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闲话电影』电影漫谈简书电影院
《起跑线》:真相,远比你想的残酷

《起跑线》:真相,远比你想的残酷

作者: 代西的旅途 | 来源:发表于2018-04-07 18:44 被阅读0次

在高校研究生生存状况再一次引起大众关注的同时,影院内上映了一部讨论“印度教育资源分配”为主题的电影——《起跑线》。

印度影片给人最为深刻的是歌舞,其次是标准化的套路。从引进的几部阿米尔汗的电影中可见一斑。这部电影同样包含以上两个元素,通过单线条叙事的方式将印度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用略带戏虐和讽刺的方式娓娓道来。

影片主要讲述一对以经营服装为主的商人夫妇在为女儿选择幼儿园的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影片从头到尾的主线非常明显——为了女儿上更好的幼儿园。在寻找幼儿园的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冲突,从最开始因为德里文法学校需要家长住在离学校三公里以内的地方而选择了搬家,到为了让小孩能够通过面试而采取了全方位的包装和培训,再到学校因其商人的职业而未能录取小孩,男主决定铤而走险选择通过获得“贫困生”资格的方式(RTE)来获得名额,而因此他们也搬入贫民窟。

也正是这段体验,让男主体会到穷人的不易。最后,男主小孩顺利获得录取德里文法学校的资格,但善心大发的男主却想将“偷”来的权利还给贫民。影片的结尾,男主一家愉快的将自己的小孩托付给了公立学校。

很套路,但却让国人非常有共鸣。问题折射的是教育公平问题,在今天教育资源同样稀缺的中国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很多人说从这部电影中看到阶层固化对中下层民众的影响和担忧,并感慨为什么中国拍不出这样的电影。

到这里,如果你都认同片中的理念,那么你可能并没有看到这部影片,这部影片的真相,远比你想的要残酷的多:这部电影的主旨是对于印度政府低效、腐败、无能的批判。

怎么说?

(一)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讨论一下这部电影最大的硬伤——不尊重真实世界的逻辑,刻意脸谱化人物形象。

影片中,让我感觉最不舒适的就是刻意的堆砌优良美德(如善良、仁慈、憨厚)于穷人的形象中,与此同时,刻意的堆砌丑恶的嘴脸(如势力、自私、傲慢)于富人的形象中。

我理解电影刻画人物的需要,营造出一种反差较大的效果无疑会让冲突更加明显,让电影更易于理解,主题更加鲜明,但过分的反差却让人感觉不那么真实。

试想,富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富人,没有优良的基本品德,不懂得与人协助怎么可能让其聚集大量的财富?不否认富人当中有傲慢、自大的,但我想那都是小部分,真正富裕的家庭,教养都不会太差。

那么穷人也是一样的道理(虽然印度种姓等级制度严格),拥有善良、仁慈的心,再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改善家里的经济状况,而不至于说出我家里世世代代都是穷人这样的论调。

所以夸张的脸谱化角色形象,会让观众的感性迸发,但千万别忘了理性。

(二)

回到问题本身,大家在讨论这部电影中关于学校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同时,似乎遗漏一个关键前提——私立学校。

从影片一开始,男主和女主为女儿找学校时就强调了当地最好的五所学校都是私立学校。

什么是私立?私立,即是由个人开办的学校,学校以什么样的方式招收人才,选拔标准都可以是学校董事会说了算。

正如男主最后在剧场中演讲说的一样,他发现学校的董事不只是为了教育,他们也是商人。对啊,他们就是商人啊,人家是私立学校,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标准去选择学生,至于他们的选择标准是否正确,市场会反馈给他们,自负盈亏就是了——办的好可以成为百年名校,办的差一两年可能就招不到生源而倒闭。

可能有人会问,那这不是违背了教育的本意吗?

教育的本意从来都是教育人成为独立的个体,成为价值健全的个体。这一点从没有变过,只不过,这些可以在公立学校中体现和表达。对于私立学校而言,还有比这更为重要的事情。

万维钢老师在《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和常青藤的绵羊》一文中提到过,全美顶尖的私立大学最为关切的是声望,是资金,是校友捐赠。他们必须服务好自己的股东、校友才有可能获得持续的资金,将学校这个产业继续办下去。

美国尚且如此,何谈印度?

(三)

明白了这个基本前提,我们再来看看网络上大家对于学校的指责。

大部分人从电影中看到了教育的不公平,认为凭什么富家子弟就可以进好学校。但他们忘了前提,好学校不等于私立学校,只不过影片中所表现的好学校基本上都是私立学校。那么私立学校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标准招收学生,不应该受到指责。私立学校的管理者只需要做到为经营负责,承担因选择学生而带来市场上的风险就是了。

与之相对应的是公立学校的破败不堪,更讽刺的则是男主女主决定承担对于公立学校基本设施的捐赠。朋友们,你以为这是表现男主女主宽大仁慈的心吗?

并不是,这只能证明印度政府的腐败无能。

公立学校本来就应该是纳税人将钱交给政府然后惠及到各个社区和学校的基础教育场所,那么破败不堪的教室,纳税人的钱都去哪了?

谁知道呢?反正不是流向了教育,富人家的孩子,中产阶级家的孩子,甚至是穷人家的孩子都不愿意到公立学校读书,挤破头都想往好的私立学校去,这件事并不能从中看出教育的不公平,只能够说明政府的腐败无能,不能将基础教育提高到一个让人信任的水平。

影片的最后,男主一家将小孩送到了公立幼儿园更是极大的讽刺,也是我认为全片最为搞笑的一个点了。

(四)

肯定有人会说,虽然印度是如此,但是从影片中还是能看到很多中国教育的影子,何况中国的大部分教育场所都是公立学校为主。

没错,中国的学校教育资源基本上公立学校,在这一点上中国政府算做的非常不错的。但是依然存在熬夜排队等名额、天价学区房等事情的发生,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就要说到教育资源的有限性了。好的教师,好的学校总是有限的,那么作为公立学校更难做到公平。于是乎,为了维护公立学校保证公平的完美形象,很多学校采取了最古老的衡量公平的方法——抓阄,也可以说摇号,这就是你经常可以看见新闻里某某学校摇号选择学生。中国庞大的人口数量真的需要很多年去消化资源分配的问题,教育资源便是其中最为尖锐的问题之一。

那像中国这样的,大部分教育资源都抓在政府手里的就是最好的方式了?

当然也不是。这种没有市场竞争的行业也非常容易滋生腐败,权钱勾结在一起,就有了后门可走。也因此你总没听说过哪个领导家的小孩在差学校的,就是这个理。

(五)

进而我们可能会思考,社会上什么样的形态是最健康的教育体系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明确的是,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从我们出身的那一刻开始就是如此,你能做的尽自己所能,调配自己能够调配的资源,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生活。不应该像影片中描述的如此“矮化”富人形象,要知道富人字所以为富人一定有他厉害之处,你要做的就是不断像优秀的人学习,而不是“仇富”。

也因此,没有所谓的绝对的教育公平。

如果你认同这个观点,那么我想说,就目前世界范围而言,欧美国家教育体系确实是发展的比较好的地区。

你可以发现,在欧美国家,顶尖的学校似乎总会被几所私立学校说霸占(纵然私立学校的录取规则也非常苛刻,对穷人不利),但他们依然有非常好的公立学校作为支撑,而这些公立学校教育不至于像印度电影中所表现的如此不堪,他们能够保证你完成正常的大学学业,甚至是研究生。但是如果你想去“常青藤”名校,那么你必须接受他们苛刻的录取条件,因为在西方人眼中看来,这些一流名校就是精英教育,你就得德才兼备,家庭教育良好。

这不公平,但正如前文所说的那样,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所谓的绝对公平,我们能做的就是奋力向前,顺应时代!

相关文章

  • 《起跑线》:真相,远比你想的残酷

    在高校研究生生存状况再一次引起大众关注的同时,影院内上映了一部讨论“印度教育资源分配”为主题的电影——《起跑线》。...

  • 真相,远比你想象的更残酷

    周末的晚上,没有能比上冬日躺在暖和的被窝看电影更舒服的事了。《看不见的客人》出现五个案件的“真相”,每一个都是那么...

  • 两人情感

    爱情的真相远比你想象的残酷,成熟的男人都懂得,认错是小事。失去她是大事,而那些真的不在乎对方的人,才会在吵完架之后...

  • 生活的真相远比你想的残酷,所以需要勇气

    许多人向往着这样的家庭状态:父亲优秀,母亲慈爱,儿女双全,正处在活泼明媚的青春期。然而,这看似平淡普通的幸福生活下...

  • 爱情的真相远比想象得残酷

    爱情是人类感情中最复杂美妙的一种感情,为了爱情每个人多少都干过一些傻事,为了爱情,我们曾疯过、傻过、痛过,或多或少...

  • 闻珏晞:8.30现货黄金走势分析,高位横盘怎么操作?

    闻珏晞在这里有句话想送给投资朋友们,时机永远比蛮干要重要。黄金市场永远比你想的要复杂要残酷,但是又比你想象的要单纯...

  • 2017-10-09

    生活远比电影更加残酷

  • 远比

    世界远比你想象的大,你远比你想象的孤独

  • 长沙中考远比你想象更残酷

    长沙中考终于尘埃落定。 100天的紧张复习孩子们无论是体力还是精力都被大量透支,想起陪伴女儿学习的日日夜夜,辛苦是...

  • 每一段经历都是你人生的财富(17)

    世界是两面的,这个世界远比你想象的要美好,也比你想象的要残酷。 在没遇到事情的时候,你对这个世界是充满爱的,但并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起跑线》:真相,远比你想的残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fny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