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车邻邻,有马白颠。”
车水马龙的来干什么呢?来与君子“并坐鼓瑟”、“并坐鼓簧”——这是一首与宴乐有关的诗。
“未见君子,寺人之令”。车马到门口了,见君子之前,让“寺人”去通传讯息。
《毛诗传》说:“寺人,内小臣也。”
孔颖达疏解(大意):《周礼•天官•叙官》说:“内小臣,奄上士四人,史二人,徒八人……寺人,王之正内五人。”就是说天子的官——寺人与内小臣,是两种不同的官。
《仪礼•燕礼》是诸侯的(宴饮礼仪)仪制,上有“献左右正与内小臣”之句,这说明诸侯的官职里面有“内小臣”这个职位。《左传》里说:齐国有寺人貂,晋国有寺人披,这说明诸侯的官职里有“寺人”这个职位。因此寺人与内小臣是不同的官职。
既然是不同的官职,为何《毛诗传》把“寺人”训解为“内小臣”呢?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说(大意):
《仪礼•燕礼》上说:“燕礼,小臣戒与者。”
唐代贾公彦《仪礼注疏》:《周礼•夏官•大仆》上说:“王燕饮,则相其法。”(大仆这个官的职责是:王(周天子)宴饮的时候,大仆协助天子行礼。
《仪礼•燕礼》是诸侯的仪制,要在天子的规格上降低等次,因此诸侯王燕饮时,(不宜用大仆),宜使用小臣来协助行礼,即诸侯王用小臣来完成天子大仆的职责。
贾公彦的疏解说明诸侯的“内小臣”做了与天子“大仆”一样的事情,这又与“寺人”有什么关系呢?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