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GPU动画

作者: purple_force | 来源:发表于2017-03-21 23:14 被阅读118次

    最近看到一篇关于GPU动画的神文,原文地址:https://www.smashingmagazine.com/2016/12/gpu-animation-doing-it-right/
    特此翻译出来,供自己以及他人学习和查看。转载请标明出处,谢谢。
    另外,由于简书和GitHub的markdown均不支持内嵌iframe。而文中的大多数效果图是嵌在iframe中的,可以移步github,下载后在支持内嵌iframe的markdown环境下查看。

    如今,绝大多数人知道现代浏览器采用GPU来渲染网页的部分内容,尤其是动画部分。比如,采用transform属性的CSS动画看起来比使用lefttop属性的动画更流畅。但如果你要问:“我如何利用GPU实现流畅的动画?”绝大多数情况下,你会听到如下回答:“使用transform: translateZ(0)或者will-change: transform。”

    在开始GPU动画-或者合成(compositing,浏览器厂商喜欢这么称呼)之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个属性就有点像IE6中使用的zoom:1一样。(译者注:有点拗口,意思应该是许多人只知道这样设置就行了,但是并不知道具体的原因)

    但有时候,简单demo中丝滑流畅的动画,在实际网站中运行非常慢,造成视觉假象,甚至让浏览器崩溃。为什么会这样?如何修复?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免责声明

    在深入研究GPU合成之前,我想告诉你们一件十分重要的事:这是一个大大的hack。至少到目前为止,合成的工作原理,如何明确地将元素置于合成层,或者合成本身,关于这些问题,你在W3C规范上找不到任何答案。它只是浏览器执行特定任务时的一种优化操作,每个浏览器厂商有自己的实现方式。

    本篇文章中你学到的所有东西,并不是合成原理的官方解释,而是我实验的结果,加上一点对浏览器子系统差异的常识和理解。有些东西可能是错的,有些可能随着时间而变化——提醒过你了。

    合成如何工作

    在开始GPU动画页面之前,我们得知道浏览器是如何工作的,不要简单地听从网上的或者本篇文章中的一些随意的建议。

    假设我们有一个页面,其中有AB两个元素,每一个都设置了position: absolute和不同的z-index值。浏览器会用CPU绘制,之后把完成的图像发送给GPU,由它显示在屏幕上。

    <style>
    #a, #b {
     position: absolute;
    }
    
    #a {
     left: 30px;
     top: 30px;
     z-index: 2;
    }
    
    #b {
     z-index: 1;
    }
    </style>
    <div id="a">A</div>
    <div id="b">B</div>
    

    <iframe src="https://sergeche.github.io/gpu-article-assets/examples/example1.html" height="280" frameborder="no" allowtransparency="true" style="width: 100%;"></iframe>

    我们决定采用left属性和CSS动画,让A元素动起来:

    <style>
    #a, #b {
     position: absolute;
    }
    
    #a {
     left: 10px;
     top: 10px;
     z-index: 2;
     animation: move 1s linear;
    }
    
    #b {
     left: 50px;
     top: 50px;
     z-index: 1;
    }
    
    @keyframes move {
     from { left: 30px; }
     to { left: 100px; }
    }
    </style>
    <div id="a">A</div>
    <div id="b">B</div>
    

    <iframe src="https://sergeche.github.io/gpu-article-assets/examples/example1.html#.a:anim-left" height="280" frameborder="no" allowtransparency="true" style="width: 100%;"></iframe>

    此种情况下,对于每个动画帧,浏览器都必须重新计算元素的位置(即reflow),渲染页面新状态的图像(即repaint),之后再发送给GPU显示到屏幕上。我们知道,重绘是非常消耗性能的,但是每个现代浏览器都足够智能,只重绘页面中变化的部分,而不是整个页面。尽管绝大多数情况下,浏览器可以很快地重绘,但我们的动画仍然不是太流畅。

    在动画的每个阶段回流、重绘整个页面(即便是增量绘制),听起来就很慢,尤其是又大又复杂的布局。仅绘制两个独立的图像可能更高效——一个为A元素,另一个为A元素以外的整个页面——之后简单地偏移两个图片的相对位置。也就是说,合成缓存元素的图像可能更快。这就是GPU的优势所在:它能够以亚像素精度快速合成图像,使得动画如丝般顺滑。

    为了优化合成,浏览器必须确保添加动画的CSS属性:

    • 不会影响文档流,
    • 不依赖文档流,
    • 不会造成重绘。

    有人可能会以为,topleft属性,辅之以positionabsolutefixed,不依赖元素的环境,但其实并不是这样。例如,left属性可能是个百分比值,其依赖于.offsetParent的尺寸;另外,emvh和其它单位依赖于它们的环境。相反,transformopacity是仅有的满足上述条件的CSS属性。

    让我们用transform而不是left来实现动画:

    <style>
    #a, #b {
     position: absolute;
    }
    
    #a {
     left: 10px;
     top: 10px;
     z-index: 2;
     animation: move 1s linear;
    }
    
    #b {
     left: 50px;
     top: 50px;
     z-index: 1;
    }
    
    @keyframes move {
     from { transform: translateX(0); }
     to { transform: translateX(70px); }
    }
    </style>
    <div id="a">A</div>
    <div id="b">B</div>
    

    此处,我们以声明的方式描述动画:起始位置,结束位置,持续时间等。这等于提前告诉浏览器哪些CSS属性会更新。因为浏览器发现没有属性会造成回流或者重绘,它就会采用合成优化:画两幅图像作为合成层,之后发送到GPU。

    这种优化的优点是什么呢?

    • 我们获得了一个亚像素精度的、如丝般顺滑的动画,运行在专门为图形任务优化的单元上。并且运行得非常快。
    • 动画再也不受限于CPU。即使运行繁重的JavaScript任务,动画依然很快。

    一切听起来似乎简单明了,不是吗?我们会遇到哪些问题?让我们看看这种优化的工作原理。

    GPU是一个独立的计算机,这可能让你觉得吃惊。确实如此:每个现代设备必不可缺的部分是一个独立的单元,它有自己的处理器和内存、数据处理模块。如同其它应用和游戏一样,浏览器必须与GPU进行通信,好像和外设一样。

    为了更好地理解其工作原理,想像下Ajax。假设你想用填写的表单数据注册网站用户。你不能简单地告诉远端的服务器,“嗨,把这些表单数据和JavaScript变量保存到数据库中。”远端数据库无法访问用户浏览器的内存。反而,你必须把页面中的数据以易解析的格式(比如JSON),收集在一个payload中,然后发给远端服务器。

    合成的过程也差不多。GPU就像个远端的服务器,浏览器必须先创建一个payload,之后再发送给GPU。显然,GPU不是远离CPU千里之外;它就在那。在很多情况下,对远端服务器的请求和响应间隔时间在2S内是可以接受的。而对于GPU,3到5毫秒的延迟却能导致动画卡顿。

    GPU payload长什么样?一般由层图像组成,还有一些附加的说明,比如层的尺寸,偏移,动画参数等。以下是GPU的payload生成和传输的大概过程:

    • 将每个合成层绘制为独立的图像
    • 准备层数据(尺寸,偏移,不透明度等)
    • 为动画准备着色器(如果可用的话)
    • 发送数据给GPU

    如你所见,每次给元素添加神奇的transform: translateZ(0)或者will-change: transform属性时,都开启了同样的过程。然而重绘是非常耗性能的,此时会变得更慢。多数情况下,浏览器无法增量重绘。它必须用新创建的合成层绘制之前覆盖的区域:
    <iframe src="https://sergeche.github.io/gpu-article-assets/examples/before-after-compositing.html" height="270" frameborder="no" allowtransparency="true" style="width: 100%;"></iframe>

    隐式合成

    让我们回到之前A B元素的例子。早先,我们将A做成动画,它处在页面所有元素之上。这会生成两个合成层:A元素一个,B元素和页面背景一个。
    现在,我们让B元素动起来:
    <iframe src="https://sergeche.github.io/gpu-article-assets/examples/example3.html#.b:anim-translate" height="280" frameborder="no" allowtransparency="true" style="width: 100%;"></iframe>
    我们遇到了一个逻辑问题。元素B应该在一个独立的合成层,屏幕最终呈现的图像应该在GPU中合成。但是A元素应该出现在B元素上面,并且我们没有指定A提升到自己的层。

    记得之前的免责声明:GPU合成模式并不是CSS规范的一部分;它只是浏览器内部使用的一种优化策略。如z-index定义的那样,我们强制A出现在B的上面。那么,浏览器会怎么做呢?

    猜对了!浏览器会强制为A创建新的合成层——当然,增加了一次繁重的重绘:
    <iframe src="https://sergeche.github.io/gpu-article-assets/examples/example4.html#.b:anim-translate" height="280" frameborder="no" allowtransparency="true" style="width: 100%;"></iframe>

    这称为隐式合成:按照栈顺序,一个或多个非合成元素出现在合成元素上面时,会被提升到合成层——即被绘制成独立的图像发送到GPU中。

    我们遇到隐式合成的情况比你想象的要频繁的多。浏览器会因很多原因将一个元素提升为合成层,比如:

    • 3D 变换:translate3dtranslateZ等等;
    • <video><canvas><iframe>元素;
    • 通过Element.animate()实现的transformopacity动画;
    • 通过CSS transition animation实现的transformopacity动画;
    • position: fixed
    • will-change
    • filter

    更多情况请参考Chromium项目的“CompositingReasons.h”文件。

    似乎GPU动画的主要问题是意想不到的大量重绘。但并不是。最大的问题是。。。

    内存消耗

    再一次温馨提示:GPU是独立的计算机:它不仅需要发送渲染好的图片给GPU,而且需要对其进行存储,以便后续动画复用。

    一个合成层需要消耗多少内存?让我们看个简单点的例子。猜猜存储一个320×240像素,填满#FF0000颜色的长方形需要多少内存。
    <iframe src="https://sergeche.github.io/gpu-article-assets/examples/rect.html" height="270" frameborder="no" allowtransparency="true" style="width: 100%;"></iframe>

    一个标准的web开发者这样想:“嗯,这是个纯色的图像,我会将其保存为PNG然后查看其大小。应该小于1KB”。没错,这个PNG图片大概104字节。

    问题是,PNG以及JPEG,GIF等,用来存储和传输图像数据。为了将这样的图像绘制到屏幕上,计算机必须解压图像数据,然后表示成像素数组。因此,我们的样图会消耗320 × 240 × 3 = 230,400 bytes的内存。也就是,图片宽度乘以高度获得图片的像素数。之后再乘以3,因为每个像素由3个字节描述(RGB)。如果图片包含透明通道,就得乘以4,因为附加的一个字节用来描述透明度(RGBa):320 × 240 × 4 = 307,200 bytes

    浏览器总是按照RGBa图像的形式绘制合成层。似乎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来确定图片是否包含了透明通道。

    再看一个更常见的例子:一个有10张图的旋转盘,每张图800×600像素。我们希望用户交互,比如拖拽时,图片之间能够平滑过渡,因此,我们为每幅图添加will-change: transform。这会提前将图片提升到合成层,因此,用户一开始交互时,过渡就会开始。现在计算下仅仅展示这一旋转盘需要多少额外内存:800 × 600 × 4 × 10 ≈ 19 MB

    仅仅一个控制点就需要额外19MB内存!如果你是一个单页应用的WEB开发者,页面中有多个动画控制点,视差效果,高分辨率图像和其它视觉增强效果,那么每个页面多增加100到200MB仅仅是个开始。再考虑上隐式合成的话(承认吧——你之前根本没想过这个),最终页面会耗尽设备的内存。

    此外,多数情况下,这些内存会被浪费掉,用来显示同样的结果:
    <iframe src="https://sergeche.github.io/gpu-article-assets/examples/example5.html" height="620" frameborder="no" allowtransparency="true" style="width: 100%;"></iframe>

    对于桌面客户端来说,这可能不是个问题,但会深深刺痛移动用户的心。首先,绝大多数现代设备拥有高分辨率的屏幕:这就将合成层图片的体量乘以4到9。其次,移动设备不像桌面设备那样有那么大的内存。比如,不是太旧的iPhone6仅搭载1GB共享内存(即,内存同时用于RAM和VRAM)。考虑到至少三分之一的内存用于操作系统和后台进程,另外的三分之一用于浏览器和当前页面(最好的情况是高度优化的页面,没有太多的framework),我们至多剩下200到300MB供GPU渲染。并且iPhone6是个相当昂贵的高端设备,更多平价的手机所搭载的内存更少。

    你也许会问:“有可能在GPU上存储PNG图片来减少内存占用吗?”技术上是可行的。唯一的问题是GPU在屏幕上是逐像素绘制的,这意味着它必须一次次地解码整个PNG图片来获取每个像素数据。我怀疑这种情况下的动画比每秒一帧快点。

    GPU特定的图像压缩格式确实存在,但毫无意义。从压缩比来看,根本比不上PNG或者JPEG,并且使用上也缺乏硬件支持。

    优缺点

    既然学了些GPU动画的基本原理,让我们总结下它的优缺点:

    优点

    • 动画既快又流畅,达到每秒60帧。
    • 精心制作的动画在独立的线程中运行,不会被繁重的JavaScript计算阻塞
    • 3D变换很“廉价”

    缺点

    • 需要附加的重绘来将元素提升到合成层。有时这个过程很慢(比如,进行全层重绘,而不是增量重绘)。
    • 绘制的层必须传到GPU中。依据层的大小和数量,传输可能很慢。这可能导致中低端设备上元素闪烁。
    • 每个合成层消耗额外的内存。在移动设备上,内存是宝贵的资源。内存超标使用会使浏览器崩溃
    • 如果你不考虑隐式合成,重绘缓慢、额外内存使用和浏览器崩溃的可能性会很高。
    • 我们会看到视觉假象,比如Safari上文本渲染,在某些情况下,页面内容会消失或者混乱。

    如你所见,尽管有些独特的优势,GPU动画仍然有些令人讨厌的问题。最重要的是重绘和大量的内存消耗;因此,以下所有的优化策略都是处理这些问题的。

    浏览器设置

    在开始优化之前,我们得学习一些工具,来帮助我们检查页面的合成层,并且提供合理的优化反馈。

    Safari

    Safari的web 监视器有个很棒的“Layers”边条,它显示所有的层以及内存消耗,以及合成的原因。来看看这个边条:

    1. 在Safari中,按⌘ + ⌥ + I打开web监视器。如果不起作用,打开“Preferences” → “Advanced”,开启“Show Develop Menu in menu bar”选项,再试一次。
    2. 当web监视器打开后,选择“Elements”面板,选择右边条的“Layers”。
    3. 现在,当你在主“Elements”上点击一个DOM元素时,你会看到一个关于选择元素以及所有后代合成层的信息层(如果使用了合成的话)。
    4. 点击一个后代层,查看其合成原因。浏览器会告诉你为什么决定把这个元素迁移至它自己的合成层。


    Chrome

    Chrome的开发者工具栏有个类似的面板,但你必须首先激活它:

    1. 在Chrome中,访问chrome://flags/#enable-devtools-experiments,之后启用“Developer Tools experiments”项。
    2. ⌘ + ⌥ + I(Mac)或者Ctrl + Shift + I(PC)打开工具栏,之后点击右上角的如下图标,选择“Setting”菜单项:
    3. 回到“Experiments”面板,启用“Layers”面板。
    4. 重新打开开发者工具栏。现在,你就能看到“Layers”面板了。


    这个面板以树的形式展示当前页面所有活动的合成层。当选择一个层的时候,你会看到诸如尺寸,内存消耗,重绘次数和合成原因。

    优化建议

    现在我们已经设置好环境,可以开始优化合成层了。我们已经确定了合成的两个主要问题:额外的重绘,也会造成数据数据传送到GPU,还有额外的内存消耗。因此,以下所有的优化建议都是针对这两个问题的。

    避免隐式合成

    这是最简单明了的建议,同样也十分重要。提醒你一下,处在一个显式合成层(比如position: fixed,视频,CSS动画等)之上的所有非合成DOM元素,会被强制提升到自己的层,仅仅为了最后的GPU图像合成。在移动设备上,可能会导致动画启动缓慢。

    举个简单的例子:

    <iframe height="305" scrolling="no" src="https://codepen.io/sergeche/embed/jrZZgL/?height=305&theme-id=light&default-tab=result&embed-version=2" frameborder="no" allowtransparency="true" allowfullscreen="true" style="width: 100%;"></iframe>

    A元素是个需要用户交互启动的动画。如果你在“Layers”面板中查看这个页面,你会发现没有多余的层。但当点击“Play”按钮后,你会看到更多的层,这些层在动画结束后立即被移除。如果看下“Timeline”面板,会发现动画的开始和结束位置充斥大片区域的重绘:

    以下是浏览器所做的,一步接一步:

    1. 页面加载完成后,浏览器找不到任何合成的理由,因此选择了最优的策略:在单个背景层上绘制整个页面内容。
    2. 点击“Play”按钮,我们给元素A显式增加了合成层——transfrom属性的一个变换。但是浏览器发现按照栈顺序,元素A在元素B下面,因此也将B提升到自己的合成层(隐式合成)。
    3. 提升到合成层总会造成一次重绘:浏览器必须为元素创建一个新的纹理,然后从前一个层中移除掉。
    4. 新层图像必须发送到GPU中,用来合成用户最终看到图像。依层的数量、纹理尺寸和内容复杂度的不同,重绘和数据传输可能花许多时间。这就是许多动画在开始和结束时出现元素闪烁的原因。
    5. 动画结束一刹那,我们从元素A上移除了合成的原因。此时,浏览器发现不需要浪费资源来进行合成,因此很快回到最优策略:将页面的整个内容绘制在一个背景层当中,这意味着必须把AB重绘回背景层当中(另一次重绘),之后把更新的纹理发送给GPU。如上步骤,可能造成闪烁。

    为了免受隐式合成问题的困扰,减少视觉假象,有如下建议:

    • 给予动画元素尽可能高的z-index。理想情况下,这些元素应该是body元素的直接子元素。当然,动画元素在DOM树中嵌入很深、并且依赖常规流时,这是不大可能的。在此种情况下,你可以克隆该元素,将其放置到body中仅作动画之用。
    • 你可以利用will-changeCSS属性给浏览器一个提示,表明你要使用合成。将这个元素设置在元素上,浏览器会(并不总是)将其提前提升到一个合成层中,因此动画能够流畅地启动和停止。但别滥用这个属性,否则最终会导致内存的急剧消耗!

    仅将tranformopacity属性动画化

    tranformopacity属性能够确保既不影响也不会被常规流或者DOM环境影响(也就是说,它们不会造成回流或者重绘,因此动画完全交由GPU渲染)。基本上,这意味着你可以高效地实现移动、缩放、旋转、透明变换动画,并且只有仿射变换。有时,你可以用这些属性模拟其它动画类型。

    举个非常常见的例子:背景色变换。基本方法是添加一个transition属性:

    <div id="bg-change"></div>
    <style>
    #bg-change {
     width: 100px;
     height: 100px;
     background: red;
     transition: background 0.4s;
    }
    
    #bg-change:hover {
     background: blue;
    }
    </style>
    

    在这个例子中,动画完全运行在CPU中,动画的每个阶段都会重绘。但我们可以让动画运行在GPU上。我们可以在上面添加一层,将其不透明度动画化,而不是background-color属性:

    <div id="bg-change"></div>
    <style>
    #bg-change {
     width: 100px;
     height: 100px;
     background: red;
    }
    
    #bg-change::before {
     background: blue;
     opacity: 0;
     transition: opacity 0.4s;
    }
    
    #bg-change:hover::before {
     opacity: 1;
    }
    </style>
    

    这个动画会更快、更流畅。但记住,可能会引起隐式合成和额外的内存消耗。然而此种情况下,可以极大减少内存消耗。

    减少合成层的大小

    看下面两张图,看到区别了吗?
    <iframe src="https://sergeche.github.io/gpu-article-assets/examples/layer-size.html" height="130" frameborder="no" allowtransparency="true" style="width: 100%;"></iframe>
    这两个合成层从视觉上来看是一样的,但第一个有40,000字节(30KB),第二个仅仅400字节——小了100倍。为什么?看下代码:

    <div id="a"></div>
    <div id="b"></div>
    
    <style>
    #a, #b {
     will-change: transform;
    }
    
    #a {
     width: 100px;
     height: 100px;
    }
    
    #b {
     width: 10px;
     height: 10px;
     transform: scale(10);
    }
    </style>
    

    差别在于物理尺寸,#a为100×100像素(100×100×4=40000bytes),而#b仅为10×10像素(10×10×4=400bytes),但通过transform: scale(10)缩放到100×100像素。因为#b是一个复合层,由于will-change属性,transform在最终的图像绘制过程中,将完全在GPU中进行。

    手法很简单:通过widthheight属性减少合成层的物理大小,之后通过transform: scale(…)放大纹理。当然,这种把戏只能减少非常简单的、纯色层的内存消耗。但是,举个例子,如果你想为一个大的照片创建动画,可以减少5%到10%的大小,之后放大;用户可能看不出任何差别,而你可以节省好几兆宝贵的内存。

    尽可能地使用CSS 变换和动画

    我们知道,通过CSS transform和animation的transformopacity动画会自动创建合成层,并且运行在GPU上。我们也可以通过JavaScript实现动画,但为了元素获取自己的合成层,必选先添加transform: translateZ(0)will-change: transform, opacity
    JavaScript动画的每一步是在requestAnimationFrame回调函数中手动计算的。通过Element.animate()实现的动画是声明式CSS动画的变体。

    一方面,通过CSS transition和animation创建简单可复用的动画非常容易;另一方面,创建包含漂亮轨迹的复杂动画时,JavaScript动画又比CSS动画容易实现。另外,JavaScript是和用户输入交互的唯一方式。

    哪一个更好?我们可以只用一个通用的JavaScript动画库来实现所有动画吗?

    基于CSS的动画有个很重要的特性:完全在GPU上运行。因为你声明了动画如何开始和结束,浏览器可以赶在动画开始之前,准备好所需要的所有指令,之后发送给GPU。在必须使用JavaScript的情况下,浏览器所知的只有当前帧的状态。对一个流畅动画而言,我们必须以每秒60次的速度在浏览器主线程中计算好新帧,然后发送给GPU。这些计算和数据发送不仅比CSS动画慢,同时也依赖于主线程的工作负载:
    <iframe src="https://sergeche.github.io/gpu-article-assets/examples/js-vs-css.html" height="180" frameborder="no" allowtransparency="true" style="width: 100%;"></iframe>

    在上面的例子当中,当主线程被繁重的JavaScript任务阻塞的时候,你会看到发生了什么。CSS动画不受影响,因为新帧是在独立的线程上计算的,而JavaScript动画必须等到繁重的计算完成,之后才计算新帧。

    因此,试着尽可能使用基于CSS的动画,尤其是加载和进度指示条。不仅更快,而且还不会被大量的JavaScript计算阻塞。

    现实世界中优化的例子

    本篇文章是我在为 Chaos Fighters开发页面时的研究和实验结果。这是个响应式的手机游戏促销页面,有大量的动画。当开始开发的时候,我唯一所知的就是如何实现基于GPU的动画,但我并不知其工作原理。因此,在最初的里程碑页,就造成了iPhone5——当时最新的Apple手机——在页面加载完几秒钟后崩溃了。现在,这个页面运行良好,即使是在性能稍弱的设备上。

    按照我的观点,让我们考虑下这个网站中最有趣的优化部分。

    页面的最顶端是游戏的介绍,有个像太阳光线东西在背景上旋转。这是个无线循环、非交互的旋转盘——正适合用简单的CSS动画实现。首先想到的方案(错误尝试)是保存太阳光线的图片,将它放在img中,之后使用无限CSS动画:
    <iframe width="350" height="402" scrolling="no" src="https://codepen.io/sergeche/embed/gwBjqG/?height=402&theme-id=light&default-tab=result&embed-version=2" frameborder="no" allowtransparency="true" allowfullscreen="true"></iframe>

    似乎如预期的那样万事大吉。但是太阳的图片相当大。移动用户可能不开心了。

    再仔细看下图片。只是从图片中心发出来几道光线而已。光线是一样的,因此我们可以保存单个光线,复用它来实现最终的图片。最后,我们仅用了一个单光线的图片,相比刚开始的图片,大小少了一个数量级。

    对于这种优化,我们的标记语言就必须复杂一点了:.sun是光线图片元素的容器。每条光线在特定的角度旋转。
    <iframe width="350" height="402" scrolling="no" src="https://codepen.io/sergeche/embed/qaJraq/?height=402&theme-id=light&default-tab=css&embed-version=2" frameborder="no" allowtransparency="true" allowfullscreen="true"></iframe>

    视觉效果是一样的,但是网络传输的数据量会少得多。另外,合成层的大小保持不变:500 × 500 × 4 ≈ 977 KB。

    为了保证简单,例子中太阳光线的大小是相当小的,只有500 × 500像素。在实际网站中,服务于不同尺寸的设备(手机、平板和桌面电脑)和不同分辨率,最终图片的大小大约000 × 3000 × 4 = 36 MB!而这仅仅是页面中的一个动画元素。

    在“Layers”面板中再看下页面的元素。通过旋转整个太阳容器,使得动画实现更容易。因此,这个容器被提升到一个合成层,被绘制进一个大的纹理图像中,之后发送给GPU。但是由于我们的简化,现在纹理中包含无用的数据:光线之间的间隔。

    此外,无用的数据比有用的数据大很多!这不是利用有限内存资源的最佳方式。

    解决办法和我们优化网络传输时一样:只发送有用的数据(即光线)给GPU。我们可以计算下节约多少内存:

    • 整个太阳容器:500 × 500 × 4 ≈ 977 KB
    • 12个太阳光线:250 × 40 × 4 × 12 ≈ 469 KB

    内存消耗可以减少一倍,为实现这一方案,我们必须为每个光线单独实现动画,而不是整个容器。因此,只有光线图像会被发送到GPU当中;它们之间的间隔不会占用任何资源。

    为了实现独立的光线动画,标记语言已经有点复杂了,此处的CSS更是一个障碍。我们已经为光线的初始旋转使用了transform,必须从同样的角度启动动画,然后旋转360度。基本上,我们得为每个光线分别实现一个@keyframes,这是个不小的网络传输。

    光线的初始放置和微调动画,光线数量等,写个简短的JavaScript来处理这些问题会更容易。

    <iframe width="350" height="402" scrolling="no" src="https://codepen.io/sergeche/embed/bwmxoz/?height=402&theme-id=light&default-tab=js&embed-version=2" frameborder="no" allowtransparency="true" allowfullscreen="true"></iframe>

    新的动画看起来和前一个一样,但是内存消耗只有一半。

    还没结束。从布局合成的角度来说,这个太阳动画不是主元素,而是一个背景元素。并且光线没有鲜明的对比元素。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发送一个低分辨率的光线纹理给GPU,之后放大它,这可以节省一部分内存。
    我们试着减少10%的纹理大小。光线的物理尺寸为50 × 0.9 × 40 × 0.9 = 225 × 36 像素。为了使它看起来和250 × 20一样,我们需要放大250 ÷ 225 ≈ 1.111倍。

    我们会在代码中加一行:给.sun-ray加上background-size: cover——这样背景图就会自动调整到元素的大小,并且为光线的动画添加transform: scale(1.111)
    <iframe width="350" height="402" scrolling="no" src="https://codepen.io/sergeche/embed/YGJOva/?height=402&theme-id=light&default-tab=js&embed-version=2" frameborder="no" allowtransparency="true" allowfullscreen="true"></iframe>

    注意,我们只改变了元素的大小;PNG图片的大小仍然一样。由DOM元素创建的矩形被渲染成纹理供GPU使用,而不是PNG图片。

    在GPU中,太阳光线的新合成大小现在为225 × 36 × 4 × 12 ≈ 380 KB(原来是469KB)。我们已经减少了19%的内存消耗,并且实现了非常灵活的代码,可以通过缩放来实现最优的质量内存比。因此,通过提高动画(起先看起来很简单)的复杂度,我们减少了内存使用量977 ÷ 380 ≈ 2.5 倍!

    我想你已经发现了这个方法的缺陷:动画现在工作在CPU上,可能被大量的JavaScript计算阻塞。如果你想更熟悉优化GPU动画,我留个小小的家庭作业。ForkCodepen of the sun rays,然后将太阳光线完全转移到GPU上运行,然而还要和初始的例子一样节省内存和灵活。将你的例子提交到注释中,我会回复你的。

    获得的教训

    优化Chaos Fighters页面的研究使我完全重新思考开发现代web页面的过程。以下是我的主要原则:

    • 一定要和客户端和设计者沟通网站上所有的动画和效果。这可能极大地影响页面的标记语言,并且也有利于更好地合成。
    • 从一开始就要注意合成层的大小和数量——尤其是隐式合成层。浏览器开发者工具中的“Layers”面板是你最好的朋友。
    • 现代浏览器大量运用合成,不仅仅是动画,还有优化页面元素的绘制。比如,position: fixediframevideo元素也使用合成。
    • 合成层的大小可能比数量更重要。在某些情况下,浏览器会试图减少合成层的数量(参见“GPU Accelerated Compositing in Chrome”中的“Layer Squashing”一节);这会阻止所谓的“层爆炸”和减少内存消耗,尤其是当层有大量的交集时。但有时,这种优化有副作用,比如当一个很大的纹理消耗的内存比多个小层多时。为了避免这种优化,我给每个元素加了个小的、唯一的translateZ()值,比如translateZ(0.0001px)translateZ(0.0002px)等。浏览器会认为处在3D空间的不同层,从而跳过优化。
    • 为了从视觉上提高动画的性能或者避免视觉假象,你不能只是简单地给任何元素添加transform: translateZ(0)或者will-change: transform。GPU合成有许多缺点和权衡需要考虑。使用不当时,可能会降低整体的性能,甚至导致浏览器崩溃。

    请允许我再提醒下免责声明:关于GPU合成,没有任何官方规范,每个浏览器厂商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方案不尽相同。本篇文章中的某些部分几个月后可能就过时了。比如,Google Chrome 开发者正在想方法减少CPU和GPU之间数据传输的开销,包括使用特殊的共享内存,这样就没有开销了。另外,Safari已经能够将简单元素的绘制(比如具有background-color的空DOM元素)代理到GPU,而不是在CPU上为其创建图像。

    无论如何,我希望本篇文章已经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浏览器采用GPU渲染的原理,从而帮你创建在各种设备上都能快速运行的令人难忘的网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purple_force:阿里巴巴基础设施事业群-体验技术团队(TXD)招人啊啊!
        【招聘岗位】交互/视觉设计师,前端/全栈工程师,正式和实习都要的!
        【业务涉及】行业最前沿的AI机器人、数据可视化分析与挖掘、企业级大型系统、后台运
        维/研发工具等等等~
        【地点】幸福的杭州,快来快来)و✧
        【投递】简历(设计师附作品集)发邮件到:txd-jobs@list.alibaba-inc.com,请注明来
        自简书purple_force

      本文标题:正确使用GPU动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ebi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