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已死,娱乐当道

作者: 股市V神 | 来源:发表于2017-02-20 09:20 被阅读858次

写作,就是脱光衣服,在太平洋中间裸泳,与孤独为友,与时间为敌。

                                                                                                                  ——疯子

从你拿起那支笔想写作开始,你已经染上一种“病”——爱上独处,爱上思考。

写作,是一个主动和“孤独”交朋友的过程,你会爱它,你会恨它,最后你也会离不开它。

你想破蛹成蝶,就要耐得住寂寞。

看的人

文字,不像图片、视频那样具象化,传播快,对创作的人是考验,也是磨炼。

可是,好的文学作品、深入人心的文章,最后往往是以文字的形式传承、沉淀下来,而一些什么文学作品改编电视剧、电影,最后出来都是吐槽点满满。

图片、视频的视觉享受来得快,也去得快。酣畅淋漓过后,又是一片脑子空白。不过,这恰恰迎合了生活快节奏下的现代人口味。

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

一个中国诺贝尔获奖者的关注度远远不及一场明星的婚礼;一个武亦姝也唤不醒生活麻木人对诗词的热爱···

但我们也不能怪这个时代,历史只是顺应潮流在推进。对流行的东西,我们也只是三分热情地随波逐流,谈不上爱。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很多人只是觉得有哲理、为了耍酷纷纷效仿狄更斯的名言,但没多少人深知其义(包括我),也无人像这位大师一样代表了一个时代。

鲁迅、张爱玲那个人人捧着书读的年代已过去,现在换来的是人人捧着手机,要么面无表情,要么在傻笑,连小孩都无一幸免。真心不想看到这代的小孩长大后,戴着厚厚的近视眼镜,除了玩手机,什么都不会,丰富的人生经历谈何体验?

看到身边很多人沉迷于手机,无法自拔,要么玩游戏、追肥皂剧、脑残追星,要么为了工作挣钱,手捧手机,苦苦奔波。能有时间,静下心来看书、思考,已经成为一种奢侈的“贵族”运动,少数人坚持的爱好。

看书的人少了,但文学,是不是就死了呢?

问这话的人,要么是天才,要么是疯子。

刚好,我是疯子。但我知道,文学,就算是死,也不是死在我这样的小人物手里,而是死在拜金主义风行的功利社会里。

我,现在只是在文学路上的一只萤火虫,一根蜡烛,静静发着自己的光,也不吹灭别人的灯。

如果力所能及,我还想照亮、温暖一下文学路上的同行者,鼓励他们坚守着这个可贵的梦。愈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愈见难能可贵。


写的人

和很多写作者交流、和看了他们作品之后,发现有一部分写作者都犯了文人通病:

1、自负

没几部拿得出手的作品,就自诩为作家。用营销策划手段,加了很多头衔,却没有一个让人记住的点。很多人口上说着爱好文学,宣喊着要写出传世的作品,可自负、贪名图利的人,又怎么能静下心写东西呢?而我喜欢的作家三毛一直只认为自己是文字爱好工作者。

2、自恋

很多写作者太过于自恋自己的文章、作品,(我以前也一样)无可厚非,每一本书,每一个字,都如同写作者的亲生孩子。但闭门造车,只会生出歪瓜裂枣。只是一味地迎合别人口味,尽写一些自嗨型的矫情鸡汤文。

要突破自己思维局限的圈子,客观来看自己写的东西,真的可读?真的可以给人受益吗?可是,没多少人又有这样的反省力,和勇气。

3、看不起同行

这可能也是自负留下的祸根。不愿意读同行同龄、小辈的作品,只沉醉在自己落后思维难产生出来的一本本滞销书里。我只想这些老古董说一句:前辈,回头看看,一群群天才在后面追赶呢。就像李敖说的一样:“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后浪风光能几时?转眼还不是一样。”


反省

我也是常常反省自己,切不可无才傲物,时时提醒自己不能活在自己小世界里,视野要放在更广阔的天地和人文艺术。不能让年龄、生活环境、阅历束缚了自己的思维,时刻在与自我、愚见做斗争。

我深知自己阅历浅,又是理工科出身,文笔功底自愧不如人,每天提醒自己要多学一些新知识,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交流、虚心学习。

万万不可像那些无真才实学,却整天无所事事的沽名钓誉者一样,把鸡汤当成人生体验,把勾心成功学当成智慧。

如果写作的人都这样,文学不死,才怪。

难怪有人说:年轻的一代,是垮了的一代,是被手机坑了的一代。

不管文学最后死不死,但一个人如果没了童心、没了爱心、没了好奇心,那Ta就真的“死”了。

获取授权

相关文章

  • 文学已死,娱乐当道

    写作,就是脱光衣服,在太平洋中间裸泳,与孤独为友,与时间为敌。 ...

  • 文学已死

    曾有记者采访《三体》作者刘慈欣,问他怎么不争取一下茅盾文学奖。大刘用坦率而又略带木讷的表情说:1.根本没戏的,人家...

  • 严肃文学已死?

    当我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女朋友正在身旁刷一个点赞过几十万的小视频。视频大概讲一个穷小伙一本正经地对一有钱人说...

  • 娱乐至死,上帝已死

    娱乐至死,上帝已死 / 因为最近的疫情冲击,大部分人只能蜗居在家,于是新一批的娱乐形式在网上兴起,数据显示,视频平...

  • 娱乐至上,文艺已死

    从现在看将来,将来所出现的事物及结果,必将是决定于现在已出现的征兆。 观察目前的年轻一辈与中年人,有一个征兆相当明...

  • 轻慢不得

    图文/刘 潮 谁说文学已死 谁说诗歌已亡 我看文学未死以先 说这话的人早已消亡 除去世俗的迷雾 我看诗歌依旧闪光 ...

  • 对罗兰·巴特“阅读文学作品应保持作者已死的阅读态度”看法

    对罗兰·巴特“阅读文学作品应保持作者已死的阅读态度”看法 罗兰·巴特特出“作者已死”的概念,作者未死即文本的意义由...

  • 昏昏噩噩 娱乐当道

    梦媛 经纬 近段时间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走进了我们的视线,也引起了一阵讨论热潮。 诸如:4月10日亚裔乘客被美联航暴力...

  • 戏子当道,娱乐至死?

    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 ...

  • 文学已死?看看他们是如何说的。

    01 在现代社会中,经常有人感叹“文学已死”,还有学者研究“文学已亡”这样的选题。 据2019年《京东大数研究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学已死,娱乐当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fus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