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这会,好多家长认为孩子大点了,都去上学了,不需要家长陪伴了。于是他们各自忙各的,有的为了生活,为了挣钱,他们远走他乡。尤其在农村,这种现象特别普遍,就是我们所说的留守儿童。
父母一走,把孩子交给了爷爷奶奶,孩子失去了父母的爱,他内心是多么的孤独,虽然有爷爷奶奶在,那终究代替不了自己的父母。他们不能给孩子安全感和责任感。
01
就拿我村来说吧,我家邻居的小孩就是留守儿童,他父母都在外地打工,把孩子丢在家里,由爷爷奶奶照看着。
每天早上,奶奶做好早饭,一遍又一遍地喊,孩子才迷迷糊糊起床。奶奶帮孩子穿衣,洗脸。吃早饭时,饭要是好吃,孩子多吃点;不好吃,算了,不吃了。临走时还给奶奶要几块钱,到学校门口买些垃圾食品吃。
下午放学后,孩子到家,不去主动做作业,先看电视。看足了才想起了作业,慌慌张张写完了,也不管对与错,往书包里一放,就完事了。
父母不在家,孩子经常向爷爷奶奶撒撒娇,爷爷奶奶本身就溺爱孩子,他们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的要求。
没有父母地监管,孩子成长可想而知了。有些家长常这样想,我只要给孩子钱花,就可以了,孩子大了,根本不需要家长地陪伴了。殊不知,这给孩子以后地成长,带来多么大的影响。
02
有的人认为,陪伴就是带着孩子玩嘛,那就和孩子一起玩就好了。我有个球友,他有个儿子,他两口都非常喜爱打羽毛球。每次打球一家三口,开着电动三轮车,风风火火。
到了广场之后,为了不影响两口打球,他们把手机给孩子玩,这样孩子就专心地玩手机,他们也专心地打球。
有时候孩子抓住了家长的心里,只要我一闹,家长保准给我手机玩,试了试,还真灵。
孩子就迷恋上手机,孩子的眼离屏幕很近,只有十公分。时间长了,孩子的视力明显下降,小小年纪就带上了眼睛。不知道的还以为看书看的。
虽然带孩子出来玩,你玩你的,孩子玩孩子的,互不干扰,这难道也叫陪伴吗?这只会是使孩子的内心越来越膨胀,越来越不满足。
头两天,我骑车来到健身广场,我碰到一个朋友,我们一起说着话。广场上人很多,大人、小孩、老人,妇女等等,什么样的人都有。
我把自行车停好,但后车轮由于惯性还转动着。这时,一个小女孩,约两三岁,看到自行车转动的车轮,非常地好奇,哆哆嗦嗦向自行车走来。她伸出自己的小手去触摸车轮,突然,我喊了声,她停住了,呆呆着站在那里,望着我。
我连续喊了两声,“这是谁家的小孩?”我看到不远处,有位妇女低着头,全神贯注地对着手机看,最后我又喊了一大声,她才反应过来,慌忙跑了过来,把孩子领走。
这样看孩子的,孩子丢了还不知道,真是可悲呀,这都是手机闹腾的。这位妈妈陪伴女儿,这种陪伴有意义吗?
03
那么,什么才是高质量的陪伴呢?
高质量陪伴孩子,就是做家长的抽出特定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共度美好时光。这个时光,需要家长用心地,专注地陪伴孩子,使孩子感到温暖与幸福。
当然,陪伴并不只是和孩子玩,还包括好多。比如一起看看书啦,看看电视啦,讨论一下内容啦,一起唱唱歌,跳跳舞,打打球……
陪伴目的,就是和孩子在一起,使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存在,给孩子安全感。孩子也被家长关注,体验到其中的块乐。对未来美好生活地向往,也有了信心和勇气。
《平凡的世界》中有一段是描写少安与父亲的。少安知道自己和润叶已经不可能了,内心十分的痛苦,又加上因为自留地的事,被别人告,在镇上挨了批斗。爱情不幸,生活地打击,现实地贫困把少安压的喘不过气来。
他一个人走在荒凉的路上,泪水模糊了双眼。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他是多么地无助。
他对未来没有了信心,也没有了热爱,这时想到了死。就在他迷茫的时候,有一个人默默地跟在他后面,陪伴着他,这个人就是他父亲。
少安走到高粱地,父亲忽然走了出来,把他吓了一跳。知子莫若父,父亲知道他内心的苦闷,怕他寻短见,走了出来,开导少安。
父亲和少安两个人,面对面地讲出了心里话。父亲觉得对不住儿子,家里贫穷,拖累了儿子。儿子年龄大了,还没有个媳妇,想到此时,父亲更加的内疚,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
儿子少安也说了宽慰父亲的一些话,为了家人,少安不该有这样的想法。家人对他的爱感染着他,他不能撒手人寰,他还有责任和义务来照顾这个贫困的家。
那次父与子的交流,他们感情更加深厚了,面对现实,也对未来充满了向往,父子俩共同撑起一片天。
这就是父亲陪伴的结果,父亲始终和儿子站在一起。儿子有了烦恼,父亲给予开导;儿子有了困难,父亲给予鼓励和支持。
正因为父亲的陪伴,使儿子对生活更加的坚定,对未来更有了信心和勇气。
高质量的陪伴孩子,那是家长用心的,是专注的,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感情的升华。
其实,不论孩子年龄大小,都需要家长的陪伴。在陪伴中,孩子会越来越自信,越来越美好。
你陪伴我生,我陪伴你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