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270731/ee4e7643ec262b27.jpg)
张老师今天上午的第三讲:我是如何从“先觉党”那里获得启迪的。
我记住了这些关键词关键内容:把思考,把理解带进阅读;必须受他人影响,保持对阅读的饥渴,去刻意练习;小结得出强制阅读、强制思考、强制训练。
我有阅读,有思考,但比较简单,不够深入。比如,我在阅读教育方面的书籍时。
1)初读时将重要观点做一个梳理。
2)细读时要做圈点批注,有零星的想法直接写在书上。
3)重要观点多读几遍,遇到案例,若联想到自己、孩子、学生的经历,可停下来思考或者在旁边简述。
深入些可以结合作者地域背景,提出思考,梳理出对现代素质教育的理解,尝试学思、行动结合。或结合现实案例深入研讨,提出思考,梳理出对教育的理解。
最终把学落实到用这一实处。如何更深入阅读思考,这也是我一直欠缺的,今后努力的方向。
![](https://img.haomeiwen.com/i5270731/1fc2c317132587ab.jpg)
刻意练习,让我想起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康拉迪杰出学者,他写过一本书叫《刻意练习》 。这种练习,不是纯粹的反复,而是一种“刻意”的练习,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 它是为了提高绩效而被设计出来的:选择在哪方面提升,这本身就是一种技能。 1 需要教师或者教练的专业指导,因为我们很少人能给自身绩效一个清晰坦诚的评价;2 始终围绕着一个中心原则,那就是:不断延伸个人现有的能力; 3 刻意练习要求人们清晰确定需要改善的元素,然后狠下功夫去提升它们。
二 刻意练习和平常练习的区别——重复的次数 。
1 要在学习区选择合理高强度的活动,一般人在练习场上的练习肯定无法符合这个标准,因为我并没有专注在任何特别的事情上; 2 重复的数量。伟大成功者重复练习的数量达到了单调乏味的程度。
三 对结果的反馈是可持续的:如果看不到效果,你将不再进步,或者你不再在乎了。
四 过程是枯燥乏味的。
那么如何来刻意练习呢? 从书中得出任何新手成为大师都有一个步骤,先是兴趣,然后认真,最后刻意练习。 所以首先给自己规定计划、把大目标拆解成小目标,专门抽出时间每天来练习这些小目标,走一步给自己搭一个梯子,最终迈向最高峰。
那就让我们开始给自己或者帮助孩子做个刻意练习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