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书籍:《教师如何做课题》
作者:李冲锋
出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阅读时间:2月22日
阅读内容: 第二章 如何选择恰当课题
阅读摘记:
二、发现研究问题
选题的关键在于选择有价值的问题。问题解决是诱发教学科研动机、激发教学科研兴趣的源泉,是教学科研的动力。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没有真问题,就没有真研究;没有有价值的真问题,就没有有价值的真研究。教师教学科研中存在的问题是对“问题”缺乏认识。要解决问题,首先需要发现问题。要很好地发现问题,需要树立问题意识。
(一)树立问题意识
教师做课题的一个困惑是感到没有什么可研究的。其实,并不是没有可研究的问题,而是缺乏发现问题的眼睛。要想拥有一双敏锐的发现问题的眼睛,需要树立起问题意识。
1.什么是问题
2.问题的三要素
一个问题一般包括三个要素:给定、目标和差距。
3.问题的表现形式
问题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疑问式的,一种是陈述式的。
4.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薄弱是教学科研和课题研究的大忌。从事教学科研和课题研究必须具有良好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人关注事物之间存在的矛盾及对其原因追究的心理品质。它表现为人对问题的关注与敏感。换言之,问题意识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对问题关注,二是对问题敏感。
问题意识主要表现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没有良好的问题意识,就难以有发现问题的“慧眼”,也就无法提出问题。具有问题意识的人,不仅能够从异常的现象中发现、提出问题,而且能够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提出问题。
问题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特别是研究中所需要的理性程度较高的问题意识,更是需要后天的培养与锻炼。
(二)把握问题来源
问题的来源,即问题源,是指问题产生的地方。就课题研究而言,问题的来源即是课题的来源。把握问题的来源,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就可以确立课题。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源有不同的来路。
1.从相关领域发现问题
(1)教材使用
(2)教学设计
(3)课堂教学
(4)学生教育
(5)教学反思
(6)社会需求
2.从问题产生方式发现问题
(1)思维转向产出问题
(2)视角转换产出问题
(3)学科交叉产出问题
(4)两相比较产出问题
(5)专题聚焦产出问题
(6)理论运用产出问题
3.从问题针对性发现问题
(1)循前人未竟之问题
(2)驳他人未善之问题
(3)寻学界未涉之问题
问题研究的困难与价值往往呈正相关,即问题研究的难度越大,其所具有的价值也越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