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好书汇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读书
寻求认同,是一种魔咒——读《无可慰藉》

寻求认同,是一种魔咒——读《无可慰藉》

作者: 笑对红尘 | 来源:发表于2017-11-17 01:15 被阅读609次

从一本书中读到另一本书,再从这些书中读到人生,就仿佛走了好久的夜路,忽然遇到了灯光,看到了宽敞明亮的坦途,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寻求认同,是一种魔咒——读《无可慰藉》
01

前几天读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石黑一雄的小说《无可慰藉》。因了显赫的诺奖名气,也因了书评大师唐诺的评论,我对此书充满了期待。

但当我开始读的时候,我却不可抑制地陷入瞌睡之中。卡夫卡式的结构,普鲁斯特的意识流,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心理分析,我置身于一个混混沌沌的世界之中,小说中的人物瑞德被一桩又一桩突如其来的事纠缠,他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行事,甚至于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计划是什么。他只知道自己要帮助这座小城重新找回真正的艺术。

一切恍惚与迷茫以及乱无头绪在小说的结尾以闹剧般的形式结束:“周四之夜”惨遭失败。被寄予厚望的布罗茨基又一次败在了酒精的蛊惑下,酒后被撞,又被庸医锯掉一条腿,指挥乐队可想而知,能坚持住已是奇迹!身负重任的瑞德也既没机会发表震撼人心的演说,更未实现为父母弹奏的愿望,他的使命变成了泡沫。

02

今天读台湾心理治疗师周志建的作品《拥抱不完美》,读到“期待被认同的渴望,永不消失”这一节,书中写到美国心理治疗师亚隆的一个故事:

亚隆在《妈妈及生命的意义》一书中提到,有一天,他做了一个梦,梦里他在游乐园里逛鬼屋,在黑暗中他挥舞双臂,用力大喊着:“妈妈,妈妈!我表现得怎样?我表现得怎么样?”从梦里惊醒后,他赫然发现:即使母亲已经过世十多年,却依然活在他的记忆深处,一刻也没有消失。原来自己一辈子的努力,其实潜意识都是想要“证明”给母亲看,希望得到母亲的认同。
寻求认同,是一种魔咒——读《无可慰藉》

读到这里,我忽然想到了《无可慰藉》。

03

《无可慰藉》里的所有人都在寻求认同:斯蒂芬想好好弹一首曲子,得到父母的认同,尤其来自音乐世家的母亲的认同;瑞德虽已成名,但仍渴望在父母面前施展他的才华;霍夫曼想通过办一场前所未有的音乐会,来得到酷爱音乐的妻子的认同;布罗茨基忍着被庸医锯掉一条腿的疼痛,拼命想指挥好一场演出,除了想被小城的人们重新认同后,更想让他的前妻柯林斯小姐认同。

而当这一切认同无法实现时,场面便开始混乱,人物的情绪推至顶峰,失望、狂怒、愤激……全都迸发出来。叙述在此时进入高潮,先前的困惑逐一解开。

霍夫曼精心导演的这部剧,冠以拯救小城的名义,实质上是想向妻子证明自己也是懂音乐的,并期望借此赢得妻子对他的爱;布罗茨基一改往日沉迷于酒精的状态,竭力重塑当年的形象,也不仅仅是为了让小城的人们重新看到希望,更多的是为了让前妻看到一个仍然有力量和激情的优秀指挥家,并以此来追回前妻对他的爱。即便像瑞德这样已享有盛名的人,在如此重要的场合,最关心的并不是他让小城重振的使命,而是他能否在这里为他的父母完美地弹奏一首曲子。还有年轻的斯蒂芬,不被父母认同的阴影一直都缠绕着他,“周四之夜”他的开场演奏虽然赢得了现场观众的掌声和欢呼,但他的父母却在他试音的时候就悄然离场。他仍然未能获得父母的认同。

小说的一切都指向认同,所有的人都在期待认同!这部小说就像一根紧绷的弦,被认同的期待越久,弦就绷得越紧。而认同的期待一破灭,弦就必然跟着绷断了,且断得彻底、断得剧烈、断得再无修复的可能。

寻求认同是一道魔咒,小城的人们在寻求认同中再一次回到往日的虚假、颓废、狂妄之中。生活没有向前,人们反而心安理得。不被认同的恐惧是一个毒瘤,让人们避而远之。

04

小说是源于生活的!生而为人,我们被罩在各种关系中,每个人都在竭力寻求别人的认同,或是从有血缘关系的父母身上,或是从有亲密关系的爱人身上,甚至于从无甚瓜葛的其他人身上。总是小心翼翼地活在别人的目光中,总想活成别人心目中的自己,“累”注定成了我们的生活常态。

“寻求认同”是一道魔咒,很难破解,需得我们有正视一切的勇气:正视我们的父母不是完美的父母,正视我们的爱人不是理想的爱人,正视那些与我们的生活无甚交集的旁观者都有着各种各样的丑陋和卑俗。当我们正视到这一切的时候,我们才会醒悟,与我们一样并不完美的人们是没有权利要求我们做到完美的。这时,我们才能随着自己的心意出发,让自己活成自己本真的样子。

但自己本真的样子,也并不一定就是我们自己所满意的。那么,我们还得真实地看到自己,宽容地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承认自己的不优秀,与自己和解。给自己一个大大的拥抱,从心底里深深地爱自己,才能不苛求于自己,才能不执着于认同,才能活得轻松而愉快。

任何时候都要记住:我们只是依托于父母来到了这个世界,我们是独立的个体,没有人可以缚住我们的手脚。所以,勇敢地活出自我,才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终极目标!

相关文章

  • 寻求认同,是一种魔咒——读《无可慰藉》

    从一本书中读到另一本书,再从这些书中读到人生,就仿佛走了好久的夜路,忽然遇到了灯光,看到了宽敞明亮的坦途,有一种豁...

  • 读《无可慰藉》书摘

    “想当初,我那时是有过些计划,就像您年轻时那样,在您还不知时间是多么有限的时候,还不知您四周已建起了一个壳的时候,...

  • 读《无可慰藉》书摘

    “突然间,我看清了多年来我一直试图忽略的事情。我的意思是,她一直在向我隐藏她的某些部分,在保护他们,仿佛与我这粗人...

  • 无可慰藉

    李娟经过“重生路”的时候,很刻意地往路边的橱窗望上一眼。玻璃反映出来的影子让她看了大概有五秒钟,而后,她摇摇头走进...

  • 无可慰藉

    早上在地铁里看《The good fight》,正好看到Mayia在被联邦调查员询问时,时常陷入回忆中,回忆的片段...

  • 无可慰藉

    梦被风轻而易举的吹散 忧伤扮成细雨飘飞 心灵瞬间被扯出一片空洞 在一本书里寻找 字里行间都打上感同身受的 烙印 却...

  • 无可慰藉

    《长日将尽》石黑一雄 2021.6、24 “你是如何为了成就事业而荒废了你的人生,又是如何在个人的层面上蹉跎了一辈...

  • 寻求认同

    今天去吃了餐饭,吃到途中有点冷场的意思。但自己也学到了一些,领导在走之前都拍拍了桌上的人。每个人感觉都受到了重视。...

  • 寻求认同

    1月22日,晴。 阅读书目:《认同感》。 作者:吉姆•西诺雷利,毕业于密歇根州立大学,拥有广告学和传播学的学位,也...

  • 寻求认同

    别人对我说: “你是魔,佛魔一体。” “你所看到的世界都是你内心的折射。” “你害怕承认自己害怕。” 有一天有人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寻求认同,是一种魔咒——读《无可慰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ctd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