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曾在《红楼梦魇》一书中说过:“人生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梦未完。”
雪芹笔下的红楼却是一部未完之作,虽有高鹗续后四十回,但在张爱玲眼里那四十回不过是“跗骨之蛆”,俞平伯先生亦是以“狗尾续貂” 四字简单道明自己对此的态度。
细读《红楼梦》,踏破时间回首那一段缠绵凄苦的情史,一段大家族的落寞史,过去了却也过不去。
《桃花扇》中一有句: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简单三句话,道尽了人世周转,盛衰更替的必然。红楼中“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贾家亦不能逃离这一宿命。
高鹗所续的结局中,贾家虽历经抄家风波,一时败落,但最后仍是重沐皇恩延世泽,子孙们尽是兰桂齐芳。但我仍是倾向于这般结局:昔日的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簪缨之门到最后也不过是落了个千金散去不再来,筚门圭窦是余生的下场。
在《红楼梦》中,印象尤为深刻的便是宝钗,黛玉和宝玉三人之间那一段理不清的情事纠缠。宝钗挂着嵌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与宝玉随身所载之玉上所刻“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恰好是一对,寓意金玉良缘。金玉良缘却也敌不过宝玉对黛玉的一往情深。相见时的似曾相识,宝黛之缘,在他们相见时的那一刹那就已经注定了。就在这大观园中,宝黛互相情愫至此开始酝酿,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上天注定的缘分却也拗不过贾母的一语定音。
一场烂漫的情事就在这样一个由盛而衰的家族里萌芽而又覆灭。情之一字,最是纯粹不过。诗经里是这样描绘纯挚的爱情的:“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然而在贾家这样一个泥淖深渊里,就算长出了爱情的花,又怎么能做到如清荷一般,出淤泥而不染呢?
《红楼梦》中叫人难以忘怀的一幕便是沁芳闸下宝黛同葬花。暖风微醺,落红成阵,宝玉和黛玉于花荫下同看《会真记》,于院落一隅共葬落花。那般的清净美好、不染微尘,一如当初的绛珠仙草和神瑛侍者天宫相依的一幕。
可惜岁月总是遍布尘埃,两世的情亦抵不过生活中的微澜褶皱,终究只是促成了黛玉葬花、焚诗离魂的凄凉。
无论是冷雨敲窗时满腔哀思下写就的《秋窗风雨夕》,还是提锄葬花时泪眼朦胧间低念的《葬花吟》,都是一曲哀音一首挽歌。
冷清如黛玉,跳脱封建世俗,袅袅独立在繁华之中静赏繁华。这般静好,正是宝玉所想要盈握的。
只是一切情痴都败在世俗的大刀阔斧之下,金玉良缘之说冷冷凌驾在尘世深情之上,木石前盟的信约终究被封存在黛玉最后的血泪中,化为句句诗文,散落在烈火铜盆中,凝为灰烬随风远逝。
若说黛玉是独立繁华之中静赏繁华,那么宝钗便是游走繁华之中周旋人世。她的出现引起了众人的盛誉,也带来了饱含暗示的金玉良缘之说,这不仅是黛玉喉间的一根鱼刺,更是宝钗眼中暗藏的一抹深情。
金玉良缘。多美好的四个字,仿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浑然天成,就像在说金、玉本就该结成一段天赐良缘。她戴金,宝玉衔玉,正是应了这一段姻缘。只是当宝玉说出“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木石前盟”,她的一腔情思都凝固了,化为眉间紧锁不解的愁结。
高鹗续红楼,写黛玉病死魂归天宫,宝玉宝钗却是红烛高照、盟订齐眉。在我看来,高鹗所续的四十回里,描写得最敲动人心的便是这一幕。这边泪断凄然,那边却是欢声笑语。红白相映,一喜一悲!
哀黛玉之死,叹宝玉之痴,惜宝钗之傻。宝钗虽然赢得了一场婚礼,却输了一辈子。艳烛白绫,明晃得刺眼。洞悉了真相的贾宝玉终究还是心灰意冷地离去了,聪慧洞悉世事如宝钗也续写了李纨的悲凉,过得形同枯槁般的孤单生活。
宝黛二人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情深不寿;钗玉二人是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的缘深情浅。
在这场让人感怀嗟叹的纠葛里,谁也没有得到自己最想要的。木石前盟也好,金玉良缘也罢,终归为红尘一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