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看上去很美》
解读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解读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作者: 小书童_李俊 | 来源:发表于2019-02-23 15:53 被阅读61次

时光社16号列车弗洛伊德《梦的解析》即将到站,上次对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批判之随笔,书友们给予大部分评价是晦涩难懂,不知所云,却因篇幅冗长而倍感不明觉厉。在此想说,晦涩有一部分原因是西方哲学的问题,由于西哲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思维方式而导致,当然最主要原因是源于我的解读仅流于表面而无法用大众话语言进行解读。而对于冗长问题,还是个人能力所限,思想七颠八倒,胡思乱想,又不知如何精炼,在此深感抱歉。

今天打算解读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但我不打算仅仅说这本书,而是计划通过介绍从心理学起源发展出的三个基本流派,到精神分析流派,再到弗洛伊德的思想,最后落到《梦的解析》的结构,欲使看官们对本书有一个全景式综观,也希望能够和我一道,对心理学有一个基础性认识,遗憾的是,以当前目测,篇幅较之《意志和表象》有过之无不及,看官们看得下去姑且看之,切莫强求。下面开始。

一、心理学起源与发展

心理学起源于什么时候?咋一问,这是一个让人难以回答的问题。很早以前,祖先就对人的心理活动产生了兴趣,要想要搞清楚是什么控制我们的一言一行,而我们脑子里的想法是怎么回事?但是古代的研究者大多都简单地将情绪和心理的源头归于“灵魂”。比如古希腊人普遍认为,人的肉体只是一具皮囊,灵魂才是真实的自己。

这套灵魂学说在西方世界流传了两千多年,才在近代被医学和神经科学的发展否定。科学研究成果让人们明白,大脑主导了人类身体内一切活动过程,没有证据可以证明灵魂的存在,于是,古代的灵魂学说就被更科学的理论体系,也就是心理学所取代了。

然而,心理学也并非一开始就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它创立之初,心理学家们提出的理论,往往既没有科学的实验方法,也没有可靠的数据,所以,此时的心理学是哲学的一个理论分支。那什么时候它才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呢?19世纪后期,德国心理学家威廉·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正规的心理学实验室,开始用科学的实验方法来研究人的心理感受。

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之后,慢慢就出现了不同的流派,首先出现的“构造心理学”就是冯特的学生爱德华·铁钦纳提出的,铁钦纳对冯特的心理学理论做了一些改动,他认为最基本的心理元素应该有三种,包括感觉、意象和激情。

铁钦纳认为,知觉、思维、情绪甚至人格等高级的心理过程,全都是三种基本元素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上互相结合的产物,心理学家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心理元素解析出来,搞清楚这些复杂的心理过程到底是怎么被构造出来的,他的学派被称为“构造主义心理学”。

后来,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构造主义心理学把每一个心理过程拆分成不同的心理元素,但元素之间本就存在着联系,这种拆分既不现实也不必要,因为心理应该是人体的一个功能,心理学家应该从整体上把握每一个心理学进程。所以他创立了“功能主义心理学”。

这两个学说的冲突,也引发了心理学史上第一次“离经叛道”的行为主义心理学革命。但心理学的发展很快被一个难以破解的问题所阻碍,那就是:如何研究思维。心理学家们对思维的不断探索,诞生了心理学历史上的三大流派。

第一个流派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提出的。他觉得,既然观察人的思维不可行,那么我们干脆不再去强行观察人的意识,而是改为去观察人的行为呗。

那什么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打个比方,把人的意识看成是一个黑色的箱子,一边是输入信号的装置,另一边是输出信号的装置,以往的心理学研究都是想撬开这个箱子以便知道箱子里面到底藏了什么东西,现在呢,箱子无论如何也撬不开,于是所有人都在猜,华生说,就别管这个该死的破箱子了,直接看这边装置动的时候另一边会怎么反应,然后把它们都记下来,总结出规律,最后无论这边装置怎么动,我们都能知道另一边会做出什么反应了。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对人类行为的观察和记录,了解到他的思维和心理活动。

经过华生流派的研究证明,在人际交往中,没有声音的语言,也就是举手投足、眼神闪烁等身体语言,要比你说出来的话,表达的内容多5倍。可见,人们的真实意图经常会流露于不经意的小动作或神态中。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核心观点就是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人的行为来解读他的心理活动,而这些行为是通过学习得来的。不过这个理论提出之后,也有很多人不同意这种看法,比如说大名鼎鼎的弗洛伊德(关于弗洛伊德,后面会详细解读),对人的思维研究就有另一套看法,他觉得,人的行为和思想并不是通过学习和练习形成的,而是由潜意识所驱动的。

弗洛伊德在给患者治疗精神疾病的过程中,摸索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理论,叫作“精神分析心理学”,这就是心理学历史上的又一大流派。他用这套理论在自己身上进行将该理论第一次用于实践,把自己一年当中做过的所有梦都记录下来并进行分析,研究成果都写入了《梦的解析》这本书里。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显露在外面能感知到的意识不过是自己思想的冰山一角,绝大多数的观念和想法其实是被大脑隐藏起来的,名叫“潜意识”。潜意识这东西平时都在被镇压着,不会出现在意识当中,但遇到机会就会溜出来捣捣乱。潜意识和意识之间有一个门卫,被弗洛伊德称为梦的审查官,人睡着的时候,“门卫”放松警惕了,潜意识就溜了出来,人就会做梦。(关于梦的解析,这里简要说一说,后面详述)

不过,华生与弗洛伊德对彼此的观点也互不认同。华生认为,弗洛伊德的理论只是一种经验总结,并没有实验验证,而且他的分析结论过于荒谬,无论什么样的问题都要扯到童年时心理阴影上面来,这就忽略了多种多样的成长经历对会带来完全不同的性格的影响养成。而在弗洛伊德看来,华生的行为主义学派只会研究一些刻板的行为,针对一些具体的动作,编出一系列的解读答案,比如摸鼻子就是撒谎之类(后来也确实逐渐被发扬光大,目前市面充斥各种微表情心理学读物、tvb《读心神探》用的也是这个派别的逻辑),弗洛伊德认为,这面对小猫小狗小老鼠才起作用,面对人类的这样复杂的意识也用此逻辑,简直荒谬至极。

就在人们以为心理学界将始终由这两大学派统治下去的时候,一种崭新的心理学思潮崛起,成为可以与前两种流派分庭抗礼的新流派,它就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它的创立者之一、就是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他认为,人类的行为是被自己的需求所决定的,只有还没被满足的需求才能影响人的行为。很多人应该都听过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这个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了五个不同的层次,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依次是生存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些需求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比如说,生存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求,如果人的生存需求得不到满足,他是不会想着其他更高层次的需求的。比如一个人在呼吸不到新鲜空气、吃不饱饭、没有地方居住时,他几乎不会想着要被人尊重。

与另两种流派相比,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最大的特点就是重视人内心冲突,信奉“活在当下”而不看重过去的“心理阴影”。他们认为,一个人的心理冲突来自他个人的内心需求,当需求不能被满足时,就会产生心理问题。而如果产生了心理问题,能负责的人只有自己,别去责怪家庭和童年。每个人都需要意识到这一点才能发挥潜能,彻底解决问题。

二、精神分析流派

由于我们主要想说的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以上就只能简要介绍到此,下面谈一谈精神分析流派对梦的几种看法。

第一位,当然是精神分析的开山祖师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第二位,是弗洛伊德的头号弟子,后来却因为观点不和与弗洛伊德决裂并自立门户的卡尔·古斯塔夫·荣格。

第三位,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埃里希·弗洛姆。

先说弗洛伊德,他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就是《梦的解析》。号称博大精深、晦涩难懂的《梦的解析》,到底说的是什么呢?其实最简单的概括,就是一句话:梦是欲望的幻想满足。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我们睡觉前水喝得太少或者吃了太咸的东西,那么入睡之后就会觉得很渴,这时候我们往往会做找水的梦,找到了一大杯清爽怡人的水,让我们感到顿时解渴。或者相反,睡觉前我们喝了太多水,结果睡着后尿急,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做上厕所的梦。在这种梦里,生理欲望得到了直接的满足,目的也很明显,既然在梦里喝了水上了厕所,那就不用醒过来喝水或者小解了,我们可以继续睡。

但很多人会反驳,说自己的梦里并没有满足愿望后的愉快,反而会感到恐惧或者羞愧,还有人觉得梦里满足的好像并不是自己的欲望。对此弗洛伊德怎么解释的呢?他认为出现这些情况,是因为我们并不真正了解自己的欲望,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欲望。所以,他把这种能够影响我们的行为、但是又意识不到的本能欲望,命名为“无意识”。这可以说是弗洛伊德最重要的心理学概念之一。

为什么我们没有办法意识到无意识的欲望呢?因为我们的精神中还有一个强力的“审查者”,它代表的是社会规范,很多时候是父母从小灌输给我们的原则在心中的内化。孩子为了得到父母的爱和赞许,避免被父母惩罚,就会压抑那些和规范相抵触的本能欲望,所以这些欲望就沉入了无意识中,平时我们察觉不了,但是它们还是存在的,于是在我们睡觉的时候,也就是意识中的审查者弱化的时候,这些无意识本能的欲望就会浮现出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梦。

比如,弗洛伊德是这么解释关于裸体的梦的。很多人在梦中能感到自己赤身裸体没穿衣服,他认为这是因为小孩子其实对赤裸身体并没有羞耻感,相反还会很高兴,也就是说小孩子都有点暴露癖,只是因为父母的训斥,才慢慢压抑了这种习惯。但是在梦里,这种冲动得到了满足,虽然做梦者本人还是会觉得很窘迫很尴尬,但是在梦里,碰到他的人往往很冷漠,好像他穿衣服不穿衣服都一样,于是他心底的暴露癖就暗爽了一把,这就是欲望的满足。

但是这种满足方式还是有点直接,让我们睡着了也觉得尴尬,这说明即使睡着了,意识中的审查者还是存在的。弗洛伊德就认为,梦会通过象征手法来对自己进行包装和扭曲,从而逃过审查机制的检查。基于这一点,他把梦分成了“显梦”和“隐梦”。显梦就是我们实际上梦到的,可以讲出来的内容;而隐梦是隐藏在表面梦境后面的真实欲望体现。而解梦者的责任,就是用分析的手法去解读显梦,找出背后的隐梦,得到梦的真正含义。所以弗洛伊德其实已经提出了梦是通过象征语言来表达的,他也提到了很多梦中的象征物。因为在他看来,无意识的本能欲望主要是非理性欲望,而最重要的非理性欲望就是性欲望,所以他觉得大部分象征都有性意味。比如你做梦梦到手杖、雨伞、刀、铅笔这些尖状物体,那就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征;而如果梦到洞穴、瓶子、箱子、盒子这样的容器,那就是女性生殖器的象征了。

他对梦的观点是:梦是把那些被压抑到无意识中的欲望通过包装、扭曲和重新拼接等方式组成新的内容,以逃避审查机制来满足本能的欲望。所以,梦是欲望的满足,而且主要是非理性欲望的满足。

怎么看待弗洛伊德的这套解梦理论呢?首先我们当然要承认他的贡献,他对意识和无意识的划分,以及无意识冲动在形成梦境过程中的作用的解释,都可以说是划时代的,对现在的心理学也有很大影响。但是他把梦仅仅理解为非理性的性欲冲动的满足,这又太狭隘了。之后的很多心理学家,包括荣格和弗洛姆,在这一点上都和弗洛伊德产生了决裂。比如针对赤身裸体的梦,弗洛姆认为,这一定是和性有关的象征吗?难道不能象征别的?比如坦诚相对也可以啊。

接下来出场的,是另一位重量级的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头号弟子、钦定接班人,后来却因为观点不和与他分道扬镳并自立门户的卡尔·古斯塔夫·荣格。

荣格和弗洛伊德,两人曾经亲密无间,情同父子。荣格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坚定捍卫者和推广者,而弗洛伊德甚至钦点荣格为自己的继承人,说“如果我是摩西,你就是约书亚”。可到最后,两人还是分道扬镳,荣格退出了弗洛伊德的国际精神分析学会,自创分析心理学派,并成为成就不亚于弗洛伊德的一代宗师。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无意识中被压抑的非理性欲望的满足,所以往往是幼稚的,可以追溯到做梦者童年期的某些被压抑的冲动。但是荣格在研究中发现,很多时候梦可以预指未来,为做梦者指出他的目标和目的。这种梦怎么用欲望满足的理论解释呢?在无意识的认识上,他也和弗洛伊德产生了分歧。他不认为无意识就是幼稚冲动,做梦就是这种冲动的宣泄,相反,他相信无意识的心灵有时候更加智慧、果敢,比实际意识的洞察力更优秀。关于这个问题,他先是想要和弗洛伊德商量一下,但弗洛伊德这个老头固执己见,拒绝任何修改,坚持认为梦就是欲望满足,结果荣格只好自立门户了。

他和弗洛伊德理论的最大分歧,一个就是不同意老弗什么都要和性沾边的泛性论,另一个就是对无意识的解读了。荣格认为弗洛伊德所说的无意识,只是一种个体无意识,是个体自身被压抑的经验和记忆,而人格深处其实还有更遥远的积淀,那不是来自个体,而是人类作为群体代代相传的深刻经验,这就是他所说的“集体无意识”。什么是集体无意识?荣格将人的精神世界分为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个层次。而他所说的集体无意识,就是精神的最底层,是我们与生俱来的遗传痕迹,是普遍存在于每个人身上的共同心理基础。集体无意识不是被意识遗忘的部分,而是个体始终意识不到的部分。而集体无意识,只有在特定条件下,它才能被唤醒和激活,他认为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源泉,就是来自集体无意识。而梦在他看来,就是通往集体无意识智慧的大门。所以,他认为梦是人类天性的一部分,它根本不怀有欺骗人的意图,而是尽其最大能力表达某种东西,只是我们不懂无意识的语言。他甚至说过,在我们梦中说话的声音并不是来自我们自己,而是来自一种超越我们自己的声音。好吧,他就差没说这是上帝的声音了。所以可以看出来,荣格的解梦有很浓的宗教味道。打个比方,在弗洛伊德眼里,梦就是一个隐晦的流氓,把潜意识里那些被压抑的欲望通过象征手法组成新的内容,好绕过我们意识中的审查者;而在荣格眼里,梦就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圣人,说的是远超出个人智慧的深刻洞察,只是我们普通人太蠢笨理解不了。

在具体的解梦方法上,他也和弗洛伊德处处对着干。弗洛伊德说要自由联想,要找到梦背后真正的含义,荣格就说这个不对,解梦不是解谜,我们应该接受梦的表面意义,不能随便瞎猜。

而荣格为了显示自己和弗洛伊德的不同,连弗洛伊德的分析工具都不要了,这就更不靠谱了。

上面这位解梦大师荣格,他对梦的观点是:梦是人类天性的一部分,它并不怀有欺骗人的意图,而是尽其最大能力表达某种东西,甚至可以说梦是超越个人的,是通往集体无意识智慧的大门。

下面这一位,就是新精神分析流派的弗洛姆。

在弗洛姆看来,荣格在梦的分析方法上,为了显示和弗洛伊德的不同,抛弃了太多东西,结果就是他的分析太过片面和武断。但是有一点荣格说得没错,梦中的我有时候反而比梦醒的我更有智慧,更有预见性。这是为什么呢?真的像荣格说的那样是因为我听到了神秘智慧的声音吗?

弗洛姆一上来先承认自己的解梦方法是来自弗洛伊德的,但是不是照单全收,在一些方面,他和弗洛伊德是有尖锐对立的。哪些方面呢?首先就是关于梦是不是都是非理性欲望满足。在弗洛伊德的理论里,梦代表的就是非理性的欲望,而审查者则代表理性的力量。审查者代表的是社会规范和权威的内化,它的功能就是压抑原始欲望的冲动。所以弗洛伊德的潜台词是:人的本能是反社会的,人性本恶,小孩子最反社会,人只有通过社会规范的教化,才能压抑自己的原始邪恶冲动,从而得到爱、仁慈、创造性这些属性。

关于弗洛伊德的“人性本恶”,这里所说的人性,更准确的说,应该是人的动物性,也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本我”,这个本我,代表人们最原始的欲望和需求,并希望获得即刻的满足,也就是个体性。善恶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善恶来源于社会性,动物界是没有善恶的,只有人类社会才有,善,就是能够符合社会整体性利益,有助于维持群体性秩序的,为之善,恶则反之。而超我则代表了人们理想中的自我、道德规范或一个人的良心,也就是社会性,而自我(个体性)与超我(社会性)是二元对立的,而善恶源于社会性评判,而超我因其社会性需要,就一定会把自身定义为善,因此,自我,自然就是所谓的“恶”。

对此弗洛姆是不同意的,你怎么能断定人的天性就是反社会的呢?如果是那样,那人又怎么会组成社会呢?代表善的社会规范又是从哪儿来的呢?无中生有吗?(显然,他曲解了弗洛伊德的意思)

对于梦的分析来说,更重要的是,弗洛伊德所认为的,梦为了满足我们的欲望而要逃避的那个审查者所代表的权威,一定就是理性的、正确的吗?这个问题,弗洛姆在《自我的追寻》里做过专门讨论,得出的结论是,权威也分理性和非理性的。而现代社会中的很多权威,其实是非理性的,只是伪装成真理的谎言、包装成专家的高见,其实纯粹是胡说八道,而且这种非理性的权威几乎无处不在。弗洛姆提到了电视、广播、新闻,现在当然还包括网络,几乎是全方位轰炸我们的感官,灌输我们的思想,这种非理性权威内化的审查者,不但不会让我们更聪明,反而让我们变得更愚蠢,变得不明白自己真正的需要。而在睡着的时候,这种审查机制也一样弱化了,我们听不到白天围绕我们的那些噪音,所以我们在梦里反而能够更深入洞察自己,去感受和思考我们更真实的思想。因此在弗洛姆看来,在睡眠的时候,因为审查机制的松动,所以我们最好和最坏的东西都会突显出来。相比清醒的时候,我们可能少一些理性和规范礼仪,但是会更加聪明果敢,更有洞察力和判断力。

听到这儿有人会说,诶,这不和荣格说的一样吗?确实,在梦中的我们可以更聪明智慧这一点上,弗洛姆的观点和荣格是一致的。但是为什么会这样的原因,两个人的看法有根本差别。荣格认为,这是因为我们在梦中听到了超越我们自己的声音,这声音来自更高明的智慧。而弗洛姆却认为,我们听到的声音并不是什么神秘智慧,而是我们自己的声音,是清醒时被非理性的权威压抑和掩盖的声音,是我们内心真实的声音。这个不同点可以说很好地表明了荣格和弗洛姆的根本区别,为什么荣格最终转向神秘主义,而弗洛姆始终秉持的是人本主义。所以弗洛姆对梦的观点是,梦是我们所有心智活动的表现,既可以表现非理性需求,也可以表现理性需求;既可以是天使,也可以是魔鬼。梦所用的象征性语言本身也是中性的,并不一定指向原始性本能,但也未必是什么智慧的预言。

这个结论一出,解梦师的难题又来了。我们怎么知道一个梦到底是好的还是坏的呢?这简直比弗洛伊德或者荣格的分析更难办嘛。对此弗洛姆说,我们不能先抱定一个梦的好坏,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他举了一个人的梦,这个人拜访了一个伟大善良的大人物,见过他的每个人都说他好,简直众口一词。他自己和这位大人物见面后,也觉得自己真是碰到了一个大好人。但是当晚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这位大人物一副残忍凶恶的嘴脸,和白天见到的时候完全不一样,让他感到恶心。这个梦怎么解释?如果按照弗洛伊德的套路,肯定会说这是因为做梦者内心其实在嫉妒这个大人物的名声,但是这种情感被压抑了,所以进入了无意识,只是在梦里才反映出来。但是弗洛姆观察这个梦以及后续的进展后,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后来这位做梦者又和这位大人物碰了几次面,他仔细观察了这位先生,又询问了熟悉这位先生的少数人,发现他确实有不为人知的粗鲁一面。后来他回想起来,其实第一次见面时他也有过这种感觉,但是只是一闪而过,因为大多数人都说这位先生是个大好人,热情又友好,所以他只是把这种感觉当成一种错觉,没有太在意。而在梦里,这种“大家都认为”的意见被弱化了,所以他的洞察反而更加敏锐了,并且用一种夸张的象征形式表现了出来。这就是梦里反而比醒着时清醒的典型例子。

所以,解梦者在分析梦的时候,要对各方面的情况都进行分析。比如在上面的第一个例子中,做梦者并不是一个善妒的人,也没有理由嫉妒这位大人物,所以我们可以认为梦更多是理性的判断,而如果他很容易嫉妒名人,而且又说不出任何实际证据,那么梦就更可能是非理性的感情反映。要做出正确的解读当然不是很容易,但是也不是不可能,就像弗洛姆自己说的,理解梦的语言是一种艺术,它也需要知识、天分、实践和耐心。当然,对于梦的解析的答案,是不存在一个绝对正确的答案的,你既不能说弗洛伊德是错的,而弗洛姆本身也只是举了个例,不完全说明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去尝试解读自己的梦,但是这并不是说,你看了《梦的解析》就能马上变成解梦大师。

三、弗洛伊德及其基本思想

弗洛伊德是谁呢?即使完全不懂心理学,你也肯定听过这个名字很多次了。他生于19世纪中期,是个犹太人,在心理学界是泰山北斗级的人物。他开创的精神分析心理学,是所有心理学理论里面最广为人知的理论。这个理论在人类思想史上分量有多重?地位有多高?法国哲学家萨特是这样评价的:“三个犹太人对整个人类的现代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一个是马克思,第二个是爱因斯坦,第三个就是弗洛伊德。”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医师、著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在心理学界是泰山北斗级的人物。他开创的精神分析心理学,是所有心理学理论里面最广为人知的一个。他还提出过许多著名的概念:自我本我超我、性本能、死亡本能、梦的解析、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1856年5月6日出生于奥匈帝国的一个小镇——弗莱堡城,他的父亲叫雅各布·弗洛伊德,是一位犹太羊毛商人,母亲叫阿玛利亚,是弗洛伊德父亲的第三任妻子,比雅各布整整小了20岁。这个家庭经济状况一般,一家人住在弗莱堡城一名铁匠家的楼上。雅各布与他第一位妻子生下的儿子就住在附近,这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和弗洛伊德的母亲年岁差不多。

到19世纪90年代末,他对自己进行精神分析,竟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他同父异母的哥哥,取代了他的父亲,成为母亲的伴侣;他的母亲怀孕了,生下来他的妹妹,这个小妹妹是他的对手;他的侄子比他还大一岁,是他最好的朋友也是他最大的敌人。弗洛伊德让数百万从未读过古希腊悲剧的人都知道了俄狄浦斯情结——杀父恋母,古希腊悲剧在他眼里成了一个完美的侦探故事,而精神分析法看上去就像是医生和病人两位侦探联手,解决无意识所犯下那些扑朔迷离的案件,所有的答案似乎都在童年和性经历中。

虽然生活条件略为艰苦,但弗洛伊德凭借优异的学习成绩成为家中的重点关照对象,他拥有自己独立的房间,全家人会为给他创造安静的学习氛围。父母老师都对他寄予厚望,弗洛伊德进入大学,选择了医学专业。

1882年,弗洛伊德遇到了玛尔塔·贝内斯,他把这位姑娘称为“小公主”。经过弗洛伊德充满激情的追求后,两人最终订婚,但长达4年的订婚期间,弗洛伊德与未婚妻玛尔塔之间却是聚少离多,两人的亲密方式就是亲吻和拥抱。那时候弗洛伊德26岁,血气方刚,这种有点儿难熬的等待让弗洛伊德获得了什么呢?弗洛伊德日后提出,大多数心理疾病都来自性欲这个源头。这个理论框架就来自他性欲得不到满足的痛苦经验。也是在给未婚妻的信中,弗洛伊德说,饥饿与爱情就是真正的哲学。多年之后,他还经常用这句话来阐明自己的理论——饥饿就是本我的驱动力,是自我生存的能力;爱情就是性的驱动力,是物种延续的能力。因此,弗洛伊德的经典名言就是-人生的两大秘密就是去爱,去工作。

弗洛伊德在1886年9月终于迎娶了玛尔塔·贝内斯,妻子在之后的9年中相继生下了他们的6个子女。弗洛伊德每天被婴儿的啼哭和奶瓶尿布的家常生活环绕,正是在这样的状况中,他构建出了精神分析最基本的信条。他在1900年出版了他第一本核心著作《梦的解析》。

弗洛伊德在1882年第一次接触到安娜·O 的案例,这个案例可以说是对精神分析的创立起到奠基作用。这位化名为安娜·O 的患者被认为患有当时称作歇斯底里症的疾病。对这个案例,弗洛伊德提出了他自己的理解:歇斯底里的病因是创伤性的经历及不愉快的记忆导致的。这种记忆是一种活跃在潜意识中的力量,人们出于对自己的保护,将这种力量压抑在潜意识中,但这并不会使这股力量消失,这股力量为了寻求出路,导致了患者以歇斯底里症的方式表现出来。在这一理解的基础上,弗洛伊德决定放弃使用催眠疗法,转而开始酝酿一种崭新的治疗技术:自由联想。这种技术就是让患者在心理咨询的环境下,不假思索地向咨询师报告头脑中的所思所想,借此来帮助患者重新经历创伤事件、疏解情绪,达到治疗目的。

随着在更多病人身上使用这种全新的治疗技术,弗洛伊德渐渐发现,很多患者都在自由联想中汇报了自己童年曾遭受过性的创伤。据此,弗洛伊德提出了“诱惑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歇斯底里的发作是由于幼年期遭受过性创伤所致。

从19世纪90年代末开始,弗洛伊德对自己片段的记忆、试图掩盖的欲望和情感进行检视和审查,主要使用的技术就是他自己发展出来的自由联想,而主要依靠的素材就是他的梦。

1900年8月,弗洛伊德出版了他的《梦的解析》。在这本书中,弗洛伊德通过大量的范例详细地讲述了如何对梦进行分析。弗洛伊德把梦里的每个元素独立开来,并以这些元素为起点做自由联想,他用这样的方式对自己和病人的一千多个梦做过解析后,呈现出一个普遍的原则——“梦是对欲望的满足”。“梦是一种对被压抑、被禁止的欲望进行过伪装后的满足。”简单地说,梦是做梦者潜意识中的欲望,经过某种内在检查机制处理之后进入意识的内容。通过对梦境的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到梦境中希望得到满足的驱力是什么,以及拒绝满足驱力且与之对抗的防御机制是什么。

这里提到了两个精神分析中的概念:驱力和防御机制。弗洛伊德将驱力称为力比多,这是德文的音译,也可以被称为性驱力。这里的性泛指一切身体器官的快感,因此性驱力是驱使人进行一切活动的力量,是人类心中最原始的能量。而防御机制则是指,自我将可怕的东西控制于意识之外以减少或避免焦虑的方式。弗洛伊德提到,人们最常使用的一种防御机制是压抑,也就是人们把道德规范所不能接受的欲望压抑到潜意识中,不去体验它们的存在。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争让弗洛伊德更加深入地思考着他一直以来都在关注的主题:死亡。他发展出了与性驱力相对应的另一种力量——攻击驱力,以此来解释人类某些黑暗的、具有破坏性的行为。攻击驱力不只表现在残暴的杀戮中,在日常生活中也表现在玩笑式的谩骂、挖苦讽刺或是体育运动中的对抗等。弗洛伊德认为,攻击驱力与性驱力是此消彼长的二元对立关系,他们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的能量之源。我们更熟悉的说法是死亡本能与性本能。

1923年,弗洛伊德出版了他的另一部重要著作《自我与本我》。这本书重点讲述了弗洛伊德对自己所创建的精神分析理论的修正,并提出了人格结构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人格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本我、自我和超我,其中,本我代表人们最原始的欲望和需求,并希望获得即刻的满足;而超我则代表了人们理想中的自我、道德规范或一个人的良心,它严苛地监视着一个人的行为是否符合这些标准;最后,自我的作用是协调本我、超我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力图在符合超我和环境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满足本我的需求,上述三种力量的相互作用很大一部分是在潜意识中进行的。

1929年,弗洛伊德完成了《文明及其缺憾》。这是一本简洁有力的政治精神分析,是弗洛伊德更大的思想构架中的一部分。简而言之,他认为,文明压抑了人的性本能和死亡本能。

1939年9月21日,弗洛伊德的私人医生遵守了和弗洛伊德的约定,为他注射了超剂量的吗啡,9月23日凌晨3点,弗洛伊德离开了人世。这是二战刚刚开始的第一个月。

弗洛伊德年幼的时候,有一次和父亲雅各布出门,迎面过来的一个人故意打掉了雅各布的帽子,而雅各布并没有和那个人发生冲突,只是默默地走过去捡起帽子,父亲的这种懦弱让弗洛伊德感到愤怒。从少年期开始,弗洛伊德便表现出性格的坚毅和体力的勇猛,在同学嘲笑他的犹太人身份时,弗洛伊德做出的回应是反抗。他自比汉尼拔,自比摩西,这都是身负重要使命、要面对强大敌人和艰难命运的英雄。由于犹太人身份,弗洛伊德年轻时被维也纳的医生圈子排斥,他也习惯性地站到大多数的对立面去。人们普遍不接受精神分析学说,也和弗洛伊德毫不讳言自己的犹太人身份有关。虽然我们不能说只有边缘的犹太人才能开创出新学说,但是弗洛伊德关注的大问题——生与死、性与死、过去与现在、疾病与健康,这一系列二分法显示的矛盾都有犹太思想的特色,他的作品为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言自明的,就连生命中的事实也无法为自己发声。

四、《梦的解析》

到此,再说梦的解析,似乎略显多余,但我仍然要把我的原则贯彻到底,把最开始定下来的框架内容补足。

这本书,主要有四个重点内容:第一,在弗洛伊德以前,人们如何看待梦?第二,梦是什么?弗洛伊德为什么说梦是欲望的满足?第三,梦为什么要伪装?梦有哪些伪装手段?第四,如何用精神分析法来解释我们的梦?

在弗洛伊德以前,人们是如何看待梦的?梦是什么呢?一般人对于梦的性质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是原始时代留下来的。原始人认为梦是来自他们所信仰的鬼神的启示,可以预卜未来,可以指导行动。在古埃及人看来,梦是来自某种超自然力量的指示,这种观点就算到今天也仍然有很多人深信不疑。而另一种看法则认为,梦是没有意义的胡思乱想,是无法被理解的思维片段。他们认为梦没有意义,无法解释,所以他们提出的关于梦的理论就不太关心如何去解析梦。可以这么说,关于梦的研究,在弗洛伊德发表《梦的解析》之前,几千年来人类对梦这一神秘现象充满了困惑,很多迷信的、不可靠的说法广泛流传,可是相关的研究却没有太大进展。

这样的背景下,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横空出世。他提出看法,第一,他否认了梦是超自然力量所带来的启示,认为这是迷信的说法;第二,他反对把梦当成没有意义的胡思乱想,他认为,梦是充满意义的,梦和做梦者清醒状态的思想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最重要的是,他认为梦是可以解释的。

那么在此之前,人们是如何解析梦境的呢?一般来说,民间有两种解梦办法,一种叫密码法,一种叫符号性的释梦。

密码法像查字典。梦见的东西就像不认识的单词,一个一个参照字典翻译出来,再串成句子。用密码法解梦,就有点像我们的周公解梦,解梦的人会查阅解梦书籍,根据某一解梦书籍,把梦中的细节翻译成相关的内容,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把相关内容连接起来,就可以解梦了。

另一种方法,是将全部梦视为一个整体,试以别的内容来取代。此法实际上就某些方面看来,却是利用“相似”的原理,而且,有时手法相当高明。这便是“符号性的释梦”。《圣经》上约瑟对法老的梦所作出的解释,便是一个例子。“先出现七只健壮的牛,继有七只瘦弱的牛出现,它们把前七只健壮的牛吞掉”,这就解释为暗示着“埃及以后会有七个饥荒的年头”,同时预言“这七年会把前七年丰收所积蓄的粮食全部耗光”。大部分富有想象力的文学作家所编造出的梦,多是运用此种“符号性的释梦”,因为他们是以我们普通人在梦里所发现的那份“相似”来体现他们的想法。而那些主张“梦是预言未来的观念”者,则是利用“符号释梦法”来对梦作解释,根据其内容和形式加以臆测未来。

符号性释梦不靠谱的地方,就像弗洛伊德说的,它无法解释所有的梦,而且全凭一种主观的推测以及直觉的反应,并不可靠。而密码法则靠个别人编写的《解梦书》来翻译梦,可解梦书籍提供的解释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两种方法都无法准确地找出梦的意义,它们都算不上可靠的解梦方法。

那么,应该怎么解释梦呢?弗洛伊德提出,用“精神分析法”来解析梦。

咱们接下来说说,梦到底是什么?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欲望的满足。前面我们讲到,弗洛伊德认为梦不是无意义的胡思乱想,而是有意义的精神现象,是由高度复杂的精神活动构成的。那问题就来了,梦既然有意义,它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经过对大量梦境的分析研究,弗洛伊德发现,梦境所演示的,其实是内心某种欲望的满足。

“梦是欲望的满足”,这句话是弗洛伊德在书中得出的最核心、最重要的结论。这本书,你什么都可以忘记,但这句话一定要记住。

其实梦的这个特点,我们是很容易察觉的。弗洛伊德举了一个例子,“在我的青年时期,这种“方便的梦”常常发生。那时,我经常工作至深夜,早上起床对我来说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所以,清晨时,我经常梦到我已经起床在洗漱,不再为未能起床而焦虑,因此,我得以继续酣睡。”

弗洛伊德还把孩子的梦作为研究对象。他认为,研究低级动物的构造或发展,有助于揭示高级动物的构造。同样的,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对研究成人的心理也有相似的作用。小孩的心理活动不像成年人那么复杂,他们的梦通常都是简单的愿望达成。

你可能就要问了,说梦是欲望的满足,难道所有的梦都是欲望的满足吗?这样的结论会不会太绝对了?开心的梦是愿望的达成,这我们可以理解,但那些恐怖、痛苦、焦虑的梦,难道也是欲望的满足?

对于这些问题,弗洛伊德坚持认为,所有梦的核心本质,都是欲望的满足,就算是让我们痛苦、焦虑的噩梦也是。只不过成年人比小孩子复杂得多,在梦里实现自己的心愿,不会像小孩子那么简单直接。比如想喝牛奶就梦见喝牛奶,想去登山就梦见去登山。成年人的梦,本质上仍然是欲望的满足,不过经常是经过伪装的,这些伪装会把真正的欲望隐藏起来。如果你表面上看不出来这个梦满足了什么欲望,那就说明这个愿望被伪装起来了。

弗洛伊德举了个例子。他有一个女病人,姐姐有两个儿子,但是很不幸,大儿子早年夭折了,这位女病人也因此悲痛欲绝。可是有一天晚上,她却梦见姐姐的小儿子也死了。在生活里,她绝不会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她并不同意弗洛伊德“梦是欲望的满足”这个观点。

可是根据弗洛伊德的了解和剖析,这位女病人有一位前男友是一个文学家,可是姐姐却不同意这桩婚事,他俩分手。她心里一直放不下对方,但自尊心和家庭观念又压抑了她的欲望,这种想见不能见的矛盾,促使她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几乎每一次前男友的演讲她都在场,只是为了远远地看一眼。

她大外甥死的时候,很久没露面的意中人来参加过丧礼。所以,梦见小外甥死亡,其实满足了女病人想再次见到意中人的愿望。按照理智、自尊心和道德约束,女病人是不应该见这个人的。所以为了掩盖她的欲望,她在梦里选择了一个丧葬的场合,在这种极端痛苦的环境下,不会有人联想到爱情,人为制造的痛苦,其实是用来掩盖真实愿望的。内容痛苦的梦,仍然可以解释为欲望的满足。

但是老实讲,弗洛伊德的解释,逻辑上能够自恰,但这样一种解释,暗含着一种可以解释一切的论调,这也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缺陷。

可是梦为什么不直接实现自己的愿望,非要伪装呢?,下一个重要概念,梦的伪装。

每个造梦者,内部都存在两种精神力量,一种力量构造愿望,并想办法在梦中实现它(这个力量就是后来弗洛伊德人格结构中的“本我”);另一种负责审查梦的内容,它就像拥有特权的审查官(这个力量就是后来弗洛伊德人格结构中的“超我”),它守着意识的大门,它可以决定潜意识中哪一些内容可以进入我们的意识。什么又是潜意识?前面我们提到了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大概意思就是,人的意识就像一座冰山,露出海面的仅仅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在海面之下的绝大部分不为我们所知,这部分意识,称之为“潜意识”。梦通过了审查,才有机会从潜意识进入意识层面,被我们觉察到。

欲望想从潜意识进入意识层面并不容易。尤其是当这个欲望属于那类一直被压抑、被排斥的愿望时,就更加不容易。它就必须进行伪装,才能被允许进入意识层面。这个梦的审查官具有道德约束力,人的内心有很多不光彩的,甚至自私的欲望,所以一直被内心的道德感压抑和排斥着,被关在潜意识里。为了从潜意识里跑出来,并合理地出现在意识层面的梦境里,这些被压抑、被排斥的欲望会进行伪装。

那么又要问了,梦是如何伪装的呢?梦的隐藏部分是如何通过伪装变成可以通过审查,被允许进入意识的显露部分呢?梦的伪装有四种方式,分别是:浓缩作用、移置作用、象征作用、润饰作用。

第一种方式叫浓缩作用,就是把两个以上的印象或经验结合起来,集中在一个具体的形象上。

第二种方式叫移置作用,就是把具有重要精神价值的内容转移到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就像我们男女交朋友,要交换定情信物,会送一些小东西,这些小东西本身无关紧要,但爱情移置到它上面,就意义非凡了。

第三种方式叫象征作用,就是把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弗洛伊德发现,象征作用常常带有性的色彩。人类出于对性的好奇,从青春期开始就产生了对身体器官的想象。被压抑的性冲动在梦里会转化成具体的形象,如手杖、雨伞、蜡烛、蛇,总之棍状物,在弗洛伊德看来,都象征着男性生殖器官,而如果梦到洞穴、瓶子、箱子、盒子这样的容器,那就是女性生殖器的象征了。(这一点着实不敢恭维,但同时也反应了这是我的“超我”对此观念的否定和压抑。)

第四种方式叫润饰作用。梦从人日常生活经历中取材,又经过前三种作用伪装变形,得到的是几个没有关联的形象。润饰作用就是按照某种逻辑,把这些形象强行编成一个像模像样、可理解的故事。虽然润饰作用的目的是让梦看起来逻辑更连贯、更容易理解,可是事实上却在进一步歪曲梦的内容。

梦的四种方式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伪装梦,让梦躲过审查。可是经过这么一折腾,梦就面目全非了,在改造和伪装的过程中它丧失了原有的逻辑关系,它很可能看起来混乱荒谬、扑朔迷离、难以理解,很难找到愿望满足的迹象。因此,梦是被压制、被排斥的欲望,用伪装的方式得到了实现。

最后,如何用精神分析法来找到梦的真正意义?尽管有些梦是混乱的、奇怪的,甚至是荒谬的。

我们已经知道,梦是欲望的满足。在简单的梦里,欲望没有受到压抑,不用伪装,就可以直接在梦里实现。这类梦大多数出现在心智简单的小孩子的梦里,随着年龄增长,在成年人的梦中出现得越来越少;在复杂的梦里,欲望被压抑,只有经过种种伪装,愿望才能在梦里达成。所谓的解梦,就是反向解开梦的伪装。就好比脱衣服,其实就是衣服是怎么一步一步穿上去的,我们就怎么脱下来。在弗洛伊德看来,梦的材料永远来源于造梦者的经验。从分析的角度看,梦不管如何伪装,梦的素材都可以从造梦者的真实生活经验之中找到来源。在他看来,梦是一大堆心理元素的堆砌,所以要把梦一段一段拆开分析,这有点像前面讲过的密码法,而不是整体地去看。

精神分析疗法要求病人说出脑中产生的每一个观念和想法。病人要对自己的思想放弃一切批评,病人要说出自己脑中浮现的一切,不能隐瞒一切自己觉得无关紧要甚至于觉得难以启齿的信息。用精神分析法分析梦,就是将梦分割成片段,让做梦者告诉分析者,有关每一个片段的一系列联想,然后分析者再从联想中找到梦的隐藏意思。

解析梦,最重要的就是找到梦想要实现的那个愿望。用精神分析法解析梦,总结起来,就是将梦境拆分成不同的部分,然后针对各个部分展开自由联想,追溯这些念头和想法在真实生活中的来源,然后再找出不同部分的内在联系。

最后我想说,精神分析首先不是说疗法,而是说探索。探索如何更诚实有效地言说那些我们觉得如此难以启口的恼人事物。这就是为什么弗洛伊德如此重视词汇、符号和叙事。也正因为如此,精神分析学的架构看起来更像神话而非科学。我们依靠扭曲的自我诠释来找寻自己在这个混乱世界的位置,而弗洛伊德正是摧毁那些我们用来构建自己历史,特别是孩提时代对自己的扭曲诠释。精神分析法既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科学,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文学。但弗洛伊德的学说,充分解释了我们对自己的不接受,也显示了我们比自身希望的还要复杂。

弗洛伊德自认为肩负的使命,就是帮助人用理性的自我来控制和主宰本能的冲动,最终实现人的解放,所以,与其说弗洛伊德不是科学家,不如说他是披着心理学家和科学家外衣的世界改革家。可惜因为种种原因,这场运动并没有达成他所期望的目标,但精神分析已经改变了世界,成为了西方乃至世界思想文化领域不可或缺的存在,这是弗洛伊德对全人类的伟大贡献。

以上

李俊

2019-2-23

相关文章

  • 解读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时光社16号列车弗洛伊德《梦的解析》即将到站,上次对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批判之随笔,书友们给予大部分评...

  • 给安娜的推荐

    书名《人人都能梦的解析》,这本书其实是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的导论书。

  • 弗洛伊德:梦是童年的经验+最近的情感触动

    在读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在书中,弗洛伊德说,梦是欲望的满足,梦是最近的情感触动,梦是童年的经验。弗洛伊德用自己...

  • 关于梦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中认为梦是人类愿望的达成和被压抑的欲望 弗洛伊德认为,所有梦的核心本质都是愿望的达成。弗洛伊德...

  • 闲暇之余,挑几套好书,与君共享。(6)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 《梦的解析》告诉无知和充满疑惑的人们:梦是一个与自己内心的...

  • 你清楚你梦境的来源吗?【视觉笔记】

    梦的解析【读书】+【视觉笔记】Day.08打卡 书籍:《梦的解析》_造梦素材及其来源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 若...

  • 梦的解析

    《梦的解析》| 李小墨解读 关于作者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医师、著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在心...

  • 作文与做梦

    最近,在读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 弗洛伊德认为: 1.梦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而是压抑的欲望(潜意识的情欲伪装的满...

  • 不被轻易看到的秘密

    一、 梦的解析 弗洛伊德有本著名的书叫《梦的解析》,他认为梦以符号的形式,代表了被压抑的欲望、恐惧和冲突。这...

  • 梦的内容是由于意愿形成的,其目的在于满足意愿。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2018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解读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dsp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