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李泽厚,让我想起法国伟大的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一切艺术上可以称之为“大师”的人,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我觉得这句话,特别的适合李泽厚,为什么这么说呢?很简单,大家可以看看这本书后面所配的图片,比如说:龙飞凤舞的远古图腾,带有狞历之美的青铜器,还比如说宋元的山水画,这些东西呢,我们到任何一个博物馆都能窥得一二,对吧?但是在整个中国,应该没有人写出第二本《美的历程》了,为什么单单只有李泽厚呢?我觉得李泽厚是借助了他的眼睛发现了我们所有人都看不到的东西。其实,直到现在,如果我们是去电影院观看一场电影,我们一定不亦乐乎,它所获得的快感远远超出了我们去一趟上海博物馆,因为我们根本无法通过这些珍藏着的艺术品,感受到它所积淀的美,或许它只是让我们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它只是一个时间的见证,一个拥有五千年华夏文明的见证,仅此而已。我们永远也无法知道它所掩盖的是怎样的一个尽善尽美的世界。还好,正是应为有这样一位大师存在,或许我们终有一天也会找到打开这个世界的钥匙。
拿到《美的历程》这本书,这个封面就有两个书评一个是冯友兰先生的:“《美的历程》是部大书(因该是几部大书)是一部中国美学和美术史,一部中国文学史,一部中国哲学史,一部中国文化史”。这主要是从《美的历程》的地位上来说的。是一个较为宏观的评价。《美的历程》是一本很难“归类”的书,“专论?通史?散文?札记?都是,又都不是。”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赵汀阳也指出,“我们有时候老想把一本书明确划分在某个学科里边,这是比较可疑的。”对于《美的历程》,赵汀阳觉得,它当然可以是一本思想史,也可以是一本美学书,也可以包含很多哲学分析,还有很多后来称之为文化研究的东西。还有一个评语是易中天先生的“这样的著作能有多少呢?凤毛麟角吧,以十几万字的篇幅来完成这样一个“美的历程”,高屋建瓴,势如破竹,且能做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该细密处细密,该留连处留连,丝丝入扣,顺理成章,在看似漫不经心的巡礼中触摸到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诚非大手笔而不能为。“这句话呢,是从该书的写作特点,写作风格,写作内容上来谈的。是从微观上来说的。时隔二十年,易中天仍然记得初读李泽厚时的激动心情:“《美的历程》是可以当作艺术品来看待的,让我怦然心动。”我觉得这句话,也是极为有趣的,他把这本书当做一个艺术品来看待,总有一些我说不出的感觉,可能这就是读书的最高境界吧。
《美的历程》从这个题目来说就十分的吸引人,我们先看看“什么的历程”记得上次我听到历程这一个词的时候啊,还是在一档综艺节目,准确的说是相亲节目里面,当时是这样的,就是说有一个离过两次婚的女的,这个人,她很自卑,她对她的婚姻很失望,可是呢,却还不到三十岁,可以说生活才刚刚开始一段美好的旅程。她很极端,甚至有想过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个时候,有个所谓的爱情导师就说了一句话“离过两次婚,这有什么呢?这不过是你人生当中的一段而已,你还年轻,我们要学会成长,我们要学会尊重自己的生命历程”可能大家不认为这句话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呢?你仔细品味一下这句话“尊重自己的生命历程”有时候我们拼命的想忘掉那些不开心,不愉快的事情,但是经常适得其反,反而走上了一个极端,假如我们能尊重这段历程,即使有一天它不曾光采过,但我也不卑不亢,所以说,我们从此就多了一份豁达,一份释然。当然这有一点走题了,其实“历程”就是一段经历,于我们而言,可能是“生到死的距离”也可能是“春到冬的轮回”就是这么的简单,但也如此复杂。可是与“美的历程”相比,我们可能有甚之而无不过,但也有可能我们只是沧海一粟。正如李泽厚所说的“美的历程”是指向未来的,未来仍在继续,但是我看来,“美的历程”更是一次寻根之旅。
那说完了历程,我们来说说“美”吧!
好,到了这里,我就要问问大家了,你们认为“美是什么?”
什么是美,美从何处寻?我觉得有时候,美于我们而言,真的是若即若离,仿佛就在身边,却又猜不透摸不着。有的人说:“美随处可见。”美,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人们随时能够感受到它。不过,能够说出什么是美,并不意味着对美是什么也就有了理解。狄德罗说得好,“人们谈论得最多的东西,每每注定是人们知道得很少的东西,而美的性质就是其中之一”。
美是什么?(羊大为美)我们在这个在《华夏美学》是这样记载的,其实对于“美”字的起源和原意似乎没有明确的一个解说,一般根据后汉许慎的《说文解字》,采用“羊大则美”的说法。“羊大”之所以为美,则由于其好吃之故:“羊”确与犬、马、牛不同,它主要是供人食用。《说文解字》对“甘”的解释也是:甘,美也。从口含一。“好吃”为“美”几乎成了千百年来相沿袭的说法,就在今天的语言中仍有遗留:吃到味甘可口的东西,称叹曰“美”不过,在《说文解字》在解说美“从羊大”后,紧接着便说“美与善同意”从甲骨文、金文这些最早的文字看,也可作出另种解释。很有可能,“美的原来含义是冠戴羊形或羊头装饰的大人(‘大’是正面而立的人,这里指进行图腾扮演、图腾乐舞、图腾巫术的祭司或酋长)他执掌种种巫术礼仪,把羊头或角戴在头上以显示其神秘和权威,美字就是这种动物扮演或图腾巫术在文字上的表现。至于为什么用羊头而不用别的什么头,则大概是与当时特定部族的图腾习惯有关。例如中国西北部的羌族便一直是顶着羊头的。当然,这种解释也具有很大的猜测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考察。这是关于美的字源学的一些解释。那我们这里,可以换个角度来说说美是什么?
美是什么?这个问题,可以说是我敢都不敢碰的一个问题。当然,历来有很多中国或者西方的哲学和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回答。比如古希腊的柏拉图说:“美在理念”中世纪的圣奥古斯说:“美是上帝无尚的荣耀与光辉”。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中国古代道家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我国美学史上第一位给美下定义的是春秋时的楚国人伍举他认为所谓:“美是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的人都是无害的或者说是有益于人的才能算是美” “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迩皆无害,故曰美” 《国语·楚语上》)而李泽厚说“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最完满的展现”。
就我的理解,我们在“美是什么”后面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是什么?错误的表述方式和提问方式使得人们以为美的实体。人们总以为有一个对象叫做“美”,或者事物有一种属性叫做“美”,而后我们欣赏与追寻“美”,不是这样的,没有这样一个对象,只有“审美对象”,没有“美”,美是鉴赏判断或者说审美判断的结果,而不是有待判断的对象。我们直观一物,这个对象会有一种莫名的原因,让我们喜欢或不喜欢,刺激我们的情感,让我们浮想联翩,也让我们沉思玩味,最终产生一种会心的喜悦。这种状况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有时浓烈,有时淡然,忽而闪现,忽而飘逝,生活的这个部分,我们称之为“审美”。从性质上说,审美首先是一种感知世界的方式,是一种肯定式的,交流性的,以愉悦为目的的感知方式。当然,对于这个问题的对错,可能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可能这些于我们而言都太过于空洞了,于我们而言,走在大街上,看到一个打扮精致,穿着时尚的人,我们就会这个人真美。而至于我们是由于愉快而生判断,还是由于判断而生愉快,对审美是个要害问题。这是康德在美学史上区分快感和美感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贡献。人的欲望得到满足或者吃了东西而感到愉快觉得美,这不过是一种感官和欲望得到满足的快感而已,不是美感,只有先判断对象为美,而后得到愉快才是美感。就象刚刚我们所说的在大街上看到的美女,那么是先判断了她很美,然后才看到所谓赏心悦目对吧。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是通过什么获得呢?我们是通过直观,通过视觉,李泽厚在《美学四讲》也曾说过,为什么味觉、嗅觉、触觉不能成为主要的主要的审美器官呢?因为它与个体生理需要和感觉直接关联得太紧密,带有直接的功利性质,动物性的因素仍然很强。为什么视觉听觉能成为主要的审美器官(包括在文学领域,也是与视觉,听觉相关的想象,表象最为发达)就是因为它失去了个体礼记主义的性质,更多的是人化了的感觉,在这种感性中,充满了社会性的东西,他们已经成为社会人的主要器官。
其实从“美”到“美感”有较为复杂的心理过程,可能是审美态度到审美判断,或者审美感知到审美愉悦,而这个过程究竟包含那几个阶段,可能我现在也无法回答出来,那我们就还是从刚刚所说的“视觉,直观”说起吧,一说到“直观”这个词就让我们想到了我们用照相机一样机械的获得对象的影像,但是人类的认识相比照相机自由,它可以选择和加工对象,而且人的感性能力很奇妙,每个人都有这种能力,但是感性的敏感度却因人而异,有的人对于结构与形态比较敏感,有的人对于节奏比较的敏感,有的人对于色彩,因此,同时面对一个东西,不同的人虽然有相同的感性能力,但是能力的强弱和倾向却不同,因此同一个花瓶,在一百双眼睛中,会呈现为一百个有差异的“现象”当然,这种铭感有时候是先天的,比如天才,莫扎特对于节奏和旋律有一种敏感,达芬奇对于明暗变化,莫奈对于色彩,罗丹对于形体的构成,都具有一种敏感,而正如这本书所说的中国古代书法家与线描画的工匠,则对线条有一种敏感,但是这种敏感往往也是可以通过训练与熏陶而获得。
这里啊,就不得不提起我们的“美育”了,经常啊,我寝室的同学就会问我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她说:你既不会唱歌,也不会跳舞,更不会弹琴,为什么要选择美育呢?我当时很清楚我所学的美育,和她所说的这些不是一回事,但是我竟无言以对,后来啊,也是在看杜卫的《美育论》的过程中,我想到了这个问题,其实啊,这个问题很简单,我的同学呢,她混淆了两个概念,一个是美育,一个是艺术教育。其实啊,艺术教育和美育的最终目的是一样的,艺术教育也只是美育的一个途径而已,当然也不是唯一的途径。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学校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最主要的途径和内容。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受,现在的艺术教育,几乎是变了味的艺术教育,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的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精神上的要求越来越高,艺术教育,从以前不太重视,但是现在呢,很多的家长都会给孩子报一些艺术类的培训班,这也使得一时间一些培训班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出现,但是,大多数的也只是属于跟风行为,她们为了获得的可能只是一个技能,或者说拥有一个技能,会一夜成名,仅此而已。与我们所说的美育背道而驰。我们觉得她们可能停留在一个“技”的层面,而没有真正的上升到一个“道”的层面。这也是我对当前的艺术教育的一个感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