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中见大:个体言说的巧妙融合
虽然这一次的中考作文题有宏大叙事的要求,不过,作者要将小我的浪花汇聚到大我的大江大河之中去,否则容易产生千文一面的情况,甚至会出现空洞写作,虚假写作,重复一些抽象空洞的道理和套话大话。
语文老师南希·爱特维尔在《读写工作坊的奥秘》一书中指出,不要泛泛而写,要写具体的某一个对象。因为,唯有那个具体的某一事、某一人,才有许多丰富的细节,唯有通过开放感官,通过描写,让读者看到、听到和感受到,唯有合情合理的过程才能产生意义。而这样的习作才是鲜活的,才是真实的。
确实,你不能写家乡,不过,你可以写家乡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虽然你不能写城市,但是你能写城市的一砖一瓦,某个角落。
小记者吴同学参加中考,她告诉我,看到这个题目都第一时间,也有一些慌乱。不过,后来,她想起了疫情之中的亲身经历。她写的是疫情期间看见小区内的住户在雨夜搭棚,为做核酸的志愿者遮蔽阳光、雨水,她体会到疫情期间大家的友爱,发出感慨到“从来没有童话里的英雄,现实中是一个又一个平凡的人默默付出,才有了划破黑夜的光亮”。
这个选材真棒,抗击疫情就是我们的群体记忆,这一届学子初中三年从2021年秋到2024年夏,几乎跨越了整个疫情的过程。
请将目光凝视、再凝视,将笔触聚焦、再聚焦,写出那几个瞬间,或者那几幅画面,由此感悟出普遍而又深刻的意义。写好这一个,就是写好了这一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