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红楼”无尾

作者: 习习香 | 来源:发表于2024-05-13 22:32 被阅读0次

    张爱玲说过曾有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无尾。

    张爱玲的前两恨对一般人而言,有相同感受的人几乎很少。

    海棠无香,除非独爱海棠,否则大可以从别的花上寻找香味。况且花与人一样,从来难有十全十美,颜色美者通常无香味,有香味者往往不以颜色取胜。《花为媒》中有歌词,“牡丹虽美花不香,玫瑰花开香又美,他又说,玫瑰有刺扎得慌”。

    鲥鱼味美价高,不在普通老百姓的菜单之列,所以鲥鱼多刺与否,对一般人几无影响。

    “红楼”无尾却地地道道让许多人遗憾,曹雪芹只完成《红楼梦》前78回,可写尽了宁荣两府和大观园中的各式男女,包括房屋建筑、室内布置、人物外貌、性格特征、言谈举止、贵族交往、日用饮食……一个贵族世家几百号人物的生活万象,几乎三百六十度立体式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尤其是“草蛇灰线伏笔千里”的写作手法,对人物的命运都用判词或伏笔提前作了铺垫。

    《红楼》无尾也就意味着若干悬念未能揭开,红楼爱好者无不以为憾事,各种红楼解说版本纷纷出现,甚至催生出一大批红学研究者。尽管后来有其他人续写至120回,不过许多读者都认为前后章节间关联性差,破坏了小说的整体协调感,与曹雪芹本人对小说人物命运的安排无法对应。

    这十多天,我每天都在追剧87版《红楼梦》。

    八七年正是我高考的那一年,记得那年夏天,每天晚约八点左右,万人归宅,大街上空荡荡的几无一人。若是走出校园大门,《红楼梦》那“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的主题曲,从一户户商铺的电视中破空而来,进入我们的耳廓,也撩拔我们的心绪。偶尔从门外瞥一眼剧中的男男女女,端庄美丽的薛宝钗、风流飘逸的林黛玉、嘻笑怒骂表情丰富的风姐姐……,她们在电视剧中走来走去,我们却恨不能够抛下书本,找一个凳子坐着,让目光追随她们来来去去。

    毕竟高考在即,复习是第一要务,每天一两小时的观剧几乎是奢望。

    自那以后的几十年里,我因为乐于看电影很少看电视剧,所以居然从未认真地将这部电视剧从头至尾追一遍。

    这几天在B站偶然看了一集,便欲罢不能,又勾起当年未能尽兴的遗憾,于是每天下班后,竟然一集一集追了下去。

    人美,衣美,曲美,景美,自是不用细说。倘说遗憾,便如同张爱玲的第三恨,恨曹公未能让"红楼”有尾。

    电视剧是有尾的,并且不是按高鄂等续写的“尾”的内容来安排情节,而是依据前七十八回的情节和线索,推测了小说剧情的发展。

    从电视剧安排的人物结局看,包括风姐、巧姐、探春等人命运,与曹公判词倒也相宜,只是觉得剧情连贯性略差了些。

    比如剧中大观园被抄家后,家生奴才林子孝夫妇等着被卖,那么卖了死契的袭人是如何逃脱厄运,得以嫁给蒋玉函的呢?剧中未有交待。

    好歹剧情还算有“尾”,强于无尾。

    续写的作品从来是阅读流量大,但作品本身获好评的情况却不多,主要原因还是续写作者所处的生活年代、生活环境以及思想都与原作者有很大的差异。比如曹雪芹写红楼梦是基于自身经历的体验,但续写作者却没有这样的生活阅历。

    再比如我最喜欢的小说之一《飘》,原文结束时作者留下一个悬念:明天会是新的一天。

    明天究竟会怎么样呢?于是后人续写了小说《斯嘉丽》。从小说本身读来,续写也是矛盾重重、峰回路转、有声有色,但读来总觉得不是原味,好像宴席途中,你正享受着佳肴美味,突然被换了厨师,风格不对了。

    郝思嘉在白瑞德抛家出走后,设法去追他这个接续情节倒也合理,符合郝思嘉的个性,但《思嘉丽》作者却把她安放到爱尔兰这个环境下去安排情节发展,时代背景变成了爱尔兰的解放运动。

    一个虚荣但生命力顽强的美国南方佳丽,经历过南北战争的乱世,难道还没厌倦战争,居然又跑到爱尔兰去,继续在另一种乱世中获得性格的重塑?

    这是我个人觉得不合逻辑之处。

    恨《飘》无尾。

    恨佳作无尾。

    也恨红楼无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恨“红楼”无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cxm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