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玛丽娜•茨维塔耶娃:女儿的回忆》书摘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阿里阿德娜·谢尔盖耶夫娜·艾伏隆(1912—1975)
搬运工:小阅读Random
![](https://img.haomeiwen.com/i610366/a3a3859ceaee42e7.jpg)
这是一次快乐的离别——大概只有举办婚礼的蜜月旅行才有这种气氛,再说并非所有的婚礼都这么欢快。”
3月18日,阿莉娅到达莫斯科,这一天正好是巴黎公社纪念日。后来她常常笑着说,为了迎接她的到来,到处悬挂旗帜,以后每到这一天总是彩旗飘扬!……
谢尔盖的姐姐伊丽莎白·雅可甫列夫娜·艾伏隆,住在莫斯科梅尔兹利亚科夫斯基巷,她就是阿莉娅的姑妈莉莉娅。一回到莫斯科,阿莉娅直奔姑妈的家,姑妈发现,站在她面前的姑娘一头金发,两只天蓝色的大眼睛,穿着一身新衣服,既文雅,又漂亮。姑妈的住房很小,一间隔成了两间,跟她一起住的女朋友,也上了年纪,跟她一样,身体也不好。伊丽莎白·雅可甫列夫娜是剧院的导演,擅长朗诵,那时候,几乎所有杰出的朗诵演员都在这“小小洞穴”里接受过训练,阿里阿德娜·谢尔盖耶夫娜把姑妈伊丽莎白·雅可甫列夫娜坐落于梅尔兹利亚科夫斯基巷的房子戏称为“小小洞穴”。伊丽莎白·雅可甫列夫娜的家里总是人来人往,相当热闹,来找她的大多是些演员、画家、作家,其中也包括鲍里斯·列昂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空间狭小,客人不得不坐在床上,更准确地说,坐在临时用箱子、凳子搭成的卧榻上,房间里摆满了东西,后来还存放过玛丽娜·伊万诺夫娜的手稿资料。姑妈立刻成了侄女最亲近、最敬重的人,在未来严酷的岁月里,姑妈将成为阿莉娅和穆尔的精神支柱。其实,早在革命年代,她就曾给予玛丽娜·伊万诺夫娜很多帮助,当时谢尔盖·雅可夫列维奇杳无音信,下落不明,家里只剩下茨维塔耶娃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未来她还会帮助茨维塔耶娃……茨维塔耶娃和阿莉娅谈起伊丽莎白·雅可甫列夫娜,都认为她是家里最善良、最有才干的人。
阿里阿德娜·谢尔盖耶夫娜刚回到国内,差不多立刻就找到了工作:为法语版的《莫斯科》杂志翻译稿件。开始的时候,在家里翻译,后来编辑部就录用了她。
1937年晚秋季节,阿莉娅的父亲出人意料地回到了莫斯科。谢尔盖·雅可夫列维奇一生遭遇悲惨,未来的结局更是难以预料。毫无疑问,他这个人是有才华的,有弱点,但是精神很坚强。不过,他从出生就连遭挫折,他意识到自己是个失败者。他在奔波挣扎中寻找自我,不幸的是,始终没有找到他一生真正的使命所在。他爱俄罗斯,爱到狂热的程度。因此,他参加了白卫军,坚信能够拯救俄罗斯,白卫军让他大失所望,回过头来又为新生的苏维埃俄罗斯效力,同样狂热、轻率、缺乏远见……
女儿跟父亲住在市郊鲍尔舍沃的别墅里,在那里生活了一个冬天和一个夏季。女儿每天乘车进城。法语版《莫斯科》杂志社位于斯特拉斯特街心花园,在同一座大楼里,还有《星火》、《在国外》以及其他杂志编辑部。这幢大楼单独设立了一个舒适的会客厅,那里经常举办文学晚会,出席晚会的都是莫斯科有名的作家,因此阿里阿德娜·谢尔盖耶夫娜立刻就融入了小时候早就熟悉的那种环境,只不过现在的名人换成了另外一些面孔罢了。
阿莉娅工作起来轻松、愉快,她把交给她的稿件翻译成法语,即便翻译普希金的诗歌,也毫不胆怯,这样的事若推迟几年,无论如何她也不敢再冒风险。有家出版社还答应让她担任图书的装帧设计。在法国失业,走投无路的日子,再也不会对她构成威胁。她挣的工资很多,可以高高兴兴花钱买糖果、甜食,在巴黎的时候,她和穆尔难以购买这些东西。所有好吃的食品,比如蛋糕、菠萝,她都带回别墅,给父亲品尝。穆尔也迫不及待地想见到她。1939年夏天,玛丽娜·伊万诺夫娜带着儿子也回到了国内。一家人再次团聚了,他们都住在鲍尔舍沃。阿里阿德娜·谢尔盖耶夫娜有很多崇拜者,在工作单位,所有的人都喜欢她,最主要的原因是,她满怀爱心,因此也有人追求她。爱慕她的小伙子就在同一个单元,他是《在国外》杂志的编辑。他们俩立刻看中了对方。起初,阿莉娅在家里翻译稿件,很少去编辑部。1938年临近春天,小伙子已经知道,这姑娘是个什么样的人,阿莉娅也意识到,这是永远陪伴她的人。虽然年轻的时候屡犯错误,把初次的强烈印象当成真正的爱情,但是这一次决不会发生误判,对于她来说,这是永远的爱,一辈子矢志不移的爱……这个人就是她的穆里亚,萨姆伊尔·大卫多维奇·古列维奇,玛丽娜·伊万诺夫娜见了这个小伙子也觉得合乎心意,穆尔对他很依恋,父亲对他态度也很殷切。现在,阿莉娅和穆里亚两个人,常常成双成对来到别墅,有时候穆里亚就留下来在这里过夜,早晨,他们俩再一道做伴去上班。他们已经租赁了房子,打算等到9月去城里居住,他把自己的住所留给了第一个妻子,阿里阿德娜·谢尔盖耶夫娜觉得幸福。“当时,我感到真正的幸福,意识到自己的幸福,并非通过比较,才有幸福感,而是简单朴素的生活,每天都觉得幸福——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不料,这种幸福,猝然之间就破灭了……
“后来我过的日子,不堪回首!……”这是阿莉娅日后的说法。
茨维塔耶娃和艾伏隆这一家人回国时正赶上严酷的时代。告密、怀疑,成了生活的常态。正直诚实、没有任何罪行的人被关进监狱,审判、枪毙,被宣告为“人民公敌”。从国外回来的人,或者曾经到国外出差的人,往往被视为外国的间谍、特务。
简而言之,1939年8月27日,阿里阿德娜·谢尔盖耶夫娜被逮捕。“凌晨时刻,我被押进一辆小汽车离开了鲍尔舍沃,那个早晨我最后一次看到妈妈、爸爸和弟弟。一生当中的很多事情,在那个早晨突然之间都被切断了……”
大约有一年半甚至更长的时间,玛丽娜·茨维塔耶娃得不到女儿的任何消息。长年累月的痛苦等待,那是最折磨人、最难熬的一段日子,她不仅要往监狱里送东西,求人转交给女儿,还要给谢尔盖·雅可夫列维奇送东西,女儿被捕后不久,1939年10月10日,他也被逮捕,1941年惨遭枪杀。
得知阿莉娅被流放到劳改营以后,玛丽娜·茨维塔耶娃还没有弄清楚确切的地址,就匆匆忙忙写信,一张接一张把明信片寄往科米自治共和国,寄往克尼亚日波戈斯特镇。
1941年4月11日,茨维塔耶娃收到了阿莉娅寄来的第一封书信。终于可以通信了。母亲、弟弟、穆里亚、两个姑妈,都给阿莉娅写信。阿莉娅长时间不知道亲人们的生活状况,现在急切地想了解他们的各种信息,她向妈妈承认,当她收到亲人来信的时候,既高兴,又难过,情不自禁回想起往日的生活情景……
战争爆发了。往劳改营寄信的邮路中断了。只有等到1942年夏天,阿莉娅才收到信件,知道了穆里亚和两个姑妈的消息。但是,妈妈没来信,穆尔也没来信……得不到母亲和弟弟的音信,让阿莉娅特别痛苦,她一封接一封地写信,反复询问:“怎么从战争开始,一直没有妈妈和弟弟的消息呢?……”“穆里亚写信说,妈妈和弟弟还活着,身体健康,他们疏散去了某个地方……”,“妈妈和穆尔究竟在什么地方哪?已经两年啦,没有他们的任何音信……”但是谁都不忍心写信把真实情况告诉她,早在1941年8月31日,玛丽娜·伊万诺夫娜·茨维塔耶娃已经在叶拉布加上吊自杀了。最终打破沉默的是姑妈伊丽莎白·雅可甫列夫娜,不过,她并没有把全部实情都告诉阿莉娅。1942年7月13日,阿莉娅给两个姑妈写信说:
“我亲爱的莉莉娅和济娜!昨天收到了你们的来信,知道母亲已经不在了。谢谢你们,终于结束了愚蠢的游戏,为了隐瞒妈妈的死讯,长期保持沉默。有时候怜悯也很残忍!
恳求你们把我母亲死亡的详细情况告诉我——地点、时间,得的什么病?什么人在她身边?穆尔是不是跟她在一起?是不是她只有孤零零一个人?1939年她带回来的那些手稿,最后的作品,主要是翻译,还有相片、书籍、物品,现在都存放在什么地方?务必要妥善保存,尽力保持原状。请写信告诉我,最后一次见到她是什么时候?她说过什么话没有?请写信告诉我,小弟弟穆尔在哪里?是不是发生了什么意外?他的生活条件怎么样?我知道,穆里亚经常帮助他,可是有人帮助难道就够了吗?
看了你们的来信,我痛苦得要命。我从来没有想过,妈妈会死亡,从来没有想过,父母会离开人世……”
阿莉娅在另一封信里写道:“假如我跟妈妈在一起,可能她就死不了。我们一起生活,她背负沉重的十字架,我能跟她分担,苦难再深重,不至于压跨她……”
母亲的档案资料存放在什么地方,具体有多少文档,这些疑问一直让阿里阿德娜·谢尔盖耶夫娜放心不下。这时候她还不知道,玛丽娜·伊万诺夫娜随身带到叶拉布加的手稿和文件,被穆尔带回了莫斯科,存放在姑妈莉莉娅家里,而母亲匆忙离开莫斯科时留给熟人保管的资料,被穆里亚取了回来,全都搬运到梅尔兹利亚科夫斯基巷保存。
穆尔开始给姐姐写信,他被疏散到塔什干,在那里上中学。起初,他不敢给姐姐写信,怕她猜到母亲已经死亡。现在,一家人生离死别,活下来的人只有他们姐弟了。作为姐姐,阿里阿德娜·谢尔盖耶夫娜多么渴望离开劳改营,回去照顾弟弟呀!她在写给穆里亚、写给姑妈的书信当中,总是不放心,非常惦记穆尔。
而时光流逝……穆尔中学毕业了,他又回到了莫斯科,考进了以高尔基命名的文学院。应征入伍的年龄到了。1944年2月26日,他被征集参军,上了前线。7月7日作战牺牲……
战争结束了。阿里阿德娜·谢尔盖耶夫娜还被关押在劳改营里。她被判刑八年——怀疑她是特务。一直等到1947年8月27日才获释。
![](https://img.haomeiwen.com/i610366/a3a3859ceaee42e7.jpg)
内容介绍:
《缅怀玛丽娜•茨维塔耶娃:女儿的回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文学纪念碑丛书”015。这是一本文学回忆录,讲述女儿心目中的茨维塔耶娃,另有诺奖得主帕斯捷尔纳克书信数十封。书中对茨维塔耶娃诗歌所作的解释,对许多诗行是如何诞生的描述,都是历史的见证,资料格外珍贵。
“文学纪念碑丛书”中还有两本和茨维塔耶娃相关的作品,分别是:《茨维塔耶娃:生活与创作(上、中、下)》,这部平实丰赡的传记其广度与深度与茨的声名是相称的;《寒冰的篝火—同时代人回忆茨维塔耶娃》:立体呈现茨两极化的性格与精神面貌。
除了“文学纪念碑丛书”内的三本作品之外,我社还有一个“茨维塔耶娃作品系列”,分别是:《火焰的喷泉:茨维塔耶娃书信选》、《刀尖上的舞蹈——茨维塔耶娃散文选》、《致一百年以后的你——茨维塔耶娃诗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