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心学(二)

作者: 冰心如玉君自明 | 来源:发表于2022-04-21 23:32 被阅读0次

    ①心:

    心是什么,就看到什么;心里装着什么,就吸引什么;把心清空,你就清净;把心重塑,即是新生。

    一念邪恶,则万恶被你吸引而来。

    一念善心,则善意与你共鸣。

    一念怨气,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一念美好,收获美好。

    克己修心,止于至善。

    用“魔”的渴望之心来创造,用“佛”的慈悲之心来利他。

    ②道德:

    道,是宇宙间存在的普遍真理,是世间一切相对真理之总和。道大至无穷,小至极限,宇宙万物,无一不包。道不是固定的某一个真理,ta是整全、无限、合一的。

    道可以说出来,但是一说出来总有局限,无法说完整。故而老子才说:“道可道,非常道。”

    德,同“得”,就是你得道了多少。真正的德,就是你懂了,掌握了多少道并且能够去实际行动。

    道是隐,德是显;道是理论,德是实践;道是看不见的,德是看得见的;道是体,德是用。道德不分家,有德就是有道,有道自然有德,体用一如,道德本一。

    知就是行,行就是知,知和行是一回事。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与行的关系,如同一吸一呼,一个完整的呼吸过程。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知行合一,方为真知。

    ③自然:

    有要求就是攀缘,包括意念,不属于自己的,都不能强求。过于执着者失,妄想强为者败,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人,只会和同类的人在一起。圈子不同,不必强融,强融也没用。

    爱什么样的人,就去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是怎样的状态就会吸引怎样的人,你的频率是什么,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和你在一起。

    你喜欢蝴蝶,不要去追它,你去种花。

    你喜欢一个人,不要去追他,提升自我价值和人格魅力,让他主动来追你。

    总之,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一切靠自己。

    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真诚仁爱,诚实守信,无欲则刚。

    当我们去除一切私心私欲,一切为他人着想,全为了别人的时候,事情往往会进展的特别顺利,因为无我利他顺应了自然规律。做了之后要放下(忘记),归于空,常空才能常清静。如此,我们就会收获内心真正的平和与自由。

    ④欲望:

    恐惧的来源是想得到,是害怕失去,是欲望。如果被欲望束缚,就会患得患失,颠倒梦想,就会求而不得。人痛苦的根源就是各种贪欲。

    贪欲,是过度的欲望。凡事适度有益,过则成灾,去除贪欲,方能心无挂碍一切自在。

    无欲:少则得,多则惑。无欲不是一点欲望没有,而是既不纵欲也不禁欲,满足自己基本欲望需求的同时防止过多的贪欲,便是生命最好的状态。

    ⑤良知:

    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对善恶是非的区分,这个能够区分善恶是非的本体就是良知。

    良知是每个人生来就有,本自具足,而且是永远存在的,不需要通过后天的学习,所以说良知是我们的本心、本性,也是我们为人的根本,是存在于人心灵当中的天地万物的纲。

    简单来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明辨是非善恶的“尺子”,这把“尺子”就是良知。

    良知能知善知恶,知道作为人,何为正确。

    良知是一种内心的坚定,是有所为必有所不为的内心准则,是一种由心而发的自我约束。

    良知是本体,致良知是功夫。这个功夫不仅要自觉地去意识良知作为本体的存在,还要将良知在生活当中表达出来。

    致良知用一句话概括——事事对照良知(良心)判断和行动。

    没有了私心私欲,自然能够区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生活会变得更美好,生命也会因此而焕发华彩。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遵循内心的良知,做你认为对的事。

    ⑥知行合一:

    灵感从积累中产生,而非偶然。因此,积累是必要的。但这种积累并不是盲目的积累,而是你清楚自己的方向、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你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然后有针对性地朝着这个目标不懈地汲取一切有价值的养分,最后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达成质变,完成了你的心之所向。

    从外界(书中、视频中、老师、专家、权威人士口中等等)学到的原理原则(道),被我们的心所感知到或者说认识到(简称“知道”),就已经转化为自己内在的东西了(心即理),然后把这个内在的道做出来,就是德。

    如果光“知道”而不去做,那些东西并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而被自己真正吸收,那“知道”的东西就烂在肚子里了,充其量也只是一堆大道理,并没有实质的价值。

    很多人都说:“你说的这些大道理我都知道。”有的甚至还很不屑,实际上是不知道,而且悲哀的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因为如果你知道的东西不能帮你解决实际问题,不能应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美好,那你知道的东西毫无意义。

    真理可以外求吗?当然可以外求,但那些外求的东西,你要穷其至理,真正把人家说的东西弄透,然后通过自己的实践发现,哎~确实是这么回事,你真正做到了,这个时候才是真正属于你的“知”,也只有这样的“知”才是真知。

    学习的目的不在于“知”,而在于“用”。

    知道及做到,心动及行动,最后成功做到了,才算一个完整的知行合一的过程。

    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不断升华自己的“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化繁为简,再用这“新的理论”指导实践。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以知促行,以行成知,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干兴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实践心学(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fhge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