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觉我今天可能要写一份伪分享,为什么呢?因为自己对于自己产品文档的高标准和高要求,可能自己和我自己的团队都没有达到,也是在不断的鞭策的过程中。什么样的产品文档是高质量的产品文档,我们应该如何做,如何思考,才能输出一份高质量的产品文档呢?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
好的产品文档,一定能够完整的呈现产品经理的思路,能够看到产品经理从项目最初阶段(或者刚刚开始接触一个产品的时候)到发展到现在的思考历程,能够看到产品经理对项目的理解,对产品的定位,对用户需求的思考,对解决方案的敬畏之心……那么我们先从产品经理说起,在面对一个产品,一个项目的时候,我们要了解哪些东西,从何入手呢?
一、了解公司的业务情况、愿景、规划。
这虽然是不一定体现在你产品文档或者原型里的内容,但是却会对你的产品思路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它影响了你产品扩展性的边界。
举个例子,前段时间红红火火的现金贷行业,很多公司靠单纯的项目复制去盈利,一个公司可能有十几二十几款APP在线上运作,然后,公司提出(或者你作为产品经理自己提出)要做中心服务化,多个项目独立维护实在成本太高了。你作为后台产品经理,要设计服务化的后台,你的思路应该是什么?这个时候你可能就要了解到公司的战略,比如公司还有很多条业务线,未来很多条业务线要接不同的商家,那么你只做一个现金贷业务的服务化,是不足以支撑公司未来业务的发展的,所以除此之外你可能还需要一个中台产品来做支撑,做平台化。这个时候你就心里大概清楚现金贷业务服务化的边界在哪里,他与中台产品平台化的连接又是什么。
其实了解公司的战略愿景和规划,对于职业发展也非常的重要,我面试过一个产品经理,他在了解了公司的整个业务体系之后,非常深入的一个问题就是公司最大的愿景是什么?公司上层对这个项目的支持力度如何?公司对这个项目是否有足够完整和清晰的规划?这都决定了他是否来我们公司,未来的职业发展会不会在这里浪费几年的时光。我很欣赏这位产品经理。
二、了解该项目在公司的内部定位。
这对于你写一份好文档的最大帮助就是:明确需求的边界,资源充分利用。
比如现在的现金贷行业,政策下达之后,大家都在纷纷转型,金融场景变得非常重要,成为了合规的标志。由于趣店利润和一些恶性新闻事件的爆发,社会普遍对现金贷嗤之以鼻,认为是吸血的行业,害人的勾当,很多现金贷公司开始进入消费分期业务。那么分期商城在本公司的定位应该是怎样的呢?是一个假场景,还是一个真的要做好的电商?你的设计应该面面俱到吗?应该添加购物车、退款退货、纠纷处理等功能实现线上闭环吗?你可以推动运营资源去做商城的电商业务吗?这些问题留作慢慢思考的问题吧。
明确需求的边界,对产品多一份敬畏之心,绝对不应该是“我想怎样做”,而应该是“在公司这样的背景下,我应该怎样做,从而解决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每一个产品经理,都应该从解决方案开始。
三、熟悉该项目所在行业的普遍业务流程和通用做法。
不论是新接触一个项目还是新加入一个公司,都要先了解这项业务的行业普遍做法,这样对于你写一份文档的最大好处是:提高效率,不需要重新发明轮子。假如要设计一个分期购物的下单-支付流程,你就需要知道,在普遍的分期购物中,是否有购物车存在,收银台是如何设计的,大家都采用哪些方式进行支付,分期的额度是如何给出的等等,熟悉了这些,初步的设计模型已经在你的脑海中了。不过,还有一点是很重要的,我见过很多的产品、UI,在描述为什么这样设计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XXX就是这样做的”,这里的XXX一般都是腾讯、阿里等大厂。熟悉行业通用做法,并不是给你一个不需要思考的产品设计,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设计思路,应该和自己的产品相结合。一个开发曾经跟我说,如果什么都靠抄一抄就能做,那任何人都可以,为什么还需要产品经理?
所以,在去开始一个新需求的设计之前,对同行业的竞品进行全面分析和体验是非常必要的。按照竞品或同类产品的流程输出思维导图,覆盖多种业务场景,分析优劣势,择优参考非常重要。这也是为什么一个产品经理要尽可能多的去体验产品的缘故之一。
四、详细了解主业务流程的关键结果、状态等,常念“生命周期”原理。
我在我们部门中实行的方案就是,产品需求经过多次内部评审,第一次先评审思维导图,思维导图会占用产品设计40%的时间,需要包含多种异常,多种业务状态下的逻辑操作。等思维导图评审过了,再去进行原型图设计,当然了,这个过程会持续的时间比较长,这就需要产品经理在对整个项目节奏的把控上有非常大的时间空间。我们是规定提前两周开始进行需求设计的。
那么再引用我原有的文章来表述一下我所说的生命周期理论是什么。
上学时,学经济或者贸易的同学多少都会了解,产品和市场生命周期曲线。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业务状态和生命周期。熟悉自己业务的多种结果、状态,并常念“生命周期”规律,对于产品文档的好处就是:严谨的交互逻辑和业务闭环。举个例子,电商的同学肯定非常清楚,普通的电商下单购买中,订单的生命周期有:待付款,付款中,付款失败,取消中,已取消,待发货,待确认收货,已确认收货,资金处理中等等,还未包含退款的多种状态。那么熟悉订单的整个生命周期,你在做产品设计的时候,就可以知道每个状态下相关的操作以及字段展示,相应的交互和体验,涉及到的业务流程等等。一环扣一环的,业务就严谨了。
五、熟练掌握5W1H原则。
这里引用我原有文章的内容。
什么是5W1H原则?其实上学的时候都学过,那就是WHY,WHO,WHAT,WHEN,WHERE,HOW:为什么,谁,在什么时候,在哪里,做什么,怎么做。5W1H原则需要与“生命周期”原则相结合,能够更加严谨的实现你的业务逻辑。举个例子,假如某天运营同学跑过来跟你说,产品狗,我要做砍价的功能。你一看需求,毛也没有呀!运营同学描述说:老用户邀请新用户参与砍价,砍价者必须是新用户,砍完后可以参与砍价,也可以邀请好友帮忙砍价。我需要设置砍价的规律以及底价。OK,动手吧,5W1H原则:
要做什么?砍价,砍价的本质是团购。为什么砍价,砍价的目的是什么?拉新,好了,目的清楚了,主页面主功能大致清晰了;谁砍价?老用户发起,新用户砍价,那么新老用户的不通状态下的不同页面以及不同操作,就在你的脑海里了;什么时候砍?活动期间,ok你需要一个活动期限,那么未开始,已开始,已结束的状态就在你的脑海里了;在哪里砍价?产品详情页,分享出去的页面,那么主邀请方和被邀请者的页面,结合第四条不同的状态,页面也在你的脑海里了;怎么砍?点一下砍一下,限定砍价次数吗?砍完了做什么?邀请,邀请去哪里?那么砍价活动交互也出来了。5W1H原则在工作中非常有用,假如你要接一个需求,一定要明确其中的5W1H,才能自己想清楚,也让对方想清楚,到底要不要做,为什么做,怎么做,不至于把自己陷入非常被动的环境中。产品经理绝对不是一个被动接受需求的人,而是产品的主导者。
六、先出框架,再出细节。
其实当你的思维导图评审过了,你的脑海里就有一个非常非常清晰的产品框架了。
先搭框架,再出细则,这是每个人都会说的一句话,但是做起来可不是那么简单的。先搭框架再出细则对于产品文档的好处就是:效率,效率,效率。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效率对于互联网行业的意义不言而喻。如何搭出框架呢?画一个框,写出这是干什么的页面,涉及到什么字段,主要按钮是什么,点击了之后去哪里,这个页面分几种状态,每种状态的操作是什么(这里列个表格就可以,不需要全部画出来),对于开发的难点在哪里。这时候如果是紧急项目,其实就可以和开发评审关键点了,开发难点抛出来,大家讨论一番,评审完毕补出细则。
以上都是方法论,是意识,需要理解和培养。下面第七点是实践举例。
七、产品文档应站在观看者的角度思考呈现方式。
其实这就是产品经理思维的体现,你的产品文档也是个产品,他的阅读者包括开发、业务方、测试和以后的继承者。那么如何让这些人都看得懂呢?也就是你必须能够描述从这个项目从始至终所有的信息;能够让所有人从大框架到细节点,都能具备项目整体认知和功能点需求认知;同时理解当时当下这样做的目的。
产品经理管理自己的产品文档,应该具备以下特性:
1、整体完整性。公司如果是多业务线,那一定有一个产品总监或者主管负责全部业务线。每条业务线,一定有一个负责该业务线的主产品经理,并配备多个分模块产品经理。主产品经理一定要有整体需求完整性意识。我们的做法是每个产品经理维护主业务线的全部更新记录,记录主负责PD,记录版本更新功能点。
下图的左侧树状结构是公司全部业务线的产品目录,每个产品线下的每次需求都可找到。可以看到前期我们的需求命名方式不规范,后期新的需求都按照规范编写了需求编码和需求名称。
右侧是【流量池产品】业务线的版本更新和迭代记录。对于后续新加入者来说,对于了解需求历史,很有帮助。
2、需求可追溯性。在维护版本迭代和更新记录时,附上需求链接,即使功能点概述不全面,也能在需求详细原型看到每次更新迭代的内容。(也就是上图的右侧表格)
产品经理在呈现产品需求的时候,必备以下内容:
1、需求概述。需求版本记录,需求版本背景,需求当下目的,当下需求期望排期。
其他当时当下需要的重要信息,如:三方资料,接口文档,参考文件等。
下图是需求概述的相关描述内容。
2、原型文档
首先,原型文档应该是自己负责的模块,整个模块的每次迭代画在一个文档里,除非已经完全放不下了。
其次,因为每次都更新这个文档,就需要记录每次更新和新增的内容。
再次,是全局的复杂概念、配置化先后关系描述和举例。这个尤其对于后台产品经理尤为重要,后台多是逻辑关系,如果没有从大方向到小细节的关系认知,只看线框图是非常难以理解透彻的。图文并茂先讲解全局复杂概念和逻辑,如果有配置的先后关系也要描述,那么所有人都清楚了。
下图是左侧是原型图的整体树状结构目录,第一页一定是版本记录,右侧是版本更新描述,方便开发查阅。
下图是全局概念定义和流程图的举例,能够图文并茂的先让阅读者从概念性对逻辑有个先入理解。
最后,应该是:功能结构图,页面流程图(页面框架图),泳道图(主业务逻辑流程图),功能列表(功能类,功能点,功能点优先级),页面线框图,字段逻辑解释等(注释)。
记得,输出的东西越全面,思考的越多,遗漏的就越少,逻辑就越清晰严谨。
当然,产品文档包含的内容,并不一定每次都全面,但是总是要有个优先级,哪个要先画出来以帮助思考,自己根据项目不同来确定。
以上,如果都做到,必然要花费非常多的时间。所以,这就需要自己在平时日积月累的过程中,甚至是在工作间隙和领导交流的过程中,抓重点信息,做关键推断,以了解项目背景,公司愿景和规划等等。平时多思考业务逻辑,多了解行业,对市场和业务变化敏感,不等需求方出需求,产品功能就已经包含了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这就是高手。产品设计时常总结,有自己的方法论,让自己的原型在详尽的同时保持高效,这也是高手。
以上7点的顺序是不能变的,他们一环扣一环,承载着思考的边界,从规划到定位到资源再到落地方法,是一个思路,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我的公众号:产品杂谈录,欢迎订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