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你想吃什么”
“随便吧,什么都行”
在快下班的时候,妈妈打来电话让我“点菜”,每次我都很头痛,只点“随便”这道菜,因为我也不知道自己想吃什么。
其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场景,小到明天穿那件衣服、假期怎么安排;大到上学选什么专业、毕业后选那份工作、结婚后要不要早点要孩子等,好像生活永远有数不尽的问题让我们去解决、去面对。
这都些问题要不然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要不然是在必须抉择的最后一刻匆匆选择;要不然是在别人那里得到了解决;可是我依然害怕这些问题,依然恐惧生活在下一刻会给我难以解决的问题。
直到我遇到了《哈佛的六堂独立思考课:精英们都在学的自我意见件立法》这本书,我才发现原来我害怕的困惑,是因为我不会独立思考,所以就没有独立解决的能力。
这本书是由日本作家狩野未希所著,他将美国哈佛大学提倡的“思考”要诀具体化,并结合东方国家与欧美和国家在教育模式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提出了“为意见找依据”“推敲自己的想法”等六个步骤,来建议属于我们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我尝试用书中的观点来思考,帮助自己很好的解决了几个生活难题,大致的观点如下:
一、建立自我意见
从小到大,习惯了各种事情都是在家长安排下进行,记得在高考报志愿的时候,父母强烈的要求我报考教育专业,原因是教师工作稳定,一个女孩子有个固定收入就可以了。
从父母的角度考虑,他们的选择没有错,父辈都是认为稳定是人生最重要的,是他们那个年代特有的思考模式。
可是对我来说,我大学四年过的很辛苦,因为我不喜欢当众说话,而教师需要站在讲台上面对几十个学生讲话,所以我最怕的是教法课。
为什么我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呢?因为我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专业,我已经养成了什么事都是父母帮我做决定的习惯,我很少自己去思考,所以只能是听从。
因此建立自我意见很重要,有了自己的想法,才能独立思考,才能遇事自己做决定,而不是被动听取被人的意见。
二、深入理解问题
有一段时间我很困惑,那个时候我刚生完宝宝在修产假,我独自带着宝宝住在老公家,老公又远在外地工作,时间久了和婆婆、小姑子难免会有摩擦,我有没有及时的疏导,日积月累,就和老公在电话中爆发了战争,我难过的想离婚。
一天,我给一个很好的朋友聊了我的想法,朋友说:“你要想好这几点再做决定:第一,你们发生争吵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第二,你离婚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第三:你做好了离婚后的生活安排了吗?”
这三句话问的我如梦初醒,是啊,我根本就没有认真的思考我和老公矛盾的原因,没有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解,就草草的以“离婚”这种消极的方式来解决。
《哈佛的六堂独立思考课》中也提高,面对问题,要进行深入的理解,查看自己对这个问题理解的程度,然后罗列出来,对于不能理解的地方,,再想办法去消除。
有了充分、正确的理解,就不会做出武断、草率的结论和判断。
同时还要学会区分“事实”和“意见”,“事实”是某种客观存在的事物,是能够用证据证明的;“意见”是每个人思考后的想法和观点。
如“听说我们经理辞职了”,事实是经理递交了辞职信了吗,意见是这句话是谁说,是讨厌经理的人故意造谣的吗?
拥有独立思考能力,才能学会区分“事实”和“意见”,减少生活中的不必要的麻烦。
三、多角度思考问题
今年年底,我所在的X区年底就要开通地铁了,受别人的影响,我和老公一直在纠结要不要把远在郊区的房子卖掉,拿全款在靠近地铁的地方再买一套,当是一直在纠结要不要这样做?
纠结了一个周后,就去找房产中介,中介说赶快买,等地铁开通后还会升值;看了几套房子,也不太满意,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就这样两个月过去了,房价一直在涨,但也没有想象中升的那么快。
我和老公决定是时候要解决这个问题了,我们拿了一张A4纸,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利弊:
从房产中介角度:他们期望我们买,这是他们的工作任务;
从地铁开通角度:早些年,我们所在市的其它区也陆续开通了地铁,从查到的相关信息显示,在地铁开通对房价的有一定的影响,但不会特别大。
从X区角度:我们所在的区面积不大,即便是郊区,开车上班也不会超过30分钟,所以房子在哪里对我们的生活影响不大;
从孩子角度:我们郊区的房子是学位房,附近有一个不错的学校。
从家庭经济角度;从夫妻工作角度等,从家庭投资理财角度等各个方面考虑后,我们决定不换房子了,生活又趋于正常的轨迹。
《哈佛的六堂独立思考课》中也提到,分析问题时从多个角度来思分析,如用“头脑风暴”来思考各种可能的情况;从旁观者的角度来思考等,这样的思考才能有深度,更有力度,更能有助于解决问题。
四、确定应采取的行动
每年的10到12月份是在职博士网上报名时间,我这一段时间一直在困惑,要不要报考,报考需要交的资料、复习考试内容要花时间整理、考上后的学费比较多;不考又不甘心,自己又渴望深造,而且这也是曾经的一个梦想。
怎么办呢?我尝试用想象的方法是来思考,假如我明年考上了,现在应该做什么呢?现在应该做的就是整理资料,一步一步来,先从复印资料开始、再到写推荐信,在截止日期前完成了网上报考资料。然后在计划如何复习的事情。就这样我开始了行动,一些都没有想象中难。
《哈佛的六堂独立思考课》中也提到从未来思考有现实性的问题,即从事件的未来进行预测,例如这件事情成为现实,我们应该怎么做,现在应该采取那些措施;假如这件事发展不顺利,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我们应该做什么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我们就很容易明白现在应该从何处入手,进而行动起来了。
五、把批评、反驳当成自己的想法进行推敲
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投入了百分之百的热情在工作上,也经常加班,身边一些年长的同事好心提醒我,不要把那么多的心思放在工作上,多考虑一下自己的婚姻大事。
被说的多了,我也有些怀疑自己的努力工作的意义,一边努力工作一边“积极”相亲。
回头望过去的焦虑,要是放在现在,我就会坚持自己的选择,因为考虑一下说话人的背景,就会发现,那些给我忠告的同事都是即将退休的,在单位做着可有可无的工作,算着日子来退休,所以从他们角度来看,给我这些建议也是合乎情理的。而我是刚刚毕业,是贫拼搏努力的的时候,多花一些时间、精力在工作上是应该的。
《哈佛的六堂独立思考课》中提到,要善于把别人的批评、反驳、否定是作为自己的想法进行推敲,以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不至于陷入困惑的泥潭。
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任何习惯的养成都不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的尝试和练习,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也是一样,我们要在生活中不断的进行练习,书中给出了练习的建议:
第一,可以从身边的小事练起,如今天晚上要吃剁椒鱼头,理由是好久没有吃了;明天要穿粉色的裙子,理由是这套裙子更配自己的肤色;一定要在选择之前说出依据和理由,虽然刚开始会不太习惯,但目的在于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贵在坚持。
第二,把“问题”作为思考的起点。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很郁闷”“不太对劲”“不太理解”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要善于关注这些“感觉”,因为这些“不太对劲”中可能隐藏着我们内心某些真实的想法和观念。
正如书中所说,生活中面对这些“不太对劲”,由于我们思考力欠缺,无法系统的分析它,思考它存在的原因。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去正视它、承认它的存在,接着思考这种感觉和心情从何而来,产生这种情绪的依据是什么,接着去采取合理的行动以消除“不太对劲”,或者是疏导这种感情,以承认“XX对我很重要”。
《哈佛的六堂独立思考课》给我们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让我们学会在面对问题时,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思考,让思考有深度,有依据,进而在思考中解决问题,消除困惑。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