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链

作者: 沐沐周 | 来源:发表于2019-09-28 20:02 被阅读0次
    项链.jpg

    记得当年,中学语文老师每开讲一篇新课文,喜欢用一字一顿、不容置疑的口气,开门见山,开宗明义,首先告诉我们此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然后再一段一段地分析。比如《项链》,老师是这么概括的:

    讽刺了女主人公小市民阶层的虚荣心,揭露了贵族阶级的奢侈生活和虚伪作风。

    “记住!考试如果考到这篇课文的任何一段,只要能够默写出这句话,那么,错不了!”语文老师竖起一根坚强的手指,直指苍穹,仿佛在试题的汪洋大海里,给我们竖起了一座照彻黑暗的光明而正确的灯塔。我如获至宝,赶忙用钢笔把这句话描了一圈粗框框,旁边又打了个三个感叹号,以示重要。

    同时要背下来的,还有作者简介:莫泊桑,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00多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

    中学时期果然是记忆力的黄金时代,多年以后,我依然还记得老师要求背诵的这些关键性语句,只是,现在的我对当年的道德说教,已经不再奉若神明。

    下面,继续按照我之前写的《肥皂》《游园惊梦》《伊凡》文本分析的套路,来重新看一看这串项链,看一看项链背后千疮百孔、悲欣交集的人生:

    一、性格分析

    小说的主人公叫玛蒂尔德,是个出身贫寒的漂亮女人,嫁了个门当户对的丈夫,过着紧巴巴的日子。她性格单纯,就像永远长不大的孩子,而且是穷人家的馋嘴小孩。因为穷和馋的双重压迫,所以对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无法控制地向往。这种向往如火如荼,炙烤着她,煎熬着她,令她痛苦异常。

    中学语文课本里,有一篇《挖荠菜》,生动描写了穷孩子的可怜:因为馋,到处偷嘴吃,青玉米棒子、青枣、青豌豆……逮到什么吃什么。碰上财主家的胖儿子,总要跟在身后,拍着手、跳着脚地叫着:“馋丫头!馋丫头!”羞得小姑娘连头也不敢回……

    (PS:百度可以查到《挖荠菜》全文,作者是中国当代女作家张洁。把《挖荠菜》和《项链》对照着看,简直就像花生米和豆腐干一起嚼,味道好极了。)

    玛蒂尔德因为喜欢漂亮衣服,喜欢豪华的大房子,喜欢有仆人侍候的贵族生活,因此,她对自己房屋的寒伧、墙壁的粗糙、家具的陈旧、衣料的庸俗,非常难过。

    在极度痛苦中,为了安慰自己,她亲手造出了一座大房子,没有用砖头、瓦片、木材、油漆,而是用孩子气的天真和丰富的想象力,为自己建造了一座精美的大房子:

    蒙着带东方刺绣的帏幕,点着青铜的高脚灯,披着古代壁衣的大客厅,摆着无从估价的瓷瓶的精美家具。热烘烘的暖炉。精致而且芬芳的小客厅。丰盛精美的筵席光辉灿烂的银器皿,满绣着仙境般的园林和其间的古装仕女以及古怪飞禽的壁衣……

    注意:这一切都出自玛蒂尔德的想象,可是玛蒂尔德恍恍惚惚的,却仿佛自己真有那么一座房子似的。

    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也有类似的描写:

    小女孩儿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只不过,小女孩的幻相消失得快,随着火柴燃烧,短短一两分钟,火柴灭了,小女孩的幻相就消失了。而玛蒂尔德的幻相却持续了很多年,可以说是无所不在、狂热、膨胀、扭曲、畸形。可惜没有心理医生及时介入,她于是继续睁大茫然而空洞的眼睛,继续沉溺其中,继续昏头涨脑,乃至后来做出一连串不理智的事情。

    二、项链七次出现的不同场景

    1.场景:玛蒂尔德听了丈夫的馊主意,去有钱的老同学家里借首饰。在镜子跟前试戴了很多个,手镯啦,珍珠项圈啦,但一直迟疑不决,不满意。忽然在一只黑缎子做的小盒子里,发现了一串钻石项链,漂亮极了。

    这是项链第一次出现,光彩夺目,压倒了其他一切漂亮首饰,马蒂尔德甚至激动得手发抖,把项链绕在自己的脖子上,对着镜子出了半天的神。似乎有了它,马蒂尔德就可以从一个满身散发着穷酸气的下层女人,一跃成为贵妇人,哪怕周围全部都是真正的豪门贵妇,也不会丢脸。

    2.场景:舞会结束,凌晨四点钟,坐着一辆破马车回到家里,她在镜子跟前脱下了那些围着肩头的大氅之类,想再次端详端详无比荣耀的自己。但是陡然间她发出了一声狂叫。钻石项链不见了!

    这是第二次写项链。夫妻俩惊慌失措,丈夫连夜沿着回家的路线找回去,直到第二天早晨七点钟,又继续找,直到傍晚,可是始终找不到。宝贵的项链,就这样毫无道理、毫无征兆地丢了,丢得无声无息,恍如春梦了无痕。

    3.场景:他说:“写信给你那个女朋友说你弄断了那串项链的搭钩,现在正叫人在那里修理。这样我们就可以有周转的时间。” 她在他的口授之下写了这封信。一星期以后,他们任何希望都消失了。丈夫像是老了五年,高声说道: “现在应当设法去赔这件宝贝了。”

    第三次写项链。丈夫始终表现得很像个男人,在妻子惊慌失措的时候,没有一句责怪,而是竭尽全力帮助妻子寻找项链。可惜,丈夫很快出了第二个馊主意:让妻子写信说谎争取时间,而不是坦然承认真相。这个馊主意,比第一个馊多了。

    为什么要说谎呢?我忍不住想要替傻乎乎的妻子,追问一句。俗话说:编造一个谎言,要用一千个谎言来圆。当第一个谎言为了掩盖真相,不被大家发现,接下来必然还会有更多的谎言,来掩盖第一个谎言。难道丈夫比妻子更愚蠢吗?

    不,不是因为愚蠢,而是因为比妻子更爱慕虚荣,虽然他看起来那么朴素、低调、纯良、温和,比矫揉造作、无病呻吟、喜欢打扮的妻子来可爱得多,其实,他的内心深处,更虚伪,更脆弱,更害怕在有钱人的面前丢脸,对上流社会的一切更加充满盲目地敬畏。万一被识破?天啊,他吓得暗自发抖。

    从这个角度来说,丈夫其实是妻子人生悲剧的幕后推手,妻子就像个没脑子的漂亮布娃娃,一个被操纵的傀儡。丈夫让她去借项链,她就去了。丈夫让她写信骗同学,她就写了。丈夫说哪怕倾家荡产背负巨债也要还项链,她就还了。

    尤其第三个馊主意,打定主意去赔项链。真是昏了头!按照传统教材观念,也许该敬他是条汉子,可是这种愚蠢的行为,算得上敢作敢当吗?让人怎么能够心服口服?这种行为,和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里,那个光屁股满大街跑的蠢皇帝,有什么区别?

    用两个人的幸福做陪葬,为一句谎言买单。他实在是自私到了极点,虚伪愚蠢迂腐执拗到了极点。说个真话就那么难吗?打肿脸充胖子,就那么舒服吗?

    此举,不仅毁了自己,更毁了无辜的妻。之前种种对妻子疼爱呵护的假象,至此暴露无遗。

    作为写作者,我不得不对莫泊桑表示崇高的敬意,这处被中学语文老师轻轻放过的细节,其实大有深意。什么是举重若轻?什么是一失足千古恨?这就是。

    今天看来,丈夫的行为,扭曲、怪异、不符合现代人逻辑,但是,放在小说里,又那么真实自然,波澜不惊,毫无生硬感、突兀感、违和感。再次为莫泊桑的高超技巧献上崇高的敬意。

    4.场景:他们拿了盛那件宝贝的盒子,照着盒子里面的招牌到了珠宝店里,店里的老板查过了许多账簿,说: “从前,太太,这串项链不是我店里卖出去的,我只做了这个盒子。”

    第四次写项链。这是作者精心设置的一个重要暗示,夫妻俩如果有处世经验,此刻应该会警惕,应该开始怀疑项链的来历和价值,聪明一点的人,这时候应该拐弯抹角、想方设法打听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

    可惜他们俩都把上流社会的有钱人想得太崇高太神圣,以为既然是有钱人,就一定不会用便宜的假钻石。其实有钱人也会和穷人一样装腔作势,甚至更加擅长虚张声势,也会有打肿脸充胖子的时候。

    5.场景:他损害了自己后半生的前程,想到了将来的苦恼,想到了就会压在身上的黑暗贫穷,想到了整个物质上的匮乏和全部精神上的折磨造成的远景,他感到恐怖了,终于走到那个珠宝商人的柜台边放下了三万六千金法郎,取了那串新项链。

    第五次写项链。丈夫倾家荡产到处借贷,买了新项链。代价惨痛,项链简直是催命毒药啊!如此大的代价,都逼不出讲真话的勇气,真是顽冥不化,愚痴至极。

    如果迫于生存压力,被逼无奈,跑到老同学家里承认,也许误会与悲剧可以就此戛然而止。可是,没有,他们俩齐心协力,把谎言进行到底。果然是自作孽不可活。

    1. 场景:项链还给老同学的时候,老同学不高兴地说: “你应当早点儿还给我,因为我也许要用它。” 她当时并没有打开那只盒子,这正是马蒂尔德担忧的事。倘若看破了这件代替品,她将要怎样想?她难道不会把马蒂尔德当做一个贼?

    第六次写项链。夫妻俩拼死拼活、几乎付出半条命买的项链,老同学连盒子都没有打开看一眼。巨大的反差,简直是一记耳光。

    可笑的是马蒂尔德这个蠢女人,居然为此庆幸。按照常识,归还贵重物品,应该当面清点,就像银行柜台“现金当面清点离柜概不负责”,因为自己心怀鬼胎,唯恐被老同学发现破绽,所以马蒂尔德没有主动打开盒子。

    可是,反过来,老同学不应该主动打开盒子看看吗?亲兄弟还明算账呢。看都不看一眼,如此漫不经心、不以为然,是对待贵重物品的应有的样子吗?

    也许老同学家里太有钱了,酒池肉林,珍珠如土金如铁,挥霍惯了?

    这是穷人以自己为出发点的臆想,但更可能,项链是假货,不足惜。此刻马蒂尔德如果稍微有点脑子,再回忆一下珠宝店老板的话,应该起疑心才对。

    不得不说,如果一定要挑一挑莫泊桑这位大师的纰漏,那么,玛蒂尔德的智商,实在令人怀疑。

    1. 场景:十年后,玛蒂尔德偶遇老同学,聊天的时候,终于坦诚往事,说出真相,说完露出了自负、天真、快乐的神气,微笑了。老同学很受感动了,抓住了她两只手,也说出了真相:那一串本是假的,顶多值五百法郎!

    最后一次写到项链。巨大的嘲讽。一对所谓的闺蜜,终于互相坦白,互相说出了憋了整整十年的真话。

    当初借项链给马蒂尔德的时候,为什么不当场告诉人家是假的?是出于善意、可怜她的穷酸与无知、怕影响到她的快乐?还是骨子里瞧不起一个下等女人、觉得完全没必要告知?

    既然是假钻石项链,为什么马蒂尔德归还的时候,还满脸不高兴批评人家还得太迟、影响自己穿戴了?

    一个贵妇,戴一串假钻石项链出入社交场合,玛蒂尔德穷家小户没见识,可是贵族圈里,见多识广的人很多,不怕被懂行的人识破、丢脸?

    马蒂尔德如此憔悴落魄换来的项链,为何不将错就错,隐瞒真相,夸奖、成全马蒂尔德的自尊?为何要告诉真相?是否太残忍太恶毒?

    还抓住玛蒂尔德的两只手,一幅温情脉脉、友谊地久天长的样子,十年间,玛蒂尔德自然不会主动到她家里去,但是老同学杳无音信十年了,居然不闻不问,这算什么老同学好朋友?真恨不得跳进小说里,替玛蒂尔德狠狠扇那老同学一耳光。

    玛蒂尔德始终是天真的,十年前她是温室里娇滴滴的花朵,脸色苍白,手脚娇嫩,吃饱了闲得没事干就想入非非,长吁短叹,自怨自艾,顾影自怜。没有经历过风雨历练,胆小、懦弱、没头脑没主见,遇到点小祸事就吓得六神无主。十年苦难,毁了她的娇嫩的手和美丽的脸蛋,却无意中成就了她,她变得高门大嗓,手脚粗壮,脸蛋红扑扑,整天乐呵呵,勇敢,坚强,豁达,开朗,粗俗,从外表到内心,她已经成了个标准的穷婆子。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她终于卸下了精神负担,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与解脱,憋了十年的真话终于说出口的那一刻,她是坦荡的、欣慰的、自豪的、快乐的。可是,真相如此残酷,她该如何承受?她所有的辛苦付出,岂不成了一个笑话?一次次被愚弄,她的命运为何如此可悲?

    三、标题

    标题为什么用“项链”,而不用人名、时间、地点或其他方式表达,比如:
    1.“玛蒂尔德”:用女主人公的名字做标题,一目了然。

    2.“玛蒂尔德的一天”:这一天是指舞会当天,女主人公玛蒂尔德大出风头,洋洋得意,可惜,舞会结束,发现借来的项链不见了,真要命。

    3.“舞会之后”:舞会,是玛蒂尔德一生的高光时刻,玫瑰色的轻云把她托举到了幸福的顶端。舞会结束,她的生活从此堕入黑暗。

    4.“一个女人一生中的7个小时”:这7个小时,是指舞会从晚上开始,持续到第二天早晨四点钟。

    这篇小说的标题,类似鲁迅的《肥皂》,标题为什么用“肥皂”,而非“四铭先生和太太”“一场无疾而终的街头艳遇”、“记一个幸福家庭的晚上”、“逛街之后”、“一位绅士的小风波”、“无告之民”……道理是一样的。

    项链和肥皂,在各自的小说里都是最重要的物品,是线索,是道具,贯穿始终,用作标题,简洁,有力,让读者的目光从一开始就聚焦到一点,而非涣散开来。

    项链,在马蒂尔德的一生遭际里,起着至关重大的作用,象征了马蒂尔德曾经短暂的光鲜不过是底层贫妇想要冒充豪门贵妇,但实际终究是个假货,假的终归是假的,假的永远成不了真的。

    四、情节

    1.开始:做新衣服筹备舞会,为没有宝石首饰发愁。

    2.发展:借项链。

    3.高潮:(1)舞会出风头,兴高采烈。(2)项链丢了。晴天霹雳。(3)找项链无果,做出重大决定,买新项链赔偿。(4)珠宝店老板查记录,说只卖了盒子没卖项链。(5)借债三万六千法郎买新项链(这一处细节真让人看了发抖)。(6)还项链,老同学不高兴。(此刻马蒂尔德肯定装作云淡风轻,但估计紧张得手都抖了。)

    4.下滑:十年艰辛生活巨变。

    5.结束:邂逅老同学,彼此说出真相。

    实际上因一条假钻石项链造成的悲剧,从现实逻辑来推敲,有很多漏洞:一开始借项链的行为,就已经是很少见甚至很反常的了,因为像她这种身份和阶层的女子,大多数应该有自知之明,不会去向贵妇借高级首饰;假项链拿回家,夫妻俩都没发现,说明穷人家见识少,以及对上层阶级的盲从崇敬;项链丢了不敢告诉朋友,对上层阶级畏惧至极,以及贯穿始终的要面子心理,这可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情节明显是作者精心设置的,大高潮中间套着小高潮,层层叠加,使得故事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读来惊心动魄,久久难忘。

    五、和钱有关的数字

    1.四百法郎。舞会之前,马蒂尔德响丈夫要钱做新衣服,思索了好几秒钟迟迟疑疑地开口,丈夫脸上瞬间因此发青了。可见连四百法郎都让这对夫妻如此为难。贫贱夫妻百事哀。

    2.三万六千和一万八千。新项链四万法郎,店老板愿意以三万六千法郎价格卖给他俩。父亲留下的遗产只有一万八千。一个穷父亲拼尽一生留给儿子的,仅仅是项链的一半价格。

    1. 他动手借钱了,向这一个借一千法郎,向那个借五百,向这里借五枚金元,向另一处又借三枚。写出了借钱的艰难、卑微,还有股子豁出去不管了的态度。

    4.三万六千第二次出现。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终于走到那个珠宝商人的柜台边,放下了三万六千法郎,取了那串新项链。这个数字让人颤栗。

    5.一个铜元:她挽着篮子走到蔬菜店里、杂货店里和肉店里去讲价钱,去挨骂,极力一个铜元一个铜元地去防护她那点儿可怜的零钱。还债的艰难。

    6.五个铜元。为了还债,丈夫时常到了深夜,还得抄录那种五个铜元一面的书。挣钱真不容易。穷人的劳动力真贱,抄录如果也是一种工作岗位,那么,工资实在太低了。付出多,得到少,真不值得。

    7.五百法郎。结尾,老同学说出了假项链的价值只有五百法郎。与马蒂尔德付出的三万六千法郎巨款,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项链](https://img.haomeiwen.com/i1946080/58b242ecca8ebba8.jpg?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7CimageView2/2/w/124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项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eaj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