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丨中国信用社会的弯道超车|《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
上堂课我给你说了一个词——微粒社会。在数字化时代,我们每个人的影像都可以清晰地呈现出来,整个社会变得高清。这种高清的社会,使得精准商业、精准金融都变得可行。
那么,在这么一个颗粒度极小的高清社会,还会发生一个变化,这就是今天我要跟你讲的个人信用社会。
那什么叫个人信用社会呢?就是你的个人信用能够快速地资产化。而这种个人信用和你的日常生活是密切相连的。
一、社会信用与个人信用
有的同学可能会有点糊涂,我们现在所处的不就是信用社会吗?对的。但你发现了吗?我们现在的信用是以机构为主导的,国家信用、银行信用、大企业信用,个人在信用的构造上面显得非常地薄弱。所以,这里你需要理解,社会信用和个人信用之间,这两者是不能简单划等号的,社会信用是包括机构信用和个人信用的。
我在第二周课程里讲过,中国的金融市场是中央货币财政体系主导的,你就很容易明白,我们所处的信用社会是机构的信用社会。为什么呢?这就是昨天课程里讲的,社会颗粒度的问题。
个体信用和社会颗粒度之间存在极强的正相关性,一个个体模糊,没有个体痕迹的社会,是不存在个人和个体信用的。
那说到个人的信用体系,美国在这个方面做得是相对好的。两个原因,第一,他们的骨子里崇尚个人主义;第二,他们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一直走在前沿。这就使得美国的社会颗粒度相对于我们来说一直比较小。
尤其是从上个世纪60年代的信息化革命以来,美国社会对于个人的数字化记录一直很重视,每个人的社保、医疗、养老、房贷、破产,甚至欺诈都有比较完整的数字记录。通过对这些数字记录的整理和分析,你就可以根据一定的算法,计算出一个人的信用分数。
美国有好几家这样的个人信用分数计算机构,其 中影响最大的是FICO分。在美国生活过的同学大多都知道,这个FICO分对个人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信用指标,相当于你的信用画像。分数低了,可能申请贷款时会有麻烦;FICO分数高,贷款不仅容易,还能拿到更便宜的利率。
找工作的时候也会碰到类似的情况,比如华尔街的金融行业就会查看你的FICO分,如果它低于一定的分值,你是没有办法拿到金融行业的offer的。
所以,在美国,个人信用的资产化一直做得比较好。这也是美国普通人比较讲信用的制度基础。因为他们都知道,个人的行为会转化成信用资产,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所以,每次我听到别人说,美国人更讲信用,中国人缺乏信用意识的时候,就特别想怼一句:错,不是国民性问题,是制度和技术问题。
二、中国信用社会的弯道超车
没错,就是制度和技术问题。
制度问题我们前面讲得比较多了,皇帝、朝廷、国家、单位,千年以来,我们的信用体系向来是以机构为主体的,个人是看不见的。
你回想一下,我们是不是很崇尚集体主义,也就明白这一点了。这也是昨天我讲到的,中国社会的颗粒度一直很粗。
另外一个是技术问题,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咱们中国在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和现代信息化世界是完全脱节的。到1978年改革开放的时候,中国的数字化程度还非常低,体现在信息化、金融化程度低上。
有的同学可能会当笑话听。听说那时候一个人调到另外一个城市,是要拎着一袋子的个人档案的。再加上地域分割,还有部委之间的竞争分割,个人的信息极度地零碎和分割。
插播一句,这种个人信用零碎分割的问题是中国很多诈骗犯换个地方又卷土重来的原因。所以,这就是我强调的信息化程度低。
金融化水平低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一直到2000年以后,中国还是一个现金社会。
前面我也跟你们讲过,现金是匿名的,现金交易背后所有的信息全部都是流失掉的。
由于这种制度问题和技术问题,中国是一个个人信用极其薄弱的社会。
但事情有时候往往是否极泰来的。中国数字化程度超低的局面,在90年代以后有了一次重大的改观,为什么呢?90年代互联网兴起,然后到2007年以后,移动互联网兴起,这两波浪潮都是革命式的,中国恰好都赶上了。
而且我们都知道一个道理,比起推倒一个旧城市重建一个新的城市,直接建设一个新城市要更快。中国就相当于在一片平地上开始修建整个互联网的新城。所以,在网络这一块,中国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
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支付宝出现,微信支付紧随其后,使得中国从现金社会一步跳跃到了移动支付年代。
我对移动支付的评价一直很高,最主要的原因就来自于此。它的成功不仅仅是商业上的巨大成功,更重要的是具有一个不曾被预想到的重大意义。它使得中国社会信用最薄弱的环节,也就是小微企业和个人的数字化进程前所未有地加快了,而数字化是信用资产化的必要条件。
在前面课程里我跟你说过,移动支付打通了中国社会个体数字化的最后一公里,我们一下子具有了多维度的庞大数据累积。
很自然地,根据这些数据的个人信用产品一定会出现。比如说蚂蚁金服的芝麻信用,和美国的FICO分数比较类似,也是根据一套算法,给你的行为打分。比如你在蚂蚁、花呗、借呗的金额,还款的速度,你的淘宝交易情况等。
和FICO相比,芝麻信用分有它的强大优势,它背靠的是阿里这个大生态,是活数据,及时变化,不断沉淀。所以,芝麻信用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说它达到多少分以后,你就可以住酒店免押金,租房免押金,坐航班的时候升舱。换句话说,你的信用终于慢慢地变成了钱,这就是个人信用的资产化。
当然了,芝麻信用有它自己天生的弱点,一来它覆盖不完整,只能覆盖到年轻人,年龄大一点的就不在这个信用体系里。而且代际之间的消费行为是不同的,比如我很多70后的朋友就比90后的小朋友芝麻信用分低,因为他们消费都是买房,而不会在淘宝购物。但是,你根据芝麻信用就判断他们的信用谁高谁低,这是不太准确的。
另外,根据平台之间的竞争性,芝麻信用的信用刻度也是很难实现立体多维度的覆盖。
但是,这些缺点都不是那么要紧,因为有了个人数字化的基础,类似的产品一定会不断地推出。
比如说官方就推出了个人信用分,是以各个银行的信贷数据为基础的。在个人生活在线化和数字化之后,其它维度的数据也同样在累积中。比如你的租金、押金、定金的情况,水、卫、煤、电、公用事业缴纳付清的情况,你的各种交易、社交,都会累积成你的信用分数。多个平台,多个维度的分数,会覆盖你的方方面面,精准地刻画你的信用,然后转化成你的信用资本。
个人行为金融化,个人信用资本化,这是一个数字时代的可见未来。
所以,实际上P2P、众筹这些模式,并不是狂人呓语,只是它们必须基于一个个人信用高度资本化,个人行为高度金融化的社会基础,这个基础包括我今天说的信用基础,也包括前面课程里我跟你讲过的区块链等技术基础。
好了,下一个问题你可能就要问了,这样的社会好不好?当然有好的一面,记得我跟你说过吗,一个人的阶级是怎么确定的?它是一个人所能动用的资源和资金来确定的。在数字化时代,你的行为会逐步地数字化、金融化,转化成你的个人信用资本,它使我们普通人也许能通过信用构建获得更大的资源动员能力,也可能使得这个社会朝一个良性循环发展。
比如像前一段时间,新闻里面高铁霸座男女的行为就不仅仅应该受到道德谴责,而是直接给予信用资本的降低,产生一个永久性的影响。
这样的社会也同样面临一定的问题,这就是下节课我要跟你继续讨论的。在数字化时代,关于数据的权利和义务该如何确定,数据隐私对我们究竟又意味着什么?
井大说1978年改革开放以土地确权开始,新的经济改革,以数据确权开始。而数据确权,区块链就是一个重要的基础设施。
区块链带来的信用互联网,其基础也正是产生可信的数据交易记录。
有了数据,就有了可被验证的信任产生机制。也就是基于系统的信任,而不是基于人格的信任。
过去大机构才有足够的能力去生产品牌信用,而新的基础,极大的降低了成本。每一个数据源都可以把自己交易记录对接到市场,传递自己的信用到市场上。有了信用评价和威慑机制,就可以极大的降低交易成本。这也是新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