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每周1000字每天写1000字
这些年读过的那么多书,你还记得吗?

这些年读过的那么多书,你还记得吗?

作者: 艾芝晴 | 来源:发表于2018-02-03 19:17 被阅读0次
这些年读过的那么多书,你还记得吗?

念大学那会,我们一群要好的伪文青经常去图书馆借书,然后一本一本地看。这股认真劲儿,至今仍令自己感动。然而,时过境迁,当我再次翻阅当初的读书摘抄,脑袋中居然没有一丝儿印象。当然,有一种佛系的说法是:书读过就好,即便不记得什么了那也没有关系,因为读过点的书早已肉化到了自己的骨和肉。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是,很多人读完书后只为求得“我已经读过”这样一个心理安慰。更有甚者,读完不久后居然连书名、作者都忘得一干二净了。这样低下的读书的效率,实在很难有收获。

日本笔记本作家奥也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一书中关于读书的基本目标是:读完每一本书,能有扎实的收获。

奥也宣之本人就是一名读书达人,毕业于日本同志社大学新闻学专业,曾有出版社和报社的工作经验。他在工作和生活中,坚持用笔记本记录,写过除《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之外,还有《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如何写游记和散文日记》、《三本书创造好点子》等书籍。

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一书中,他详细地介绍了用一本笔记本将书中的精华记录下来,并把书籍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从而管理好自己的读书生活。此外,他还从选书、购书、笔记检索等方面,将读书效率达到了最大化。

那么,我们该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整理出自己的笔记,用用来指导学习、工作和生活呢?

我根据这本书,整理了3点有用的方法,供参考。

01 制作一张购书清单是高效阅读的准备

书海茫茫,能遇到一本自己喜欢的好书,不太容易。曾几何时,我去书店购书也好,图书馆借书也罢,基本只凭眼缘,率性而为。只是,这样得到的书,读起来不成体系,有些草草翻阅觉得无趣就搁置一旁了。

奥也宣之在读书前先会制作一张购书清单,进而采购,这样就大大节省了在书店和网络漫无目的淘书时间。另外,正因为是精挑细选的书,所以读起来才更加有目的性,大大提高了阅读效率。

制作一张购书清单之前,要在平时有意搜集信息,记录想读和需要读的书籍。比如,我们可以参考网络上大神的书单推荐,留意一些书,查阅相关的书评和其它信息,然后把想读的记录在本子上,或者也可以在豆瓣上标记想读。

通过这样有目的地寻找,记录和删选书籍,就能有意识地找到自己真正想读的书。

当然,找到了清单里列的那些书不要马上买下,最好是在看到书后浏览一下目录,判断要不要购买。

不过现在的中国大多数人还是倾向于网上购书,不能像在实体书店那般可以随意浏览。其实,这也没有关系,很多购物网站,比如当当网都有比较详细的书摘,还可以选择在线试读。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对清单中的书籍再次进行删选,排除掉对于现在的自己来说不需要、没必要读的书,只选择自己真正想读、有必要读的书购买。

02 用笔记提高读书效率的技巧

在学生时代,老师经常会强调笔记的重要性。确实笔记做得好,有利于日后梳理和回顾功课。不过,大多数同学并没有真正用好笔记。不信,我们仔细想想,那会儿一本本的课堂笔记,阅读摘抄以及错题本后来有没有重新翻阅过,理解过。

奥也宣之认为,笔记本不必多,一本足以。在一本笔记本里可以随时记录读书笔记以及脑袋里一闪而过的想法,这样反而可以酝酿出好的创意。

可是看完了书并没有多少话要说,难道也需要做笔记,这是不是太牵强附会了?

其实,当我们以做读书笔记为目标去读书时,可能就不会抱着走马观花的心态看书。

本书就介绍了一些以做读书笔记为目标的阅读方法。

1、通读。一边阅读,一边把有用的内容折起来。

2、重读。选择把折角的内容再仔细阅读,如果重要再折一次。

3、标志。把无法舍弃的内容,就记录到读书笔记吧。

另外,对于内容的重要程度也可以标识不同的记号。

比如,普通直线代表重要,波浪线代表非常重要,圆圈则表示专有名词,关键词等。

做完了这些步骤,就可以写笔记了。奥也宣之独创的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法就很不错。

在做笔记时,务必先写好以下信息:

写读书笔记的日期

书名

作者名

其次,就采用"摘抄+感想"的方式进行。摘抄的是对自己而言重要的内容。手抄一遍文字不仅可以加深记忆,也有助于理解。然后,在摘抄完后留一些空白,书写自己的感想。

[080715]《决定人类未来的50件事》/杰西卡·威廉姆斯/草思社
自杀者中有三分之二是因为抑郁。(P180)
作者说,世界上的自杀者比在战争中死去的人还要多。人类在战争年代会死亡,在和平年代也会死亡,真是不容易。

前者是摘抄,面则是自己的评论。

这种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的妙处就在于借助书本,提升自己的思想,从而迸发出自己原创的想法。

03 活用笔记本,为"我"所用

做完了笔记并不等于这样就好了,倘若从此以后再也不看,任其放在角落吃灰,那么几乎等于白费力气。

我们要做的不仅是记笔记这件事,更重要的是如何活用。

首先,要多次重读笔记。

当然,这里的重读并不是漫无目的地随意翻阅,而是要有所计划,选择在合适的时间段内阅读。作者奥也宣之的习惯是量化重读频率,可以一周一次或一周三次,并写在日历或笔记本里。通常他会选择在晚饭后到睡前,坐飞机等比较安静的时间段里。

通过重读,可以挖掘很多新内容,理解了过去搞不懂的问题,并进一步为自己的思想增色了不少。

其次,可以借助笔记输出文章。

写文章并不是一打开电脑就能一蹴而就的,是需要前期不断的积累,有内容可写才行。写书评的时候,就可以借助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将全书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写下来,将别人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创意。

再者,为了查阅方便,还可以制作读书索引。

我们可以在扉页上写好书名,再在相应书页的边缘涂一个小色块或是其它标志物正对书名所在的那部分。假如想要更加方便,则可以制作电子化索引。在电脑里输入的信息依次是“笔记本编号”“阅读日期”“笔记类型”“书名”“作者”“出版社”六项。

[12]080811 /读书笔记/《江户300藩最后的藩主》/八幡和郎/光文社
[13]080903/读书笔记/《局外人》/科林·威尔逊/集英社(中略)
[190]130905/读书笔记/《黑心企业》/今野晴贵/文艺春秋

这样只要想要用的时候,输入关键词,就可以找到相应的内容,省去大海捞针般去书架找书查阅的步骤。

总之,读书与不读书的生活肯定是不一样的,而真正会读书的人,绝对是讲究阅读效率的。假如你不想读过即忘,而是想要在读书中悟得一些东西, 那么就看一看这本书,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借鉴性地参照奥也宣之的方法做笔记,让笔记管理自己的读书生活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些年读过的那么多书,你还记得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ctp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