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二章:去彼取此
原文:
1.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2.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直译:
1.五光十色缤纷的色彩,容易使人眼花缭乱;喧嚣嘈杂的管弦之声,容易使人耳朵受到伤害;香馥芬芳、浓郁可口的食物,容易败坏人的口味;纵情骑马射猎,容易让人神志放荡狂乱;奇珍异宝,容易让人失去操守,行为不轨。
2.因此,圣人但求三餐吃饱肚子而不追逐声色犬马之娱,所以,应该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纯朴知足的生活方式。
我的解读:
本章揭示了“为腹”与“为目”的辩证关系,指出了物欲文明对人的伤害,便通过色彩、声音、味道、狩猎、稀有之物,对于人身性的种种伤害,进而导出自己的观点:沉迷于感官上的享受,会导致人们感触功能减退,会使人的品行偏离正道。老子提倡“为腹不为目”的生活态度,实际上就是把前一章的“利”和“用”关系归集到人体科学上来,表明了老子以“道”为本的认识论。
在佛教中,人类的感觉器官被具体分成了六类:眼、耳、鼻、舌、身、意。这六个器官分别感知着色、声、香、味、触、法六种尘世境界,正因为感知了这六种境界,所以人来产生了喜、怒、哀、乐、忧、思六种意识。这六种意识使人们平静的内心充满了无限的欲望,当欲望得到满足,就会欣喜若狂,当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一直意志消沉。所以老子警醒人们追求享受要适可而止,不可无限制的满足自己的贪欲,他希望人们丰衣足食,实现内在恬淡宁静,而不是追求外在私欲的满足。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面对物欲横流的外在世界,很多人无法抵挡物欲的诱惑,从而不惜代价地来满足自己的声色欲望,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堕落消沉,甚至走上灭亡的道路。真的需要静心聆听老子的教诲。
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了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集团和以德奥为首的同盟国集团,在主要战区展开的生死搏斗,这场战争,各方都大量使用现代化战争装备,以给敌人最大的杀伤,战况空前惨烈,人员伤亡惨重。
那就是由于德国看到英、法到处占领地盘,看得很眼红,想从英国和法国这两个恶霸手里分一杯羹,而英、法的利益受到刚刚崛起的德国的挑战,自然肯定不能坐视不理,再加上俄国和奥匈帝国之间的矛盾等等,于是一战也就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空前的浩劫,给参战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大战历时4年,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伤亡人员3000万,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真是可悲啊!
2016年8月份,女儿陪着我去澳洲旅游,那一天来到了向往的大洋路。大洋路就是为纪念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士兵修建的,其实参与建设的人大多数都是退伍的参战老兵。
大洋路( Great Ocean Road )西海岸蜿蜒伸展,有的是在悬崖峭壁上打出来的,沿途散落着一些海岸城镇和渔村。这条路于1919年开始动工,1932年全线贯通,从南太平洋一直到印度洋600公里,能够想象在那个困难的年月里,没有先进的设备,人们是在用怎样的毅力和勇气工作着。
我站在大洋路上,极目远眺一望无际的太平洋海面。蔚蓝的海面上,那闪闪发光的浪花,海浪有节奏地一波接着一波拍打着岸边的礁石,绽放出无数纷飞的礼花。大海有时像一头咆哮的猛虎,汹涌澎湃,掀起阵阵狂澜,汹猛的海浪不时拍打着礁石,它溅起一片片晶莹的浪珠;有时又像一位温柔的妈妈,让海浪欢快的跳跃。海水深不可测,不知道深深太平洋底曾让多少人深深伤心啊?
沿着大洋路,我们的车开了7个多小时,我绝对坚信,在修建到终点的时候,12 门徒岩的出现,沉船谷的震撼,是上天对这些劳动者的祝福和鼓励,我也能想象出当这一神奇的景象出现在修路者面前时,他们的欢欣鼓舞和欣慰。巨浪翻滚着彩色的浪花,用劲儿的拍打在礁石上。低调地展示着自己的力量,好像在默默地向我们诉说,就是这样日复一日的冲刷,才有了伫立在蓝色海洋中的鬼斧神工之作,所以如今只剩下8块了。
我这样漫步于太平洋海边,体味海的气息,海的深情,海的心怀。而海的潮汐,总这样带着豪迈与激情来回冲撞我的心声。今天,学到《道德经》第十二章:去彼取此。更是心潮澎湃。但愿世界多一些太平,多一些知足平静,象太平洋海纳百川。世人不要再有争端,不要再有战争了。
今天虽又回到现实的工作中了,而那几天在太平洋海边冥想的美,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留存在我的心里一一我想,在人生的某一天,我会在某个闲适恬静的清晨,回想起,曾经在地球那一端的日子。心中便会有无比的满足,深深感受到:人间有味是清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