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有朋友过生日,阴差阳错在庆祝现场,出现两个蛋糕。一个是从网上预定,一个是门店选购。聊天的过程中,大家谈到蛋糕的价位问题,由于每个人的口味各不相同,问题始终争持不下,直到那位门店自提的朋友说,显然是我这个,你们看看食材的量,争论才被平息。
这么一个朴实的答案,为何会被忽略,情感的注入是主要因素。如果谈论的是美感、设计,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它令物体的价值成倍的增加。也因为可以令观者的情感得到宣泄而被赋予更高的价值。而有些实用性产品却并非如此。
如果这是一个大型聚会,蛋糕的口味,食材的数量都是次要的,只要它漂亮,有观赏价值就是它的最终价值。而朋友间的聚会,蛋糕的主要属性还是吃,这个时候,食材本身就是衡量标准。
记得有一句生意经,不要将自己喜欢的物品,作为经营的商品。由于自己对商品有喜爱这层附加价值,会遇到不想卖,不愿意卖的情感波动。这就是无法看透事物的本质成本。
在社会上总有一些事件令观者诧异,让听者困顿。无法理解为何一件小事会引发如此严重的后果,当事人当时是如何看待这件事,又如何致使事件升级,无法挽回。
其实,当事人不比任何一位旁观者诧异,自己当时都想了些什么,又做了些什么。或许能零星回忆起来的事情很少,能讲出细节的更少。留在记忆中的唯有当时的感觉,一种愤怒,亦或一种恐惧。这种情感的流露,无法思维穿透,也就无法看到整个事件的本质面貌,自然谈不出结果,反而恶化其发展。
也有专业人士提出过方法论,尝试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再次审视这件事,我们得出的结果是否就会不同。这是一种直观事物本质的方法。看来,我对事物的看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提升自己的看法,达到这个纬度,事件的本质就是雷同的再现。
防弹可可
2020.1.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