法则去做,对方会很开心,并愿意以后继续帮你做这些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