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日有许多朋友出考研成绩,几家欢喜几家愁,这个老得掉牙的词语,伴随着我们成长这么多年,或者说从这个词语自诞生以来,就肩负着。不对,应该说是自考试这项制度诞生以来,那这就得追溯到隋唐科举制度了。那到底“科举”和“几家欢喜几家愁”这个词语谁更渊源呢?
本着刨根问底的精神百度了一下。“几家欢喜几家愁” 最早出自宋代杨万里的《竹枝词》,表达着思乡之情。从什么时候演变成了对考试放榜之后考生心境的描述就无从考究了。
这个词语伴随着多少代人的成长啊,看着简简单单,再往深处体会,其实体现了国人把“考试” 和“家”联系在一起,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暗含着命运的捆绑,是对柏杨所说的一坛酱缸文化,是对费孝通的乡土中国,是对刘震云的一张暗含的关系网……的最轻描淡写、最苍白无力、却又最淋漓尽致的体现。
几家欢喜几家愁。愁否?欢喜焉?又一年度出考研成绩,也就意味着来这北方生活半年余了。虽在《除夕守夜》 那篇文章里说银川是个假北方,但也写写南方人眼中的不太那么北方的北方吧。
记得早先来的时候是四月天,那是一个柳絮纷飞的季节,银川尤其如此,还以为是漫天飞舞雪花,阳光洒将下来,春风未曾 停歇,还是有那么一丝“未若柳絮因风起”诗意的浪漫。
心想从成都走剑阁出秦岭入关中,三十小时 左右的列车也算一睹书中北方沿途的风景罢。本以为列车里会放所谓的秦腔、唢呐、百鸟朝凤,结果却一首又一首王菲的似水流年。与窗外的白桦林、黄土高坡、贫瘠的土地不太搭调。
南方人眼中西北都一个地方,说一种语言,其实不然,西安、兰州、银川各有千秋。
还是从宁夏回族自治区这个名字说起吧。宁夏,首先想到的是 梁静茹的歌——宁静的夏天,天空中繁星点点……感觉还不错,纯情的浪漫。回族,想到的是霍达的那本《穆斯林的葬礼》,“回回”有着洁白的信仰,每天早课晨拜,对天地怀有一颗敬畏之心,还有就是不吃猪肉。自治区,这倒不陌生,本科的时候在四川攀枝花念书,有很多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同学,也有很多羌、藏族同学,都是能歌善舞,有火把节、藏羌篝火晚会,也挺有趣的。
每当回想过去,总会模糊记忆片段,但有些画面总历历在目。
出火车站等公交的时候,旁边小摊吃食随风散发着阵阵香气。而脑海里只有中学历史课本上的一句话飘来——北方人以面食为主。
“来个这个吧” ,我指着摊主手中正卷的东西,实在不知道名字怎样称呼。
“加肠不?” ,她头上戴素净一顶小蓝帽。
“啥?哦,不加”,在南方早餐喜欢喝粥、包子馒头比较清淡的东西,心想“加肠”是啥大肠?小肠?比较油腻。
“其它的都要吧?”
“嗯,都要”,不知道她说的其它是什么意思,但又不好意思问。
只见她快速拿着一张锅边的面饼,刷点酱,再加点生菜、咸菜、土豆丝,卷起来打包,行云流水。
后来才知道那叫鸡蛋灌饼,和每天早晨双怡校门口那家的做法一样。
接着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