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悟”是怎样的体验

作者: 光导教你能说会写 | 来源:发表于2017-03-09 17:30 被阅读80次

现在有很多人容易焦虑。没有加薪焦虑,没结婚也焦虑,甚至堵车、航班延误、做家务活都会焦虑。

我们今天要讲的这本书有效地降低了我的焦虑,甚至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变。我是带着崇敬的心情跟大家说这本书的。作者是一行禅师,是一个越南人,曾经写过一本非常著名的书《佛陀传》。这本书我也看过,有机会讲给大家听。

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一行禅师另一本非常著名的书,叫做《正念的奇迹》。这本书我读了不下三遍,我用书里教我的理念和方法有效地控制了我的焦虑,并且让我无时无刻不在体味生活的美好。

你知道,像我这样阅读量很大,有点自命不凡恃才傲物的人,真正喜欢的书很少,崇敬的书就更是几乎没有,更加不会被所谓“正念”这样的名词吸引。但是这本书真的不是鸡汤,它真的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

一行禅师在20世纪60年代在越南主张年轻人以慈悲精神投身社会运动。他不支持任何政党,只是与憎恨和无知作斗争。后来被逐出越南流亡法国。在法国他建立了梅村,在那里他指导大家种了数百棵梅树,卖梅子的收入用来帮助越南饥饿儿童。

这本书是一行禅师写给一位朋友的一封长信,尽管没有详尽的佛理,但我们完全可以从中学会什么叫做正念,以及正念为什么是奇迹。

 

什么是正念

 

一行禅师的答案是:对当下的事物保持觉知。这就是正念。

通俗一点说就是时刻观察并享受自己正在做的事,无论什么事。

 

其实洗碗就是修习正念

所谓保持正念,就是洗碗就应该只是洗碗,也就是说在洗碗时,应该对“正在洗碗”这个事实保持全然的觉知。在洗碗的当下,我是完完全全的自己,随顺自己的呼吸,觉照到我的心念与动作。

也就是说我们在洗碗的时候就是洗碗,我们的念头里只想着怎么样用自己的双手把所有的碗弄干净。如果我们洗碗的时候很着急,比如着急去看电视剧,着急出去或者着急做别的事情,我们就不叫活在当下。

对于洗碗这件事,我真的是做了很长时间的实践。最近几个月我开始洗碗,而在此之前我几乎从来不洗碗。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开始很认真地洗每一个碗。过去,如果我偶尔洗碗,要洗的碗特别多,包括勺子,筷子,锅,盘子等等一大堆,我就会觉得很焦虑。念头完全不在洗碗上,而只是想尽快把碗洗完。我最近几个月洗碗的时候,把洗碗当成一种修行。脑子里想的都是洗碗,慢慢的看着水流过,把所有的碗洗的很干净。随之我的心也变得安静。

所以几个月下来,我已经能够理解这句话了:保持正念,就从类似洗碗这样的事开始。如果我们能首先对洗碗这样的事保持全然的觉知,那么我们才更能消除对其他的事情的焦虑,比如刚才说到的堵车,航班延误,做其他的家务等。我们应该对自己所做的所有的事情,哪怕是以前让我们非常烦躁的事情保持全然的觉知。

有人说我不需要洗碗。其实有时候洗碗并不只是为了洗碗,而只是为了让自己更加安静。经常有心理学专家跟自己的病人建议,如果你心里烦躁静不下来,那么你去扫地,去刷马桶,目的不是为了做这些事情,而是通过做这些事情让自己心静。

假如你不需要洗碗,那么你总要吃饭吧,吃饭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同样可以通过吃饭来保持正念。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中庸》里有一句话,“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者”。意思是每个人都吃饭,但是很少有人能够真正体会吃的那个饭的味道。其实绝大多数的人在吃饭的时候都想着别的事情。一行禅师认为,我们在吃饭的时候就是要一口一口的吃,每吃一口都要去体会饭的滋味和吃饱饭的喜悦感。这就叫保持正念。也可以起一个大家都知道的名字----修行。

每一件事都是修行

 

有人会说“修行”这件事听上去太高大上了,跟我有关系吗?

当然有了,人世间的每一件事都是在修行。

书里举了一个吃橘子的例子。

禅师和吉姆一起旅行。当他们坐在一棵树下分吃一个橘子的时候,吉姆掰了一瓣橘子放进嘴里,在还没开始吃之前,又掰好另一半准备送入口中。他几乎意识不到自己正在吃橘子。(我们每个人平时吃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禅师对吉姆说:“你应该把含在嘴里的那瓣橘子吃了。”吉姆才惊觉自己没有在正念的状态。专注于吃橘子的每一瓣,才叫做真正会吃橘子。

后来吉姆因为反战入狱,禅师写了一封短信给他:“还记得我们一起分享的那个橘子吗?你在那里的生活就像那个橘子。吃了它,与它合为一体。明天,一切都会过去。”这就是正念的奇迹。

这件事特别像文革的时候发生的一件真事儿。一位非常有身份的女居士在文革的时候被剃了阴阳头,当众批斗,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对她进行羞辱。这位女居士虽然学佛多年,但还是难忍如此大辱。和其他很多人一样准备自杀。有一位姓贾的大师当时给她的关押地递了一张纸条。这位女居士看了纸条之后豁然开朗,开始淡定坦然地面对那些困难,安然度过了此劫。这个纸条上只写了七个字,此时正是修行时。

如果我们遇到了那些不可避免的烦恼的时候,我们能不能告诉自己:此时正是修行时。告诉自己保持正念,坦然的面对这些困难和焦虑。

有人说,我可没有时间修行,跟那些寺庙的僧人相比我还有家庭还有工作,怎么可能拿出时间来修行,来保持正念呢?

在这本书里一行禅师告诉我们,修行最有效的地方就是在家里,第二是工作,第三才是寺庙。生活当中的每一件事都是修行,甚至包括我们刚才说的吃饭,洗碗,更别说人生的每一次快乐,每一场痛苦了。

我们在保持正念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不要被情绪所左右。我现在做得也不够好,但是我养成了一个习惯,生命中没有特殊的日子。每一天都是过节,表现在从来不过节。对,没错,每一天都过节,表现在从来不过节。

如果你的人生当中有比较重要的日子,那说明你已经有了分别心。既然有重要的日子,就有不重要的日子,节日毕竟是少数,就说明你不重要的日子更多。

所以对我来说就算是春节,也和平常日子是一样的。今年春节,除了白天必要的走亲访友之外,每天晚上,我都只做几件事儿:看电影,读书,锻炼身体,每一天晚上只吃小半碗小米粥加咸菜。其实我平常晚上也是这么吃饭的,我把过节的每一天,都当成平常的日子来过。我也几乎从来不送礼物,因为如果有喜欢的东西,平时早就买了。一旦很重视过节,真的说明你平常的日子不好过。我力争让自己享受每一天。

假如,你有一瓶特别特别贵,特别好喝的酒,一般人会说等到重要的日子我们再喝吧。但我不这么想,我想喝的时候会马上喝,因为我打开这瓶酒的日子就是重要的日子。对任何事物不要有分别心。

现在特别流行一个词叫活在当下。活在当下难道就是及时行乐?难道难道就是月光族?难道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现在花光自己所有的钱吗?未必,真正的活在当下就是刚才我们说的那样,仔细把自己的觉知放在当下正在做的事情上。你当下正在听我的音频,那就仔细听,你当下正在吃饭,那就好好吃饭。

想要保持正念有很多方法,有一种叫呼吸法。

深吸一口气,知道自己在入息
深呼一口气,知道自己在出息
入息长时,知道自己入息长
入息短时,知道自己入息短

什么都不去想,只是充分感受自己的呼吸。我试着用这种方法已经很长时间了,最初我只是把它当成一种减压的方法,没想到帮了我的大忙。我由于平常看电影读书看手机,导致用眼过度,所以有了一种病叫干眼症,就是没有眼泪,绝对不可能哭出来。大家知道,人如果没有眼泪的话对眼睛是很大的伤害。所以,干眼症患者经常会用一种人工泪液。大概是在一年多以前,我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开始尝试用呼吸的方法来保持正念,其他什么事情都不想,只想着我自己此时在呼吸。结果很短的时间内,我居然泪流满面。当然,这不是哭,只是生理上的流泪。后来我想其实这也有科学的原理,可能平常我的压力比较大,想问题比较多,所以造成了眼压比较高,当我把自己的觉知完全放到呼吸上时,压力瞬间减轻,自然就泪流满面。所以我没有滴眼药水,没有吃药,就用呼吸的方法保持正念,居然治好了我自己的干眼症。我终于体会到什么叫“正念的奇迹”了。即便是到了现在,只要我用这种方法排除杂念保持正念,我就会泪如雨下,非常管用。当然了,每一种方法都是因人而异的,我们的目的是达到彼岸,是让自己保持正念。如果你单纯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比如吃饭,洗碗,就可以保持正念,那么你完全可以不用呼吸的方法。

开悟就是饿了吃饭,累了睡觉

未来不迎,当下不杂,既往不念。

徒弟请教一位已经开悟了的高僧,说得道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啊?老和尚说就是饿了吃饭累了睡觉。徒弟问难道就这么简单吗?老和尚说,对,就是这么简单。王阳明也曾经用一首诗来说明这个问题。王阳明是几百年来大家都非常推崇的名人。有人说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半完人,那半个完人是曾国藩。两个完人有一个是孔子,另个人就是王阳明。这首诗是这么说的:“饥来吃饭困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意思就是,饿了就吃饭累了就睡觉,这就是修行,但是说给谁听谁都不信。世人还在挖空心思地去找所谓的神仙。这就和我们以前讲过的一本书很像了,那本书名叫《正见.佛陀的正悟》。还记得那本书里有一句话吗,世间根本就没有天堂,如果非要指出一个地方,那就是你正在坐着的位置。如果佛陀就坐在你的旁边,你们俩是好朋友,你所有的问题也都还要靠自己解决。

佛徒们建了好多寺庙,供养了好多佛像,我在普陀山还见过很多人叩行数十公里,就是走几步就跪下来叩头。这些貌似心诚的人也许并不明白真正的修行就是活在当下,保持正念。

如果不保持正念,主宰你的将永远是你的情绪,而不是你自己。

当我们愤怒时,我们自己就是愤怒本身;当我们快乐时,我们自己就是快乐本身。我们既是自己的心,也是心的观察者。所以,重要的不是驱赶或者执着于任何念头,重要的是觉知这个念头。

真实的心就是自我,也即是佛陀。所谓,明心见性。

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得道高僧,因此后半段很轻松的就给我们展示了一个难以企及的保持正念的专业高度。我知道很多人和我一样目前是做不到的。不过不要紧,修行就是一个终身的事情,正因为复杂,所以才有趣。抱定一个保持正念的态度,一切复杂都变得简单。不因为我们达不到目标就焦虑,而要体会和享受此刻精进的过程。

当我们再遇到那些不可避免的焦虑的时候,请让我们把所有的觉知都放到当下所做的事情中去,保持正念。没有什么事情能让我们焦虑,因为,此时正是修行时。

好了,我们今天这本书就讲到这里,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公众账号灵活读书,我们下一本书再见。

相关文章

  • “开悟”是怎样的体验

    现在有很多人容易焦虑。没有加薪焦虑,没结婚也焦虑,甚至堵车、航班延误、做家务活都会焦虑。 我们今天要讲的这本书有效...

  • 开悟以后是怎样的

    开悟后是什么样子 “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 开悟的人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样,依然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就像大海一样...

  • 什么是英语开悟,小汪老师来告诉你们

    英语“开悟”是一种什么体验? 什么是开悟? 开悟是一个不断“醒过来”的状态。 因为从我们还在娘胎里的时候,我们的大...

  • 如何做到1个月学英语抵3年--英语开悟

    英语“开悟”是一种什么体验? 什么是开悟? 开悟是一个不断“醒过来”的状态。 因为从我们还在娘胎里的时候,我们的大...

  • 开悟体验

    在被激怒的时刻要你立即收住脾气不发火很难做到,反过来让你在心平气和时立即发火使个小性子,如果不经训练也不容易,如果...

  • 禅的微光4

    有人问禅师:“没有开悟的时候,是怎样生活?” 禅师答:“吃饭睡觉。” “那如今开悟后呢?” 禅师答:“仍旧还是吃饭...

  • 坚持正确的坚持,美丽不期而遇

    记得周老师说过“开悟是一种绝望的状态,修行到绝望就会开悟。”这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里。 虽然还不知道开悟是怎样的感觉...

  • 什么是开悟?

    一切本为幻,都只是场体验的道具而已[微笑][玫瑰]。 觀电影 归于婴儿,开心玩耍。 什么是开悟?开悟就是破除了迷执...

  • !!!(心灵不孤独:如何做到没有头脑状态的静心,如何控制情绪,

    摘自心灵不孤独的“开悟很简单(我的开悟经历和开悟后怎样看世间一切)” 第29章,一个关于修行的寓言:老虎,狮子和小...

  • 开悟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开悟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或甚至是开悟这件事情是否真实存在? 关于这个宏观哲学问题,可以扯出一堆形而上的讨论,从道...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开悟”是怎样的体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fcg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