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个古希腊的哲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舒适的生活就像猪在泥坑里打滚儿。”
你肯定会疑惑,猪在那么脏的泥坑里面打滚儿,弄得全身都是脏东西,这是一件很不舒服的事情,怎么能和舒适的生活画上等号呢?
你之所以会这么想,是因为你知道泥坑是一个很脏的地方,但在猪的世界里,它压根儿不知道泥坑是脏的,它觉得在泥坑里打滚儿是最舒服的生活了。
无知是极乐,认知是痛苦。
因为不知道,所以没有烦恼,因为没烦恼,所以才容易感受到快乐。
无知的快乐,让很多人都不愿意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他们宁愿待在那里享受快乐,同时也伴随着无知。
但真正有追求的人,从不惧怕脱离舒适区,哪怕前方是无尽痛苦,他们也会主动提升自己的认知,让自己对这个神秘的世界了解的再透彻一些。
昨晚上跟老公聊天,他今年43岁,他讲到了前半生的几个痛点。
第一次痛点是中专毕业后没能留在杭州,回了山沟沟里做小学老师,而成绩远远不如他的杭州本地学生却都留了下来。那时的他坐在回乡的中巴车上一路流着泪,他说在车上他已经下定决心还要杀回城里来,他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这第一次的痛是拼劲努力后失落的痛,是认清现实残酷的痛。但是这样的痛,让他回到了乡下也没有放弃自己,而是继续努力学习。他订阅了各类语文杂志,每天都要阅读杂志,并且努力锻炼自己,争取各种去镇上上公开课的机会。痛,成了他奋斗的养料。
第二次痛是来宁波的民办学校工作了九年后,被上面的领导打压,不给任何培训的机会,只给他脸色看。
他感到前途渺茫,是那种看不到未来的绝望。这种痛更痛于第一次痛,因为第一次痛他对自己是有重头再来的信心的,但这第二次痛,他不知道如何改变。
在被逼无奈下,他辞掉了工作,以一个中专生的水平去考研究生。那时他30岁,下面还有一个女儿要抚养,单靠我支撑着房贷和家庭的所有开支。顶着巨大的压力和痛苦,他没日没夜地苦读,十个月后,他真的考上了宁波大学的研究生。
这次的痛让他明白了人不可依靠他人活着,依靠某个领导活着,即使前面的路堵死了,也要自己开凿路,人是靠自己活下去的。
第三次痛是在现在的单位工作,他才能兼备,获得了很多资源和人脉,于是再次遭到了别人的嫉妒和打击,说了他很多坏话,并且被调离到了另一个部门。这次的痛让他从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中跳出来,明白了做人要谦虚低调,人心是复杂的。
在生活的磨砺中,他一次次拥抱痛苦,调整认知,不放弃自己,与社会融合得越来越好了。听完他的经历,为他的一次次认知升华鼓掌,也为他越来越高的人生格局鼓掌。
所以,我们每个人别逃离痛苦,勇敢地拥抱痛苦吧,也别躲在温暖的舒适区浪费生命,拥有高人一等的人生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