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文社科辩论咖
对罗兰·巴特“阅读文学作品应保持作者已死的阅读态度”看法

对罗兰·巴特“阅读文学作品应保持作者已死的阅读态度”看法

作者: 果冻_jelly | 来源:发表于2018-06-22 21:59 被阅读13次

对罗兰·巴特“阅读文学作品应保持作者已死的阅读态度”看法

对罗兰·巴特“阅读文学作品应保持作者已死的阅读态度”看法

罗兰·巴特特出“作者已死”的概念,作者未死即文本的意义由作者决定,作者未死使读者作为一个开放的主体,回归到文学活动中去。

首先明确,作者写文学作品的真正目的与读者解读的冲突矛盾。阅读文本的解释权在于读者的意义。理解作者的真正意图有没有对读者的真正目的有所帮助。读者为什么要去阅读文学作品,读书的意义真正是为了什么。文学作品能够流传下来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其次,思考阅读,首先思考作者,读者,文本这三者的关系真正是什么。

作者创造文本,传统意义上讲是“父与子”的关系。这时作者有着很重要的,不可代替的作用(解构性文学中否定作者的必要性,强调文字的魔力)。作者在创造文学作品的同时,总会有其赋予文本的意义。一旦这个文本固定,作者所表达的自身价值已经固定。就是说作者目的明确,文本被作者赋予的价值在作者这里来看是不变的。

读者的目的分两种,单纯的想要与作者沟通,理解作者的感受(拓宽认知边界),或为,单纯为了在文本中看到那个自己(找到情感共鸣)。究其本质,这两者的最终的目的还是想要对于自己有着更大的帮助。这时有两种途径,贴近作者或者单纯从文本入手结合其他解读文学作品。这时候,如果与作者意图相违背,作品原本的价值就会丧失。这时读者所得到的其实是另一种新的价值,与原文本不同的,但更贴近自己的价值。这就是读者进行的二次创作。

这其实也是文学作品能够流传下来的原因(单一的不能流传下来,对于整个文化多元的好处)。每个时代不同,每一个时代赋予这个文本新的意义。如果当一个文本在一个新的时代没有与这个时代相关的解读,文本的价值会变得很低。即作者最初的那个价值,这时只能把它放在博物馆表示对文本及作者敬畏。对于读者本身没有任何的直接的帮助。(不能共情,不能拓宽认知)

阅读文本时,文本一定会给予你一个环境,让读者去解读作者的本意。就是说如果我写一本书,我一定是想要告诉你某些东西,或者让你有某些体会的。这时割裂作者的立场一定会影响读者体会作者。但这时往往会产生新的解读。(最短的诗  顾城的《生活》  网。  )人不同,理解不同,角度不同。从作者角度解读的优越性是什么?单纯理解作者。但这时候,隔离作者,有没有可能转化角度?举个例子,一个学生看到会想到学校,作业就是那张网,但这个学生换个角度,从他父母的角度解读,这个网就有可能是经济压力,再从这个学生老师的角度,学生们的淘气......当一个人从不同角度解读都会得到很多结果。不以作者为权威或许可以得到更多的视野拓宽的可能。(具有思辨精神)

解读《西游记》,对于一个人,小的时候可能看到的是猴子打妖怪。长大后理解到了生活的磨难,生活的坚持,希望。再后来,解读到的,有可能是人生看破一切的豁达,看到宗教之争。但若先入为主带入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可能便是束缚。而结合自身解释,有可能不是那么对,但合适自身。

如果看文本只是为了合适自身,阅读能不能达到其目的?能不能打破所谓的自我舒适圈?这个问题完全根属于读者本身。首先打破自我不一定是好的,其次能否打破自我,更决定于个人思考深度与思维模式。看文本的同时,接受到的点,更多的是与自己主观看法相同或相悖的。相同的会产生共鸣,不同的则会引起思考。(人本能会接受与自己意见相同的,反驳与自己意见相反的)

所以你看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已经“死了”……

相关文章

  • 对罗兰·巴特“阅读文学作品应保持作者已死的阅读态度”看法

    对罗兰·巴特“阅读文学作品应保持作者已死的阅读态度”看法 罗兰·巴特特出“作者已死”的概念,作者未死即文本的意义由...

  • 略谈文本解读

    文/江寒园 我们之前解构《低俗小说》时引用过罗兰巴特的一句话“作者已死”,那么这句话该怎么理解? 所谓“作者已死”...

  • 作者已死,读者该如何?

    多年之前,罗兰.巴特提出:作者已死。就像尼采提出上帝死了一样石破天惊。既然作者已死,那么读者无论怎么样读都无所谓了...

  • 《人间失格》有感

    罗兰•巴特曾说:“作者已死。”意为当作者将作品分享给大家的时候,作者的感受对读者已经没有影响了。《人间失格》是大宰...

  • 从辩题解析看聪明人的思考方法

    【无能君路过】第12期辩论赛辩题投票辩题1正方:读文学作品,应抱持“作者未死”的态度;反方:读文学作品,应抱持“作...

  • 罗兰·巴尔特《明室》

    在看了罗兰巴特的《明室》后,被里面的观念所触动,罗兰巴特虽以个人视角阐述了关于对摄影的看法,但其中抛开了一些我们人...

  • 王小波谈“我写黄金时代”

    王小波说这篇小说,写了很长时间,好坏交给读者评判。这句让我想到了,罗兰·巴特说的一句话——作品诞生,作者已死。(关...

  • 自我主体的身份危机 ——解读罗兰.巴特《S/Z》

    在《S/Z》一书中,罗兰.巴特对巴尔扎克中篇小说《萨拉辛》做了颠覆性的阅读和重构。书中对小说中人物的探讨,具有典型...

  • 大飞哥乱翻书

    2015/11/15 回头想想,初中高中,那些文章的意图好处什么的,连作者都回答不出来,不也是罗兰巴特说的"作者已...

  • 读书营day19|个人终身学习&团队共同学习

    个人终身学习的极致阅读法——同主题阅读法 001 保持中立态度 在做同主题阅读时,会同时看好几本书。每本书的作者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罗兰·巴特“阅读文学作品应保持作者已死的阅读态度”看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kpl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