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前的暑假我去了复旦,好像是和叔叔一起去的,他骑着小电动载着我。
从那以后,复旦就莫名其妙成为了我努力的方向,高三的时候我甚至放出话来,不考上复旦我也要考到复旦隔壁。
小时候的梦想其实都是很莫名其妙的,有人因为喜欢小学时的班主任励志当老师,有人听说医生能救人只想做医生,还有人因为爱慕的男生想去某一个学校而暗下决心,不用考虑自身能力是否能达到,只有一股脑向前冲的热情。
我甚至想,如果那一天我去的是清华或者北大,我一样会说出不考上清华北大我就考到清华北大隔壁的话。
后来经历高考和研究生报考江浙沪的高校都浪费了很多分数被调剂回来,我从小就产生的对上海的向往已被慢慢抹掉,转而变成厌恶。
高中和大学的时候,我是一个情绪特别丰富的人,大哭和大笑都那么理直气壮。
既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怒怼过同桌,也在教室里不知道多少次因为波动的成绩而伤心落泪,对于第一眼就看不顺眼的人恨不得使用巴啦啦魔法让这个人消失。
而前几天因为看了很虐的电视剧被戳到泪点,睁着眼睛看着天花板硬挤出几滴眼泪就睡着了,甚至都忘记了当时为什么要哭。
更会在很多次大笑之后质问自己,当时的笑声会不会太大吵到别人,或者会不会不适合在当时的场合发出那样的声音。
难道说,成长不仅仅是将哭声降到最小的过程,也是将笑声降到最小的过程吗?
大学的时候我一直以为自己是敏感爱做梦矫情做作的双鱼座,虽然当时觉得这些特征对于我来说很贴切,但是我还是对于出生日期决定性格、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星座论嗤之以鼻。
后来生活中出现了很多无论怎样用知识或常理也无法解释的事情之时,我开始主动在星座上寻找答案。
甚至对于自己心仪的男生,在我表达情意之前我最先问的是他的星座,然后马上百度搜索匹配指数。
把一个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行为归结为星座,是一种自我解脱吗?很多事情很多行为一出生就注定了,和你的行为你的付出无关。
把不怕万人阻挡的勇气变为匹配指数,是一种自我暗示吗?没有相互磨合的感情,不合适的终究会走散。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成为了周边朋友们的知心姐姐。
大到分岔路口人生抉择,中到婚姻爱情困扰,小到生活琐事人际关系,总会有好友向我吐槽或者寻求建议,而我总能给出自认为最中肯的意见。
也能不断听到好友们说遇到这种事情我第一个就想到了你或者如果没有你就没有我的今天这种看似虚情假意的话。
既然是看似,我们暂且当作是真的吧。
可是我曾经是一个眼泪说来就来毫无征兆的人,也是一个生活一点琐事都要给闺蜜打个电话寻求帮助的人。
到底是有血有肉到底是有血有肉有激情有热血,还是内心平淡如水毫无波澜活得更温暖幸福呢?我觉得是前者。有激情有热血,还是内心平淡如水毫无波澜活得更温暖幸福呢?我觉得是前者。
有一次和师妹开深夜卧谈会,师妹说,其实对于我的印象,她有两个相互矛盾的观点。
一开始她认为我是一个有生活品质但是没什么上进心得过且过的人,直到深入接触才发现我有自己的想法和未来规划。
我至今都对当时听到第一个观点时的震惊印象深刻,原来从记事起就特别要强特别拼的我也会给人留下得过且过的印象。
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从把全家人和爱的人半生的幸福都放在自己肩上,到只想一个人活得自在,我只用了半年的时间。
甚至连闺蜜都说,家人和那个时候的他本来就是很重要啊,我现在自我得稍稍过头了。
曾经我对自己的体重有严格的要求,一旦超越上限就会用剧烈运动让自己一晚瘦两斤一个星期瘦五斤。如今我已经可以淡然忍受体重秤上不断增加地、已经远远超过当初上限的数字。
我们都是在时间的洪流下不断失去自我的人。
无一例外。
写在最后的话:这篇短文来源于昨晚半夜失眠看到的蔡依林的歌曲《我》的MV,本来想把MV附上,找了很多链接都失败也就作罢了。有一个网友评论说,看到马尾造型一瞬间又回到布拉格广场时期的她,好像一直都没变,又好像什么都变了。
是的,我们好像一直都没变,又好像什么都变了。
是的,我们好像一直都没变,又好像什么都变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