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而未安的王道士

作者: 大智度彼岸 | 来源:发表于2019-05-10 12:51 被阅读3次

王道士,名为王圆菉,湖北麻城人,生于1849年。光绪年间曾是肃州的兵勇,退役后即在敦煌当了道士。他的出名源自发现敦煌莫高窟石室。

一九〇〇年,不识字的王道士雇了一位杨姓的穷士为自己记账写字。有一天,杨某在墙壁上磕烟袋锅,空洞的回响引起了他的注意。于是,敦煌莫高窟石室重现人间。有人说,这是王道士“罪恶”开始。

其实,王道士发现这座洞窟和此中深藏的无量宝藏时,最先想到的,是向当时满清的敦煌地方官报告。而且,他一次次遭到各级官员漠视的情况下,逐级上报,甚至修书递到了太后老佛爷那里。

然而大清命官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些文物的价值,只命令王道士自行保护莫高窟,却没有提供任何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王道士只好四处化缘,惨淡维持。那时候,并没有人关心王道士的发现和苦守到底是功还是过。

直到斯坦因、希伯和等外国人相继以廉价欺骗的手段,从莫高窟购去大批文物之后,才引起了清廷的注意。于是下令,将余下文物运往京师。据说最终抵达京城的文物只有八千多件,其他有很多在沿途遗失毁损,或被经手人员私藏。

鲁迅在《谈所谓大内档案》一文中说:“中国公共的东西,实在不容易保存。如果当局者是外行,他便将东西糟完,倘是内行,他便将东西偷完。而其实也并不单是对于书籍或古董。”

如今,百余年过去,敦煌文化遗产散落世界多地,他的巨大价值也早以为人看重。于是有人认为,王道士是罪人,因为他出卖了国宝。尽管他用卖文物的钱修缮洞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莫高窟,也不能洗去他的罪名。

然而,没有人去问责当年漠然应对王道士报告的那些官员,却对这位没文化又没钱的穷道士极尽口诛笔伐。大家看不到作为文化人的张大千对敦煌壁画自私的破坏,也不去谴责当年剩余文物运往京城过程中上下其手的经手人,只对这个当年五十岁的穷老道绝不放过。

一九三二年,王道士以八十二岁高龄去世了,徒众为他建了塔。如今,很多人看到了这座塔,知道了王道士和莫高窟的故事。有的人认为他是中国人的耻辱,也有人为他感到骄傲。然而已经化成一抔灰烟的王道士却再也听不到了。

这些年,散落异国的敦煌文物不仅得到了很好的包管,而且正在借助网络电子化工程,把这些文物分享给世界各地的敦煌研究者和爱好者。相比之下,我们对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就落后的多了去。甚至还有各种原因的毁坏破损。其中原因,有的可以说出来,有的却不能够说……

于是经常听到有人感慨,文物到了外国人那里,或许比留在他的祖国更安全些。在外人手里,我们毕竟还有机会看到它们。

相关文章

  • 息而未安的王道士

    王道士,名为王圆菉,湖北麻城人,生于1849年。光绪年间曾是肃州的兵勇,退役后即在敦煌当了道士。他的出名源自发现敦...

  • 安 息

    有两个画家,相约各绘一幅画,表露安息之意。 第一个画家画下一个大湖,风静浪平,湖面如镜;山上的美景在水中映得清清楚...

  • 日落而息朝未做。

    透过世俗的门瞥见零散的灰尘纷扬落地后看不见一点影踪平凡到 未曾受过崇高的礼赞也幸好 还没领略凄凉的奚落像章鱼吐出的...

  • 未息的雨

    这个季节 晴天 像是躲了起来 偶尔 轻轻露出一面 便又不知藏到哪里 于是 这个季节 雨声不息 落在所有的眼里 还有...

  • (1)未息

    初见舒云,是在初中时代。 那时的我,还是一个懵懂天真的男孩。对未来没有幻想,对当下没有埋怨,生活得无忧无虑。 舒云...

  • (2)未息

    那个冬天很快便过去,自那天后,我的拖延症像是被克服了一般。许多次她面带笑容地收我作业时,我开心极了,原来她笑起来比...

  • (3)未息

    终于我还是跟她告白了,得到了我想要的结果。成绩优异的她自然是没有同意我的追求,而是答应了我高中结束后她就和我在一起...

  • 达摩多罗禅经 第三講

    第三讲 孙医师报告:安那般那是入出息。 我是在入息确定后而进入随息。 随息时心随息转, 所以没有数的主观任用了。 ...

  • 慢慢来,贵在持而未息!

    大家好我是拾忆薄荷,一个爱分享经历,喜爱用文字记录生活的90后,希望我的文字能温暖和治愈到你!让你在漫长的人生道路...

  • 安与息

    我听说人类原来的家乡叫“归墟” 那儿曾经有人居住,然后荒废 当然只道是听说 我也听说人逝去后会成为尘土,流星,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息而未安的王道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hta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