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精致的独处》
作者:斯蒂芬妮.罗森布鲁姆
推荐语:
纪伯伦曾说过:“孤独,是忧愁的伴侣,也是精神活动的密友。”
有人害怕孤独,不愿一个人用餐,不愿一个人看电影,觉得孤独难以忍受。
但也有人很享受孤独,享受独处的时光。他们把独处看作是一个机会,去做向往已久的事,让自己精致的独处。
什么是精致的独处?
提到精致的独处,我们先来聊聊什么是独处。简单来说,独处就是一个人待着。
很多名人都喜欢独处。美国克林顿总统每天都要安排几个小时独处,进行思考反思计划,或者什么也不做。他说:“我经常会少睡一点,就是为了换取更多独处的时间”。
奥黛丽•赫本也喜欢独处,她说:“如果从周六晚上到周一早上都能独自待在我的公寓里,我会非常开心。那是我给自己充电的方式。”
乔布斯会每隔一段时间把自己关到“小黑屋”独处几天,思考公司的发展,产品的创意。这间小黑屋是隔绝和外界联系的,谁都不会打扰到他。
独处,不是逃避这个世界,而是以另一种方式参与其中。当你面对的不是他人时,你面对的便是你的整个世界。
有人不喜欢独处,也许是因为独处常会跟孤独和抑郁等问题联系在一起,
2014年发表在科学期刊上的研究发现,很多参加实验的被试者,宁可选择接受电击,也不愿意独处15分钟来进行思考。
可在心理学畅销书《心流》中曾有说过,一个普通成年人的清醒时间中有1/3是在独处。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总会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们要与自己度过。
为什么人们会害怕独处呢?
罗翔老师接受采访时说过,当我们独处时,心灵深处会发出声音问你,你怎样活着才是有意义的?而当心灵发出这种拷问时,很多人会焦虑、迷茫,于是,选择用忙碌掩盖自己的不安,不想独自面对。
除了这个原因,科学家们还提出一个“焦点效应”。 就是人们对于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焦虑。人们往往会高估其他人对自己的行为和外表的关注度。
比如,第一次约会时明显的失态,在队伍前笨拙地摔倒,或在演讲中讲错了一段话,这些我们当事人感觉非常丢脸的事件,其实别人根本不太在意。
焦点效应也体现在独处时。比如,一个人去餐厅吃饭,会觉得别人在想:“这个人是不是不合群呀?都没有人陪他一起吃饭。“一个人吃饭看起来很奇怪”等等。
这种让人感觉不安的感觉非常难受,人们也就不愿意独处了。
而在《精致的独处》这本书中,作者写道:“独处是否出于自愿,是它能否带来快乐的一个关键因素,不选择是指自己希望独处一段时间,而不是因为被社交关系网抛弃,或者别无他选积极的读书体验与孤苦伶仃的处境完全是两回事。”
也就是说,自己愿意独处,会感觉快乐。而被迫独处,会有孤独的感觉。
那么,独处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从20世纪50年代的儿科医生精神分析专家唐纳德温尼科特,到20世纪80年代的英国心理医生安东尼斯托尔,再到如今主导众多科研项目的心理学家,他们的研究均表明:短暂的独处有益身心健康。
首先,独处让我们更好地思考。在一段免受他人影响的时间中,我们可以去探索和发现自己,我们可以更加深入、独立地思考,我们会更放松,会拥有更丰富的想象力。
人生中最有意义的时刻就是获得新领悟、发现新事物的那些瞬间。而这些有意义的瞬间,多半是在独处时发生的。
其次,独处可以让我们减少对于外界的依赖。
独处时,我们会降低对别人的期待,免除对别人的精神寄托,可以减少许多失望和失落。独处时,我们会沉迷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或阅读写作,或弹琴插花,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不需要看任何人的眼色,也不要任何人的评价。
最后,独处可以舒缓我们的情绪,减轻愤怒和焦虑。我们都有这些的经历,当生气时,就把自己关在一个房间里待一会儿,很快就能平复下来。我们在独处时,更容易管理自己的情绪状态。
如何精致的独处?
说完了独处的好处后,我们说说如何精致的独处?
第一,带着品味独处。
什么是品味呢?品味是对于当下令人愉悦的美味的,几乎是纯味觉享受的追求。是一个人管理或留意包括味觉享受在内的一切积极体验方式。
品味不是被动的从某些事物中获取愉悦感,而是主动去寻求某一时刻所能获得的最优的愉悦体验。
比如,找一把公园长椅坐下来观察,看看在公园来来往往散步的人,想象他们的人生所发生的故事;欣赏艺术品,在一幅幅画作前驻足,体会画作给自己带来的感受。
第二,“每日假期练习”可以帮助我们“精致的独处”。
“每日假期品味练习”连续一周,每天安排20分钟或更长的时间,放下家务,或者是子女教育等事情,专心做你喜欢的事情,以此作为每日假期。
可以在附近的街区散步;可以画一副喜欢的画;可以在街角品尝一杯咖啡;可以去博物馆或美术馆欣赏艺术作品;可以听场音乐会或者只是听喜欢的歌曲等等。
目标是在做这些事的时候享受每一刻,并且带着第一次或者最后一次看到任何事物的心态。
第三,自由书写。
我们独处的时间可能不多,在难得的独处时光里,写作是个不错的选择。
我们可以随意写点什么,自己的感受、想法,想到什么写什么。也可以写成功日记,将一天中有成就感的事情记录下来。还可以写自己的计划,明天计划做什么,下一周打算做什么,下个月做什么等等。
用写作这种方式跟内在的自己对话,也可以更了解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