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院电影影视曲漫
有糖吃的小孩,是时候再捣捣蛋了

有糖吃的小孩,是时候再捣捣蛋了

作者: 神经影FUN | 来源:发表于2016-12-05 11:34 被阅读24次

    捣蛋的孩子有糖吃,蒂姆波顿就是这样的孩子。虽然他的电影充满怪异暗黑色彩的人物和情节,但电影的核心气质则是孩子的童真。可能正因为这样,越是长大就越是失去了欣赏蒂姆波顿的能力。所以《佩小姐的奇幻城堡》并不是那种让看片量较多的影迷们感到眼前一亮的电影。如果我们还是孩子,可能会非常喜欢这部电影。但是,长大的我们还会有这颗童心吗。

    电影有着经典式的故事构架,情节虽然奇幻,但却有对世界是否还抱有好奇童心的主旨。电影主人公杰克的爷爷的故事被所有人认为是胡思乱想,但是情节一旦进入正题,蒂姆波顿便毫不犹豫地让观众把现实世界抛在了一边。导演也丝毫没有让电影存在具有暧昧解读的空间。这一方面让电影的童心更加纯粹,另一方面则不免会让电影有一些套路化的平庸。但是蒂姆波顿的特色并不在剧情上,而是自成一体的美学世界。每当想到他的电影时,脑子里首先冒出来的便是怪诞、有趣、黑暗又不失童话色彩的人物形象和画面。这就像一道特色菜品一样,也许食材并不会那么出色,但是它有一种辨识度较高的味道和口感让你记住,让你上瘾。如果这道菜成为了爆款,你对它的兴趣反而会大大减少。

    所以,电影规模越大,越显乏力,是蒂姆波顿近几年需要面对的问题。《佩小姐的奇幻城堡》这部电影改编自小说《怪屋女孩》,电影的故事走向与小说内容大体一致。假如不提小说,熟悉蒂姆波顿的观众们或许会认为这部电影是导演偷懒式的“才艺集中展示”。电影中有许多符合蒂姆波顿口味的怪异人物,故事中的桥段和场景有太多让人眼熟的元素。父辈的奇幻回忆、时空变幻的设定、标示性极强的人物等等。那些动物形状的草坪甚至像是直接出自剪刀手爱德华之手。但是剪刀手爱德华的怪异在于他与现实世界的对比与孤立。而《佩小姐的奇幻城堡》中众人物的怪异,理所应当得稍显匆忙和生硬。

    在改编的道路上电影总是会吃亏。反应到这部电影上,则是世界观建立上的某种仓促。小说突出个人的奇幻经历,但在一部电影的体量上,这种个人经历被淹没在了轮番出场的各色怪异人物中。所以尴尬的地方在于,联系着电影中1943年的时代背景,或许有些观众对电影中世界观还没怎么熟悉,人物的来历,故事的渊源还不怎么清楚,就要被动地把精力投入在了正邪对抗的冲突中。在这种具有难度的改编取舍下,电影更倾向于喜剧色彩明显的爆米花式奇幻类型片。如果想要与主人公杰克的感情有更深的共鸣,电影可能需要用较大的精力让杰克的角色更加丰富和立体,让故事附着于杰克本身,在成熟的故事背景中去讲诉他的经历和成长。显然电影放弃了对杰克这一人物的深度塑造,用开头两个过场戏便匆匆交代了杰克的角色设定。整部电影更像是一场走马观花式的奇幻秀,而不是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所以在代入感上,叙事的厚度上,以及电影表达的深刻度上,《哈利波特》要强于《佩小姐的奇幻城堡》,《潘神的迷宫》要强于《哈利波特》。当然,这三部奇幻片在出发点上可能没有什么可比性,但作为自己的私心,我更想记住一部电影带给我的某种情感,而不是导演沉迷于某种美学趣味中所创造出的人物影像和画面。

    现实人文色彩的淡化,奇幻类型元素的增强,消减了不少蒂姆波顿的怪诞感。在超级英雄、变种人以及各种奇幻片充斥电影市场的现状下,蒂姆波顿的怪诞在眼球的刺激上已经不再具有优势。我们对导演一直抱有期待的原因或许是原汁原味的蒂姆波顿个人品牌。但有时候导演反而会被自身的品牌效应所限制。毕竟蒂姆波顿现在是有糖吃的孩子。也许上一次万圣节的晚上,这个小孩的搞怪功夫太成功,讨来的糖果太多,现在懒得再用心置办新的行头。希望等他的糖果吃完,能够再来敲我们的门,好好捉弄我们一番。我们肯定不会生气,对于童真的孩子,大人们总是喜爱的。

    (人各有异,求异存同,以上为个人拙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糖吃的小孩,是时候再捣捣蛋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emk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