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读书体会
教育功利主义泯灭了孩子们的创造力

教育功利主义泯灭了孩子们的创造力

作者: 安定区张虎 | 来源:发表于2018-07-21 22:39 被阅读60次

近些年来,受大环境的影响,教育功利主义抬头,造成教育环境恶化。那么,教育功利主义是怎样产生的呢?

第一、社会原因

四十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的成功落实。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人们经济意识增强,意识推动行动,全体人民奋力拼搏几十年,普遍都过上了好日子。但是,在奋斗的过程,人们的价值观也悄然发生变化,金钱成为衡量一个人价值大小的标准,拜金主义成风,人们急功近利只追求经济利益。

老百姓有钱了,再加上拜金主义成风。这股潮流向国家各个机构漫延,相比改革开放的受益者的飞黄腾达,国家各个机构的工作人员的薪水涨浮较低。而社会却以金钱衡量人的价值成风,由于薪水不是太高,工作人员顿感工作失去了意义,认为自己的工作失去了价值,工作积极性受挫。于是,国家出台了机效工资的政策,而且还拉大了工资差距,以调动工作积极性。其实,官员腐败也是由于受到社会价值观的冲击,你的官再大,却没钱,难免会在大老板面前抬不起头。

同样,这股潮流也冲击到教育行业,在社会上,教师的地位变得越来越低,拜金主义开始在教师内部漫延。教师开始一天天的自卑起来,失去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工作积极性受到打击,教育部门也同样采用机效工资和拉开教师工资的方法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但这样以来,却形成了教育功利主义。

但是,教育功利主义对教师的伤害也比较大,但最大的受害者是学生。在教育功利主义的影响下,因为工资差距太大,教师为了尽快涨工资,让学生取得好成绩,教师的教学逐渐脱离了教育规律,教师的教学不是背知识点就是做题,随着教师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学生的负担变得越来越重。教育管理部门也同样如此,只要自己所管范围内的学校考得好,就受到表彰,工资涨得快,自己也提拔的快。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层层加压,最后受害的却是学生,学生成为领导们升迁的牺牲品。教育功利主义,必须导致应试教育的愈演愈烈,教师要进职称,得要条件,所带学生的成绩是最有说服力的,一定程度上,考试是在考老师,不是在考学生,产生的问题真是多如牛毛。

第二、学校原因

教育上级主管部门为了做出点成绩,也是在利益的驱使下,不得不逼着学校要成绩,学校只要被动的想各种各样的方法。形成了一系列评价体系,教师有教师的评价,学生有学生的评价,但是这些评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评价方式单一,不是分数就是升学率,都是为提高学生的成绩服务。

孩子们在重重压力下,有做不完的作业,背不完的书,有些孩子会逐渐厌学,对学习有了抵触心理,从此就不爱学习了,走上社会之后,由于不爱学习,孩子们的潜力就很限。有些学习好的孩子其实他们也不爱学习,这些孩子读书是为了以后过上比较好的生活,而是凭借自己的坚持不懈的毅力来读书的,他们对读书毫无兴趣,因此,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就再也不读书了,从此停下了学习的脚步,过上了碌碌无为的生活。

当然,有人用古人的十年寒窗为现在孩子的辛苦辩解,其实时代已经变了,我们不能再用古人的例子为其辩解。在封建社会,真正读书的人不太多,被迫读书的人并不多,大部分读书人还是自己愿意读才读的,而不像现在,所有人都要接收九年义务教育,如果学生厌学却硬让他学,是何等的苦痛。

为了让教师提升业务能力,同样采取经济利益的手段,要评高一级职业,条件很多很多,这在表面上合乎情理。但在功利主义教育的前提下,一切都会变质变味。教师的价值观被引导到一切都是为了职称时,心里就没有了学生,不再考虑学生的感受了,教师只要报着爱孩子的角度去教学,报着为孩子终生发展的角度去教学,才是教师应有的价值观。

第三、家长原因

在学校里,以分数和名次批价学生,在家里,家长们在虚荣心的促使下,相互间盲目攀比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遭受重重压下。学生的学习目的也变味了,自己学习是为了家长,为了能够考个好成绩而读书,不是为自己读书,更不是对学习感兴趣而读书。前段时间,一个第二名的中学生杀死了第一名的学生,现象背后反映出什么问题?杀人的原因竟然是因为别人考了第一名,理由太奇葩了,这一切都是我们大人无休止的攀比造成的,让孩子觉得考不上第一名就是失败,考不上第一名就无地自容。所以,孩子走上了极端的不归路,让人痛不欲生。

所以,教育功利主义受害的是学生。有人会说,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出来的孩子,不是分数考得更高,学到的知识越多吗?怎么会害了孩子呢?其实并非只是为了考试那么简单,教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学生学习,不是单纯的学知识的过程,而是通过学知识提升思维能力的过程,思维能力提高了,走上社会的孩子们处理问题的能力就提高了,而学到的知识真正能用上的并不多,学那么多,只是为了考试,岂不是对时间的浪费。

当下,在教有功利主义的影响,应试教育被发挥到极致。应试教育最大的优点是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记住更多的书本知识,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在应试教育下成长的孩子,孩子们缺少的是创造力、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成长经历,有不同的想法,有不同的创造力,而在应试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学习是为了考大学,是为了找到一个好工作,都好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创造力是什么?就是创造不同的能力,孩子们的想法几乎相同,创造力从何而来?

为了提高成绩,孩子们把过多的时间花在背和记上,因为这样会更快的提高成绩,也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孩子们花在想像上的时间就会减少,孩子们的想像能力会相对较弱,缺乏想像的孩子就缺乏创造力,创造力来源于想像,创造出来的是现实中没有的,所以创造离不开丰富的想像。压缩想像的时间做更多的题,背更多的知识,孩子们的想像力就会越来越弱。

想像力如果加以培养,孩子们的想像力会越来越强,应试教育不仅不培养孩子的想像力,而且还抑制了孩子的想像力。一些喜欢想像的孩子没时间静下心想,不喜欢想像的孩子就更不愿意想了。应试教育,故名思义,教育是为了应试,学习是为了应试,为了能够提高学习成绩,教师学生最有效的方法就多背、多记、多做题,除了这些,其它的方法都不够高效。因此,应试教育是孩子们创造力的杀手,不利于孩子想像力的培养。

同样,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因为只有少说话多做题才能考出好成绩,孩子的表达能力普遍较差。应试教育下,孩子们可以记住更多的知识,学到更多的书本知识,由于其他方面缺乏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是很弱的,只有那些不爱学习书本知识的孩子例外,因为孩子们根本就没时间做其他事情,来锻炼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

因此,教育功利主义必然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在以背和做题为主的学习中,孩子们学得的知识是碎片化的无用的知识,现在的一切值得我们教育人深思。

相关文章

  • 教育功利主义泯灭了孩子们的创造力

    近些年来,受大环境的影响,教育功利主义抬头,造成教育环境恶化。那么,教育功利主义是怎样产生的呢? 第一、社会原因 ...

  • 读《教师自我突围》有感

    这种把“探究”降至“记忆”的教学,泯灭了孩子的灵性,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这还是教育吗?教育中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很多...

  • 读书随笔

    《十九世纪英国功利主义教育哲学研究》读后感 这本书,让我更全面的了解了功利主义教育, 功利主义...

  • “读书吧”金句——听陈彩霞老师分享

    有真情,才有了真爱,有真爱,才有了这样真实而又温暖的教育。 孩子们的创造力需要有效引领,孩子们的爱需要真诚激发,孩...

  • 孩子的创造力到哪里去了[专家型教师孙明霞]

    近些年来,受大环境的影响,教育功利主义抬头,造成教育环境恶化。那么,教育功利主义是怎样产生的呢? 第一、社会原因 ...

  • 创造力是这样泯灭的

    有一幅漫画:原本一个个各有特色的儿童,经过学校的教育后,都成了一个样了。为什么?我苦思,终于做出一个判断:现行的教...

  • 2017-11-12

    这本书,让我更全面的了解了功利主义教育, 功利主义也有狭义广义之分。功利主义兴起于18世纪末19...

  • 《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四

    在教育领域,如何给孩子们提供具备全局性理解思维的教育?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用开放式的问题来点燃孩子们的创造力。...

  • 泯灭了

    发现自己写文章越来越困难了。 查看了以前发表的文字,虽然算不上好,但是充满想象和天真。 我先找出这种泯灭状态的原因...

  • 读而思

    看美国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悟我所教孩子们的创造力培养 —— 在世界上都认可我们的国家基础教育扎实,可是我们的学生...

网友评论

  • 守望幸福共享美好:很有同感!赞一个!
  • 哈哈闻叶:还有高考这条独木桥,如果上大学改变人生的光环没有那么耀眼,如果选择上大学还是去学感兴趣的一技之长像本科生选择考不考研差不多,如果企业挑选职工不那么看重文凭,那么教育的功利性会不会没有那么强烈?除了想象,创造力和表达能力,还有就是素质教育的培养和社会见识的扩展,学生学习最终还是面向社会的,与其学习太多脱离实际的理论知识后面其实很容易就会忘掉,还不如学习一些终生受益的知识,比如表达辨析能力,实践探索能力,礼仪道德,计算机基础,法律基础,发散思维等等
    妖娆郎:@李家堡105张虎 同感
    安定区张虎:@哈哈闻叶 应试教育学生收获了分数,而失去的几乎是一切。

本文标题:教育功利主义泯灭了孩子们的创造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dih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