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阅读原文片段
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有四种选择。
第一种是认为自己犯了错。例如,有人气愤地说:“我从没有见过你这么自私的人!”这时,我们可能会自责:“哦,我没有考虑别人的感受,真是太自私了。”这会导致我们内疚、惭愧、甚至厌恶自己。
第二种是指责对方。这时,我们也许会驳斥对方:“你没有权利这么说!我一直都很在乎你的感受。你才自私!”在争吵时,我们一般会感到愤怒。
第三种是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可能会发现我们有些伤心,因为我们看重信任和接纳。
第四种是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也许就会想:“他伤心可能是因为他需要体贴和支持。”
通过了解我们的需要、愿望、期待以及想法,我们不再指责他人,而承认我们的感受源自自身。
I·拆书家讲解引导
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他人的言行也许和我们的感受有关,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起因。感受根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
我们有自由选择自己应对外界的权利,也要为自己的内心和行为负责。
负责,并不是沉重、负担的意思;负责,是将最终解释权掌握自己手上。
举个例子:
甲:你昨晚没来,令我很失望。
乙:昨晚你没来,我很失望,因为我想和你说一些烦心事。
在上面的例句中,甲认为,她的感受是由他人的行为引起的。而乙认为,她感到失望,是因为她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
我们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我......”,这种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前两天因新房储藏室被强装了通风管道,直接占用了大量空间,高度不够,而且风水格局极差去售楼处投诉,以应对验收为理由拒绝处理。今天再次致电询问,得到的答复是:只要不影响我验收,等我验收完了你爱咋样咋样!我说那我就自己拆了吧!事后考虑到:1 是否自己的要求过份?2 是否交流的过程中情绪失控?3 是否权衡过拆与不拆的客观性?4 提出拆除是否现实?5 是否能接受通风管道?最终权衡之后,调整情绪,接受了现实,决定此事就此结束。
【A2】规划今后的该怎么应用
“我们之所以看书是因为我们要好好跟人说话,之所以健身是为了让人好好跟我们说话。”但在能力不足、实力不够的情况下,自身感受难以得到别人的理解,就只能使用极端方式解决,但权衡之后,还是果断放弃了。未来需借鉴的是心平气和的沟通,跟能对话的人对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