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文学
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读《24个比利》有感

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读《24个比利》有感

作者: 紫夜暮城 | 来源:发表于2018-02-28 22:42 被阅读0次

我们都该感到幸运,我就是我,具有完整意识的我。

比利·米利根自3岁起便分裂出第一种人格,5岁时已分裂出三种人格;父亲在他4岁自杀身亡,7岁时他的母亲遇到卡尔莫;8岁起,多次被继父卡尔莫殴打、威胁和性虐待,而且多次亲眼目睹继父动手打母亲;至此,一遇到不想面对的事情,比利就习惯性闭眼,再次睁眼后已不是比利;16岁,比利爬上学校顶楼试图跳楼自杀,被里根及时挽留(里根是人格之一),其他人格担心比利会再次自杀,于是让比利一直‘沉睡’,长达七年之久;父亲自杀,继父虐待母亲和自己,让比利十分迫切逃离这样的世界,自身的求生本能又在保护着比利,使得比利的内在一直在分裂中,身体和意识全由各种人格轮流占领,比利失去了对身心和时间的掌控,就这样‘沉睡’了七年之久。

1977年,比利因连续抢劫、绑架并强奸三名妇女而被拘捕,在家中搜查了枪支和赃物,并被其中一名受害者认出面貌;在人证物证俱全下,比利不承认犯罪,声称不知道有这回事;在接受多次心里测试评估后,显示比利患有多重人格;开庭中,四位精神病医生和一位心理学家为比利作证,证明比利在犯罪时神志不清,不能控制自己;最终,法庭判无罪,但需接受强制精神治疗。

比利在一家阿森斯康复中心开始了漫长治疗,一开始为比利作证的精神病医生和心理学家辨认出了包括比利在内十种人格,而在考尔医生接手后,再次发现另外十三种人格,到了接受治疗后,由二十三种人格融合成完整的整体,也就是第二十四种人格,名叫‘老师’;‘老师’是对比利整个人生历程、对时间记录最完整,最清晰的人格。比利和考尔一直在对最后人格统一作出超乎困难的努力和付出;然而在1979年,在《哥伦布公民报》多次出版文章关于比利在康复中心的报道,以扭曲事实渲染当地人民对比利的恐惧;法庭再次开听证会,判定比利转入利玛精神病院接受治疗;利玛医院被称为‘人间地狱’,不以治疗患者痊愈为目的,而以暴力和滥用药物作为对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手段;在利玛精神病院,好不容易融合的‘老师’再次解体,比利再次‘沉睡’,其他人格有的选择自杀,有的仍在抗争和努力生存;在长达两年半的抗争中,1982年法庭再次判决比利转回原来的阿森斯康复中心治疗,考尔医生再次开始艰难治疗,既要修复两年半受到的损伤,又要帮助他们把零星记忆拼凑起来,这痊愈之路又显得长途漫漫……而利玛精神病院被判定改名为利玛监狱……

这书读到这就接近尾声了,在比利重返阿森斯康复中心后,我不禁松了一口气,而读到《邮报》中的一段话,我深感赞同,以下是文中摘录。

比利·米利根回到阿森斯康复中心接受当地专家的治疗。他的一生受尽了不公平的待遇,如果我们不能为他做些什么,至少要给予他所需要的支持。我们不能要求大家张开双臂欢迎他,但希望大家能理解他。这是他至少应当得到的。

读这书也是无意中在亚马逊中看到的,而自己在对有关心理学的书籍也是有那份好奇;当然在这书中我们不能说全书完全真实,只能尽量保留真实成分;比利·米利根是富有争议的人物,在他之前也有多重人格患者,而他一人躯壳分裂出24种人格,以现在来看,依旧还是让人难以置信;对心理学家和精神学家来说,比利·米利根这样的存在,让他们在对于人还是人格,有了更深的题目需要他们一步步去研究。

刘若英的《最好的未来》这首歌中,有一句歌词是‘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他们是我们的未来’;父母双方没法保证和美幸福的永远生活在一起,谁都不知道下一秒,下一刻会怎样,父母各自可以重新选择如何继续下去,分居、出轨、离婚和再婚等,可他们的孩子没得选择,也不是没得选择,更多的是被动去选择;很多时候大人总跟小孩说:‘你们不懂,乖乖去写作业,长大了就知道了’真的不懂吗?大人何尝真的懂得小孩子的世界,大人很多时候讲这句话不过是想堵住小孩的叨叨不停的小嘴,让他们乖乖呆一边去;离婚率每年呈上升的幅度一直在增加,对于结婚、生育和离婚,不可否认的是有些人没搞懂其中的意义和一生的责任就草草选择了……

在这本书《24个比利》中,继父卡尔莫的暴力和性虐待等行为固然可耻,比利在继父虐待的一年多里,是处于人格分裂的混乱时期,内心世界的崩塌和各种各样的人格搅混了比利正常的时间观;然而,比利的母亲在比利三岁多的时候,比利在跟妹妹凯西玩的时候,凯西的玩具给比利的第一个人格名叫克丽丝汀给拿走了,而母亲发现后不问缘由,比利否认是自己拿走的,而她却不相信比利的话,惩罚了比利;而这样的事却不停发生在比利身上,比利每次懵懵懂懂的承受了这些错误;而像比利母亲这样不问缘由就认定是孩子犯错的家长,是有的,也许在我们身边就出现过;家长在保护孩子不受外面的伤害的同时,真的希望家长能够在看到错误的时候,不要先发火,半蹲下来跟孩子处于一个高度,让孩子告诉你是怎么回事,再去作出判断;一旦先发火,叉着腰看着孩子,从小孩的角度来看那就是高高在上的样子,小孩子又能怎样诚实告诉你是怎么回事呢?

以下是我个人感想,致已为父母和将要成为父母的人:

夫妻关系以及家庭完整,对一个年幼的孩子的心理成长至关重要;一个孩子长大成人是会是个怎样的人以及是否思想、行为正常关于他年小的成长历程;我们小时候所经历的一切,至此影响我们如何成人,影响我们如何教育下一代,直至我们年老后所呈现我们小时候的儿童心态,也是我们常说的返老还童这一状态。除此之外,家长要尽力保护孩子,让孩子免受伤害,孩子没有强大到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他们遇到解决不了的事情多数会选择逃避或者寻求家长帮助,若是他们认为家长帮助不了自己,会进一步选择自我逃避,次数多了,就会习惯性逃避,也就容易产生自卑或以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去解决,例如:说谎、哭闹、暴力等;还有,多问问孩子的感受…多一点问,多一点陪伴,多一点为什么,不要过于相信自己所看的,而要多一点去听孩子要跟你说的。

作家在这书的第一页写了这样的一句话:‘献给受虐的孩子们,尤其是那些尚未被发现的受害者……’

希望像比利这样的人能够越来越少。

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读《24个比利》有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读《24个比利》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hlw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