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奥坐在一袭黑衣的墨菲斯面前时,看着墨镜中映出的自己,问出我是谁。
汽车公司职员杰克,坐在破旧的吐出棉花的破床上,一脸憔悴且疑惑的望着对面那个剃着光头,霸气十足的泰勒德顿,问道:“我是谁?”
伯恩在火车站3秒钟之内连续干翻四五个前来抓捕自己的特工后,抓起一个胃液都被打吐出来的男人问道:“我是谁?”
似乎与这三个字缠上关系,人们都陷入一种苦苦的追寻之中。他们往往能遇到一个将答案藏在身后的人,最终逃出牢笼。
我们每个人,也不得不去回答这个问题。这和你的名字、籍贯无关,但跟你的品性、志趣、谈吐有关。它无处可寻,它无处不在。你的一言一行中有它,你所完成的每件事中有它。但是人们往往深陷迷雾而不自知。我经常看到有的人社交网络的 BIO 中写着 水果粉,安卓控,列出自己所拥有的数码设备,似乎每一个都可以像变形金刚合体一样,合出完整的你。
那么我是谁?我告诉自己,我既不是一个存乎于网络上冷冰冰的只会冷嘲热讽的 ID ,也不会在现实中充当各种统计数据下的分母。尽管我明知道太阳底下没有什么新鲜事儿,但我还是愿意努力走少有人走过的路。因为大多数人走过的路太过平整,宽阔,你睁眼能望到头,闭眼能想到每一步的风景。而那宽阔肥厚的叶子遮掩起来的林中小径,充满着蛊惑人心的魅力,我听的见水声,却看不到河流,我撇得见树枝间闪过的黑影,却无法追寻到它的去向。在林中的每一个被树叶遮蔽了月光的夜晚,好奇心永远是我赶路时最亮的灯,即便温度降了下来,书籍也可以为我取暖。(当然是把书点着啦请不要再想什么隐喻了混蛋!)
能说的只有这么多,多说一句,似乎就为自己画上了条条框框,像是一幅装裱好的,订在墙上的画儿,供别人评判欣赏。同样的道理用在社交网络的BIO上,尽量去规避往自己身上贴各种各样的标签,因为那样子让我想起美国家庭中那种贴满五颜六色便签的巨大冰箱,如果可以的话,还是拿 twitter 的 bio 作为结束语吧:
注定成为一名语言的工匠,就着灯光,用耐心和诚实去打磨每一个文字,像梦一样自由,像天空一样坚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