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这两天家里细碎的杂事比较多,就把老师讲的第五课复盘给耽搁了。
老师本来想细抠我“水果”这篇的。由于之前她让我修改“寒露”一文,我没来得及修改。老师不知道我懂了多少 能吸收多少,所以暂时没办法细抠这篇。
老师着重把我“水果”这篇错误的地方指了出来。下面再来复盘这一课的知识点:
一、水果这篇里描绘苹果的好吃,“啊,甜丝丝的,好香啊…好甜啊……” 老师让我发现这一句的问题。
我也看出来了,“甜丝丝的和好甜呀”,好像重复了。
老师说,对,一下子找到了。
老师问:你写完主题文后,有进行第二次修改吗?
我说修改是修改,但还是看不出问题的,经老师一点拨,好像看出来了。
老师说:你这几天已经进步很大了,之前你就不容易找出来。
二、老师又问“吃的大汗淋漓”这句你看出问题了吗?
我没看出来,怀疑是不是“吃点苹果不用吃的大汗淋漓?”
老师说这个前后搭配是可以的,你需要注意的地方是“的”“地”“得”的用法。
我一下子看出来了,应该是“吃‘得’大汗淋漓”,不应该是“吃‘的’大汗淋漓”。
老师说“这就对了,很多写作者都不注意这一点。
你知道它们的区别和用法吗?
“的”后加名词
“地”后加动词
“得”后加形容词
吃是动词,就得用地、得。
比如,雪白的棉花。比如,慢慢地说。
很多人可能对“土也‘地’”用的比较顺,比较准确,对于白勺“的”和双人“得”用的就比较混,有的双人‘得’也用白勺‘的’。”
三、老师给了一个小练习:
请用关联词“不仅…还…” 写一个完整的句子。
我答:我不仅要把书读好,还要把写作进行到底。”
老师说用得可以。
我们再练习一下:
请用“小朋友亮晶晶的眼睛”,写一个完整的比喻句。
我半天憋不出来,就到百度搜了一个,发给了老师:小朋友亮晶晶的眼睛如黑宝石般闪亮。
老师说:非常好,非常棒,你想到了黑宝石呢,这个比喻非常的成功。
我突然看出来了,说“哦,对了,后边两字不能用闪亮。
“对的,自己看出来了。”
为什么不能用“闪亮”两个字?因为前面已经有亮晶晶了。
那能不能把“亮晶晶”删了?
我觉得可以吧。
老师:亮晶晶和闪亮是重复了,留一个就可以。你把这句话,重新修改。
修改后:小朋友的眼睛如黑宝石般晶莹,如清澈的湖水般纯净。
老师说很不错呀,学会用双比喻了。修改后,这句话更生动了。
我倒没注意用了双比喻。
老师说如果你再加一个“如……”,就是排比加比喻了。一句话用两个修辞手法。
哦,我明白了。
排比句用三个才是排比对吧?
对的,三个或三个以上。你这个句子少一个,所以还不是排比。
我能深切的感觉到,老师是在很用心的教我,老师给我细抠这些细节,对我这个没有基础的写作小白来说真的挺重要的,如果不知道这些写再多也是个糊涂蛋。
老师说用心教你们,你们有进步,是我最开心的事情了。
其实写作的专业用语“关联词”,如果老师不给我出一个,让我答,我还不知道,关联词就是上学时老师让造句一样,原来关联词就是造句。
下一课问老师“表现手法是什么?怎么扩句?怎么缩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