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风火火,忙忙碌碌的年马上就要过完了,其实从初六孩子复课一来,我们基本就和年说再见了。
还好,元宵节放了两天假,吃完一碗甜甜蜜蜜的醪糟汤圆,就算是正式过完年。这项仪式感完成后,方可安心工作学习,开启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模式。
年味也随着各种返工潮渐渐淡出,年,从期盼到欢度,再到疲惫的结束。年味里的酣畅只能伴着十五的月亮和元宵,让心里亮堂堂,甜蜜蜜。
那些年妈妈饭里的年味(9)——米酒淳,稠酒甜,醪糟鸡蛋蜜汤圆米酒,稠酒,醪糟,作为年味宴席必不可少的主角之一,也得絮叨絮叨,毕竟无酒不成席。说到酒,历史就比较渊源了,归根到底,就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酒,自问世以来就是那么神奇。饭桌上,它既能让饮者自然而然地端起杯子,放下伪装,全身心投入放松。一次次的举杯为主人的好客之道圆满铺垫,不断将饭局的气氛推向高潮,一波又一波的创造出,和谐融洽的氛围。
酒又能让看的人,都找到年味里归宿的感觉。酒后吐真言,然后在不知不觉中流露真实情感。
过年了,自家兄弟,亲朋好友在一次次的觥筹交错中推杯换盏,划拳行令,好不热闹,又拉近了思念的距离。
有爱喝者自斟自饮,劝都劝不住,直到酩酊大醉,不能自省,或痛哭流涕,或自言自语,或吐露心声,都是一种酒至半酣,把酒言欢后不醉不归的状态。
不得不说酒在调动情绪方面,的确是个难得的高手:喜悦的时候举杯欢庆,淋漓酣畅;悲愤的时候借酒浇愁,忘却痛苦;紧张的时候喝一杯豪情万丈,酒壮怂人胆;即便是独处的时候,也能来小酌一杯,舌尖小畷,感受酒和情绪的水乳交融。诗人遇到酒以后更是情怀大开,佳作墨宝一发不可收拾,微醺之余,流芳百世。
那些年妈妈饭里的年味(9)——米酒淳,稠酒甜,醪糟鸡蛋蜜汤圆关中人酒量尚浅,白酒不是强项,自酿的米酒,稠酒,醪糟却是老少皆宜,这三样均出自糯米赋予发酵的时机和成熟度。
发酵成絮状黏在一起的雪白色米粒,被称为醪糟,甜香里略带一丝酒糟的余味;
发酵成糊状的则是稠酒,奶白如玉,粘稠甜糯,酒味尚浅,唇齿留香;
发酵成金黄汤色的就是米酒了,也叫黄酒,或者女儿红,花雕,色黄如玉,清列甘甜。好的黄酒根本尝不出酒味,只觉得千杯不醉,几杯下肚,说话间便已头晕迷离,恍恍惚惚扶了桌子酣睡。
小时候,逢年过节,奶奶必做黄酒和醪糟,至于稠酒,奶奶是不屑的,既没有醪糟的色白味甜,又没有黄酒的淳香干咧。不过去城里和户县伯家过年,却喝的都是稠酒,黄桂稠酒尤佳。
自然酒曲的功效是不可小觑,蒸米的步骤是一模一样,酒曲的投放和存放器具,就看做酒人的手艺和喜好了。剩下的事都交给时间,温度适宜的情况下,醪糟三到五天,稠酒半月有余,黄酒最少一两个月开封,陈酿更佳。
奶奶做酒的时候,我就在旁边做烧柴火,提水,倒水这些粗活。至于做酒的米都是不让用手摸得,非常的神圣,仔细虔诚。还一边给我唠叨着:你伯住到城里地方小了,住人都是挤挤洽洽,还哪有地方放坛子做酒呢?再说了,还不知道城里卖的米好不好,适合不适合?做的不好,既浪费了米又白瞎了手艺,所以逢年过节,只能喝些买的稠酒。这次做的好了,让你妈带一些去都尝尝。
如今这些老一辈人的仪式感早已荡然无存,我做盆醪糟还尚可游刃有余,黄酒那自然是望尘莫及,稠酒就更别提了,怎么做没见过几次,记忆里的影像和稠酒的相状一样模糊。
奶奶做醪糟的印象是最深刻的,过年过会都要做,一年做好几次,家里的一口古井水也为奶奶的手艺增色不少。
做醪糟的原料是糯米,一般都是自家种的,平时除了偶尔喝几次稀饭,大部分都用来搭蒸饭,做米酒,醪糟。
醪糟曲村里有人家专卖,两三毛钱一包,奶奶早早地给了我钱,指使着买回来备好。否则到会节前买的人多,断货了只能让母亲再辛苦一趟到镇上去买,功效还不一定有村里的好。
那些年妈妈饭里的年味(9)——米酒淳,稠酒甜,醪糟鸡蛋蜜汤圆午后的阳光里,小脚的奶奶沿着木楼梯,摇摇晃晃的上到阁楼用盆挖一些糯米,让我提了井水,自己淘洗干净。清水泡上3~5小时左右,用手捏一捏,米能捻碎,就可以了下一个程序了。
将泡好的米,还要反复的多淘几次,用蓖爪捞出倒在筛子里,葫芦水瓢一遍遍冲洗,直到把粉尘和碎米渣沥掉,流出清水才算洗好。
这时在铁锅的坓壁上铺好透气的棉笼布,把淘好的糯米均匀地铺在上面,最后用筷子插上几个气眼。盖上锅盖大火蒸,上汽后再蒸半个小时,米粒才能蒸透。
蒸好后,提出放在案上晾一晾,蒸熟的糯米颗粒饱满,晶莹剔透,洁白如玉。奶奶用小铲舀出来小半碗,撒些白糖,犒劳我烧火提水。本来就粘糯的蒸米拌了白糖更加透亮,还发散着油亮的光泽,感觉比年节的蒸碗八宝饭还要好吃。
因为这是我的独享,蒸碗我只能尝一下,还是大人给碗里拨一口,小孩子哪有上桌的资格。这半碗解馋足够了,当然也忘不了给奶奶尝一口,试试软硬。
那些年妈妈饭里的年味(9)——米酒淳,稠酒甜,醪糟鸡蛋蜜汤圆蒸好后的糯米不烫手后,用筷子扒拉开,手感受温热时,再洒凉开水,并把饭坯搓散,防止结团,拌醪糟曲时不均匀,影响发酵。
然后倒入一个大的铝盆里面,盆早都被奶奶洗的干干净净。因为做醪糟一定不能沾油腥,否则无法正常发酵。奶奶用开水把盆清洗后在烫一遍,抹布擦干。最关键的一步拌曲,一定要等到蒸米凉透,一是温度会影响醪糟曲的发酵,二呢醪糟口感偏酸(现在超市卖的安琪酒曲也可以做,按包装说明,一包的比例可以做4到5斤醪糟)。
洒入醪糟曲,搅拌均匀,再把和好酒曲的米坯,倒入事先准备好的干净搪瓷盆里发酵。表面抹平整,中间挖一个小洞,一定要钻到底,这个是用来观察发酵情况的,捂上一层干净的塑料纸,用绳子扎紧,盖上盆盖密封好。
寒冬腊月做醪糟是最不容易发酵的,奶奶有办法,火炕上最暖和的地方就被醪糟盆霸占了,还给它盖上棉被包裹起来,让受热更均匀,层层保护五六天才能发酵好。如果是夏天,就放在瓷坛里,密封好随便放在厨房的那个角落,发酵两到三天就可以闻到香味了。
奶奶隔天会打开棉被,揭开盖子,隔着塑料纸能观察小窝里的出水情况,如果水平了,醪糟就算是做好了。掀开塑料纸的那一刻,醉人的醪糟,甜香扑鼻。
奶奶用勺子轻轻压压,发泡松软,舀一勺甜水试试口感。往往这时候我这小馋猫肯定在边上等着,尝一口,如痴如醉,在吃一小口发酵的米糟,甜甜的汁液从米里在唇齿里流动,津津有味。这时候就从炕上端下来,放在温度凉快的地方,不让在发酵了。
那些年妈妈饭里的年味(9)——米酒淳,稠酒甜,醪糟鸡蛋蜜汤圆年节来了亲戚,烧了开水微煮一下,甩个鸡蛋,漂上蛋花。醪糟洁白如玉,蛋花金黄璀璨,撒上几颗枸杞如红宝石镶嵌其中,一道金镶玉的甜蜜牵挂了妇幼的情怀。十五的元宵煮在醪糟里,更是香醇软糯,一股淡淡的酒香里全是乡愁和记忆。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超市也有卖做好的醪糟,平时可以当做早点或夜宵,甜品都很适合。既有营养,又能补气血,是一道药食同源的滋补佳品。
醪糟不仅易为人体消化吸收,适量食用还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并有补血养颜、舒筋活血、健身强心、延年益寿之功效。甘甜芳醇的口感,还能刺激消化腺的分泌,增进食欲,有助消化。
尤其是中老年人、孕产妇和身体虚弱者补气养血之佳品。用醪糟炖制肉类能使肉质更加细嫩,易于消化。醪糟还具有提神解乏、解渴消暑,促进血液循环、润肤的功效。面色不华,自汗,或平素体质虚弱,头晕眼眩,面色萎黄,少气乏力,中虚胃痛,便清等症都有效果。
《纲目拾遗》记载:“佐药发痘浆,行血益髓脉,生津浓。”从中医的角度讲,醪糟具有温经活血、滋阴补肾的作用,辅以不同的配料,可治疗痛经、产后身体痛等症。
那些年妈妈饭里的年味(9)——米酒淳,稠酒甜,醪糟鸡蛋蜜汤圆喝罢了醪糟,再看看生冷蹭倔的关中汉子,如何彪悍的用醇厚的黄酒,来诠释自己的情怀和情绪。
长安东大的郭村黄酒和鄠邑区的大口黄酒都是乡里人过红白喜事,年节必备的米酒。每每过大事,需要乡亲们的鼎力相助,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用说,一桶上好的黄酒已被主家放在了厅房里,上面扣着一个黑瓷碗,谁来了,先舀一碗,咕咚咕咚顺着喉结下肚,感受了主人家的热情和谢意!
酒咋样?酒是好酒,燎咂了!(非常好)
事咋样?窝耶颤活,美得太太!(好到极致)
人咋样?那是肯定没马达!(好极了)
奶奶黄酒的制作工艺,我是暂时和黄酒陈酿封存在记忆里了,时断时续不能全部回想起来,只有那坛色黄如玉,醇厚甘咧,尚在脑海里记忆犹新。
每年八九月新稻米下来的时候,奶奶准会做两三坛米酒存放。爷爷和父亲在疲乏和夏秋两忙的时候,这是解乏的最好念想。
那些年妈妈饭里的年味(9)——米酒淳,稠酒甜,醪糟鸡蛋蜜汤圆做的程序好像是和醪糟差不多,只是酒曲不同,里面还要放一种被称为乌药的药材。黄酒的酒曲像砖头一样,被压的四四方方,用麻纸包起来挂在房梁上。
儿时记忆里的木阁楼顶上,总是用麻绳挂着十几个这样的包包,也不知是何物?透过麻纸还透着类似醪糟的香气。有一次忍不住抠烂一个角,却看到像麸皮一样的东西,从此再也没了探究它的兴趣。直到看见奶奶把它和蒸米搅匀在一起放进坛子尘封,方知这就是和醪糟曲一样的酒曲。
直到年底开缸的时候,奶奶会让我尝几口,并不给多喝,说醉了后会把脑子烧坏的。有一次夏忙,趁着奶奶给爷爷盛酒的时候,偷偷的多喝了几口,果然昏昏欲睡了一下午。
奶奶做米酒的手艺到我这辈算是失传了,如今家里喝黄酒的习惯还在,只是我因为信仰的原因,再也不沾这淳厚的情怀。平时年节喝的都是买现成的黄酒,味道自然不如奶奶做的好,酒味多于香醇,说明了窖藏的时间不够。
西安比较有名的大口黄酒,把这项传统工艺传承了下来,是关中地区唯一的成规模黄酒生产企业,地址位于西安鄠邑区(户县)草堂镇,也就是佛教高僧鸠摩罗什,翻译佛经的草堂寺附近。
那些年妈妈饭里的年味(9)——米酒淳,稠酒甜,醪糟鸡蛋蜜汤圆从古诗“鄠杜南山下,清流散百泉。稻田千顷旷,桑里一川连。”中可见古代户县也盛产稻米,而终南山出峪的36条河流,水资源十分丰富优良,尤以东南部的太平、紫阁、高冠三河之水清醇甘冽,古醴酒(即传统的稠酒、黄酒)即起源于此,距今4000多年,因此鄠邑区是历史上名副其实的黄酒故里。
地处终南山脚下,紫阁河畔的万亩户太八号葡萄基地内,山清水秀,风景秀丽。优美的环境和得天独厚的条件不仅盛产大米,还延续了关中独有的米酒情怀。
草堂镇自古就有“京畿酒乡”之美誉,我们当地人祖祖辈辈、家家户户都会做酒,民间曲方更是琳琅满目,多种多样。在历史长河中一直绵延六千余年,由史载禹之臣属“仪狄造酒”,到商周二代青铜鼎铭文“崇餗”、“秦酒”,由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到杜甫的《饮中八仙歌》,再到于右任的《游渼陂》等百余篇诗作,均能品味到户县黄酒的恢宏大气和诱人魅力。
那些年妈妈饭里的年味(9)——米酒淳,稠酒甜,醪糟鸡蛋蜜汤圆唐代很多大诗人都钟爱户县黄酒,如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岑参、温庭筠、贾岛等大诗人,常来户县登山临水,寻幽览胜,饮酒赋诗,书画著文,从而形成了特有的大唐鄠酒文化。
有白居易诗为证:
《朝归书寄元八》
柿树绿荫合,
王家庭院宽,
瓶中户县酒,
墙上终南山。
此诗表明,在唐代“户县酒”就已经非常有名,更是体现了当时户县酒的盛行。
白居易在《宿紫阁山北村》一诗中,也提到了紫阁峪的黄酒:
晨游紫阁峰,
暮宿山下村,
村老见予喜,
为余开一樽。
酒厂现址位于仅紫阁峰北二公里处,是远古时曾通往皇宫的官道旁,给皇家酿酒的御用作坊,如今被现代人称为“黄酒故里”。
那些年妈妈饭里的年味(9)——米酒淳,稠酒甜,醪糟鸡蛋蜜汤圆关于稠酒了解的更是少之又少,最近了解的故事就是陕西师大的焦阳教授,在宣讲诗词格律的文学课上,提到诗仙李白和稠酒的故事。
李白爱喝酒都知道,盛唐长安酒肆成林,嗜酒如风。文人墨客相约而聚,喝到尽兴处:小二,笔墨伺候!一篇佳作便洋洋洒洒的提于墙上,流芳百世,传于千古。
其中李白是典型的代表之一,号称千杯不醉,喝的正是此色白如玉的稠酒,既是酒仙,也是诗仙。而且李白有个习惯,喝的尽兴,才能诗兴大发。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一个大老爷们,喝的应该是白酒吧,怎么还能是浊的?难道唐代就有沙尘暴?把诗仙的酒被风染浊了?
还有一个疑问就是:李白斗酒诗百篇?
据不严谨的考证,按容升计算的话,一斗酒差不多就是10斤,正常人喝10斤酒,怕是肚子放都放不下,李白还能写诗百篇?
这才有了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那些年妈妈饭里的年味(9)——米酒淳,稠酒甜,醪糟鸡蛋蜜汤圆果然是酒仙,胆敢抗拒九五之尊的唐明皇,果然就能壮胆,纵使豪情万丈。种种迹象表明诗仙李白喝的是稠酒,一种产自关中农家的自酿酒,也称“甜酒”、“浑酒”,呈米糊状,浑浊如白粥。
原来李白本家也跟我一样,喜好喝甜甜的小酒,怪不得小时候才思敏捷,写作文总是被老师当做范文朗读。如今是戒酒不喝了,说不定在喝上几杯,也可以文如泉涌,吟诗作赋了!
贵妃醉酒,留香千古。百花亭内,柔情万种。酒入愁肠,三杯亦醉,春情顿炽,情难自禁。醉酒本是不雅之事,然而逢遇佳人,却能成就千古佳话。
那些年妈妈饭里的年味(9)——米酒淳,稠酒甜,醪糟鸡蛋蜜汤圆李白斗酒诗百篇,贵妃醉酒惹人怜。那么同在一个朝代的李白和杨贵妃,究竟喝的是什么酒?答案在唐诗里慢慢揭晓:
杜甫曾说:“不放春醪如蜜甜”,说明了唐人好饮甜酒。盛唐时期,古长安长乐坊出美酒,随着酿造技艺进一步提高,朝野上下,莫不嗜饮。他们所饮之酒,就是有着悠久历史的黄桂稠酒。
黄桂稠酒,又叫西安稠酒。古称“醪醴”(音劳礼)“玉浆”,为中国古老的传统佳酿,早已名扬天下。黄桂稠酒从古称“玉浆”,是始于先秦,关中著名的特产,很早以前就是喜庆宴席之佳酌,尤为文人名士所喜爱,所以关中大汉爱喝米酒是有渊源可证的。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这种似酒非酒胜似酒,汁稠、醇香、绵甜适口色白如玉的稠酒,其酒精含量大约在1%左右,所以李白喝酒以斗为计量也就见怪不怪了。
在后来的不断完善中,人们在酒液中又配以中药黄桂,使酒味有了黄桂的芳香,故取名“黄桂稠酒”。 中国最早的医药总集《内经》里,曾多次提到“醪醴”,这“醪醴”就是稠酒的前身,原汁不加水的原浆酒叫“撇醅”(piepei)。
传说唐玄宗曾携杨贵妃,光临长乐坊饮酒作乐,结果这味美醇香的稠酒使贵妃为之倾倒,当即将手中的桂花赠与店主打赏酬谢。
店主便将桂花枝植于贮酒园中,不料桂枝生根开花,在长安坊繁衍成林,花开时节,桂花香,稠酒淳,从此便香溢了长乐坊。
店主灵机一动,遂将桂花用蜜腌制后兑入酒中,使酒更具特色,不仅甘醇可口,桂花淡淡的清香远溢。“黄桂稠酒”便由此传开,至今传为佳话。
品桂花酒一直是我国文人雅士 ,所推崇的一件颇具仪式感的事情。香气探鼻神清爽,稠酒入口韵满身。杨贵妃曾口呷桂花让唐玄宗沉醉,李白也在桂酒的滋养下妙笔生花。桂香、酒淳在悠悠的历史岁月中,始终相伴于我们左右。
陕西文人多,由此可见,也就见过不怪。自小喝着醪糟长身体补气血,长大后还有桂酒滋养才情豪放,黄酒更是壮胆英雄。
那些年妈妈饭里的年味(9)——米酒淳,稠酒甜,醪糟鸡蛋蜜汤圆憎蹭愣倔不是成色,而是在骨子里,从小滋养而成的本色。
喝罢醪糟鸡蛋汤圆,年味终了,情怀依旧,正所谓:
长安酒肆盛唐风,
李杜传奇纵豪情,
贵妃香气神清爽,
来年依旧喜相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