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歙县许村,古称富资里,徽州第一进士村。崇廉尚文重孝,有一番让人摒弃浮杂、沉淀本心的魔力。
初次见面,很是新鲜。一下车受到村民们的热情欢迎,还有特地安排的舞大刀表演,据说是当地的特色节目。叔伯们举着竹竿做成的大刀,没什么难度系数地挥舞起来,没看明白,但应该是有什么寓意。(查了一下资料,是源于对先祖唐代忠义公许远的追念)
这村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讲说员口中有句颇为高频的话,“粉墙黛瓦马头墙,回廊刮落花阁窗”,这就涵括了徽派建筑的主要特点了。看到这些粉墙黛瓦青苔水岸的时候,有点似曾相识,想起曾经看过的一部剧,拍摄地是杭州富江的龙门古镇,也是个旅游开发项目。
这趟游览的话,如果没有讲说员,感受会大打折扣吧,所以说自由行的朋友可不要贪便宜,光看建筑不听故事跟没来过没有区别。许村的价值其实不在于建筑多有特色多难得,毕竟徽派建筑又不是只此一家,更重要的是里面的文化积淀,里面一辈辈一代代流传下来的故事,还是颇为感动的。
许村故事多,但凭我仅有的脑容量能记住并顺利描述的仅有这么点,且看看吧。许村啊,被称为第一进士村。文风昌盛,是个尊师重教的地方。记载中有27位进士,11位举人。还有“一状元/二解元/三代北大生/一村五院士/一门五博士”
有个许家泽故居,不得了。进去那个宅子里,讲说员让我们打开手机指南针,一看整整齐齐的北纬30度,不差半分半毫厘。许家泽是清末两淮盐运使,他们家以一门出了5个博士而闻名,maybe真的是风水好。据说北纬30度可玄乎了,百慕大就是北纬30度em……
大宅世家
宋朝的时候,西夏入侵,宋战败。当时许村一个富商许克富站出来为朝廷分忧,资助军晌。后来宋军胜利,宋仁宗嘉奖他的义举,赐了他一个“大宅世家”的牌匾。
双寿承恩坊
全国唯一一座夫妻百岁老人寿坊。在古代,夫妻都年过百岁是极其稀有的,当然现在也不常见。于是乎朝廷给他们建了个牌坊。但其实,哪是这么简单的事,主要是他们家儿子有出息了当官了,才有机会在朝廷奏请这样的事情,表彰他的父母。《知否》中,也是顾二叔勤王护驾有功,生母和妻子才得封诰命。
大邦伯祠
又叫长寿堂,是明代时福建汀州府知府许伯升建的,纪念他52岁离世的父亲,屋顶上装饰着正正好52只鼻子长长的木象。里面大厅里两根柱子上刻着两句话“多索一分一厘是祸国殃民,少造一冤一枉乃为官正道”,这是许伯升的为官箴言。
福泉井
许伯升的六弟许周安24岁离世,留下一位年仅20岁的新寡孕妇胡氏,福泉井是许伯升为她开凿的。后来这位胡氏生下了儿子许天相,她感念许家恩义,每日教子读书/习女工/操家事,52年未再跨出家门一步(有点夸张但就是这么说的)。许天相长大后当了观察使,他们家的宅子就被叫做观察第。再后来,县令打算上报朝廷给为胡氏死后立贞节牌坊,被她拒绝了,而是嘱咐儿子,在她死后用建牌坊的钱打开家里围墙,让家中的福泉井由私井变成公井,给村里人一起用。据说当时旱灾,村里很多井都没水,而这个福泉井始终水位充盈/甘冽晴天,就像它的名字福泉/造福于民。我们去看了看,拆围墙的痕迹至今还在,井中水依旧清澈。
有意思的事
有处宅子,妈惹那个门槛竟然可以高到我大腿,很尬。穿着过膝羽绒服的我要把衣服拉起来,才能腾出腿跨过去。门槛越高表示这家越有钱有地位。
有意思的梁木文字
“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就刻在大堂的木柱子上,具体是哪个宅子,看得太多记乱了。好像也是许伯升家族的。总的来说这是个很正能量的村子。
这些讲说员都是村里人,旅游产业带给了他们家门口工作的机会,看得出来他们很热爱他们的村子/很热爱他们的文化。大概是村里文风昌盛的缘故,他们文史功底很强,历史典故说起来,异常的生动。在讲说员的讲解下,整个村子的历史就像一部快进的电影。又像是跟着一个文史老师,上了一堂有趣的课堂。如果你是个人文爱好者,肯定会享受其中。
匆匆一瞥,我们在窥探别人的历史,细细品来,我们也在创造自己的历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