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每周读一章
《跃迁》读书笔记|学会分辨知识源头与二三四手信息

《跃迁》读书笔记|学会分辨知识源头与二三四手信息

作者: 史远方 | 来源:发表于2020-05-22 19:37 被阅读0次

    《跃迁》读书笔记|学会分辨知识源头与二三四手信息

    本周学习的书目是《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本章题目为《第3章联机学习》。

    01 知识源头与二三四手信息

    1. 知识的源头是站在人类认知边缘,研究、思考和验证的人。他们的一些新鲜的思考,在脑子里、笔记本上,还未进行详细加工,但是新鲜热辣。一些知识经过系统化,成为专业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或者圈内人互相讨论的内容。
      • 一手研究论文,行业的学术期刊,行业最新数据报告;
      • 行业大牛的最新沟通和思考,通过谈话获得。
    2. 二手知识含金量很高,忠实转述,但是有清晰的论据和出处。
      • 名校的教科书,MOOC(慕课)里推荐的一手材料,维基百科;
      • 中立第三方的行业调查报告;
      • 讲述底层逻辑、思考质量比较高、略微难懂的书和文章,比如《国富论》《穷查理宝典》《决策与判断》等;
      • 各行业领军人物、行业大牛推荐的书单、豆列,以及在自己公众号发的文章。
    3. 三手知识是畅销书,这些文字已经被改成公众可以理解、方便传播的文字,但是因为大众的认知能力较低,所以加入了大量的案例、故事以及不精确的概念。
    4. 四手知识是你常看到的:根据这些畅销书和理论,大部分人写了很多基于个人体验的鸡汤,加入了太多个人故事(比如,《我是如何一个小时挣到200万的》)或者情绪因素(比如,《看懂这个不转就不是中国人》)。讲一个观点,灌你无数“鸡精”。大部分公众号、头条都属于此类。

    02 区分三种阅读

    可以根据认知目的不同,设定不同的目标,分配不同的资源。
    比如说我自己这个月的认知资源配置:
    认知性阅读: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反脆弱》等书的写作技巧,为写书做准备。
    提升心智的认知难度很大,属于“攻读”,需要有大段的时间和系统的阅读,我一般放在早上或夜深。最好还要配置高人讨论以及实践的环境。我找到了业内最好的编辑和作者,一起讨论如何写好有冲击力的书。
    知识性阅读: 各种行业调查报告、行业论坛,大量专业书籍,如《人生设计》《生涯混沌理论》《认识电影》《好好学习》。
    知识性阅读的目标就是知道某事,所以特别适合碎片化学习和社交型学习。认知资源可以配置在上下班路上,用碎片化时间检索式地阅读,实在不行拜托别人读,然后交流。读的时候迅速判断是不是有用的知识,决定自己的涉入深度。
    娱乐性阅读: 比如《爱情刽子手》《理想的下午》,以及各种电影……
    娱乐性阅读主要用来放松和陶冶,认知资源可以很低,累的时候翻几页,比如两次谈事之间读,有换脑子的感觉。

    03 功利读书法

    “认知效率”:认知收益和时间精力之比。
    提高认知效率最有效的工具就是“极强的目的性”,我(古典)称之为功利读书法。

    1. 极其功利地少读书
      认知心理学认为,成人学习有三个前提要求的时候效率最高,即有目标导向、有即时反馈、最近发展区。简单地说,能解决当下问题的、学了有地方用的、难度适中的知识最有效。
      我已经关掉朋友圈功能一个多月了,并没有错过身边任何值得学习的东西,因为我学习的东西是极其功利的 ——从遇到的问题出发,从我能实践的领域出发去找合适的认知材料。
    2. 极其功利地配置资源
      一定要强忍住买书的欲望,极其功利地分配资源 ——从你自己的需求开始,区分三种阅读,设定目标,分配资源。
    3. 不要从第一页开始读书
      更好的方法是先选书——先看书评,中文的看豆瓣,英文的看国外亚马逊的评论,一般很有用。平行比较几本书,选择一本。
      然后再看目录,一般的购书网站都有。大概知道书的内容和框架,有时候有趣的序也值得一读。
      最后再看具体章节。直接切入重要的章节,系统学习则从目录开始看。
      这样的确会用大概15分钟时间来选书,但是比起你在一本无用的书上花好几个小时,是不是认知效率提升多了?

    04 知识晶体

    知识量和知识点之间的架构非常重要。如果知识点之间能够形成稳定的架构,知识就形成一种“知识晶体”。知识从散装变成了晶体,就变得不容易磨损,强度很大,也容易整体提取。
    知识晶体的多少,也决定了你的专业程度。心理学家西蒙发现国际象棋大师的工作记忆并没有显著高于常人,但是他们长时记忆里有5万~10万个棋局组块。高手们脑子里都是一套套的知识晶体。

    例子:星座就是个特别典型的知识晶体。
    满天星星谁都记不住,古人用自己的想象力把这些相距数千光年的星星连接起来,形成“晶体”(整合知识),然后再给晶体赋予美好的故事(形象化呈现)。
    只要你受过几小时训练,在夏天的晚上认出星星不是难事。

    05 让知识变成知识晶体的4种结构

    如何让知识变成知识晶体?下面是4种常见的知识结构:
    关联,树状,序列,数据。 你可以简称为“关书(树)叙(序)述(数)”——知识晶体有一种让你关上书本,依然可以叙述的能力。

    1. 树状结构:体现事物层级、包含关系
      树状结构其实是人类知识最常见的结晶,所以放在第一位。麻省理工学院计算认知科学实验室主任乔什用计算模拟了循环结构、星星结构、方块结构、链条结构等,最终用数学方法证明人类最佳的抽象知识结构是树形结构
      最经典的树形结构是书的目录。再比如,知识管理分为知识储存、知识提取、知识呈现三个部分,是典型的树形结构。
      这些层级用首字母缩写的方式呈现 ,就变成了常见的××法则,比如SMART法则、发现天赋的SIGN法则。
      中文其实叫作口诀法。我在讲教学设计的时候提到“金贵十分恋”的口诀,分别代表“进入导语——规则——时间——分享要求——练习开始”。
      把知识进行树状处理,编成口诀,就是一个好方式。
    2. 关联结构:体现事物相互关系
      比如《超级个体》专栏中常常出现的金字塔结构,展现的就是一种“底层为基础,逐渐升级”的关系,比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而漏斗恰恰相反,展示的是“上面不要就漏下来”的关系,比如求职金字塔。
      还有典型的四分法,比如我们熟悉的SWOT分析——时间管理的“重要——紧急”四象限,展现的是两个维度评价的关系。
      公式也是关系结构,比如E=mc²,展现的是能量、质量和光速的关系。
    3. 序列关系:体现先后、因果关系
      序列关系是一种流程图式的知识结构,用来展现事情的前后、因果和逻辑关系。
      最常见的就是工作流程图,比如说明书的步骤指南(第一步,第二步,然后是第三步)。再比如我提到的“不从第一页开始读书”就是典型的序列关系:找书——目录——章节。
    4. 数据结构:体现数量差异关系
      最后一种知识结构是数据结构。平时常见的柱状图、饼图、增长曲线……数据结构图展示的是事物空间、时间上的差异性,这就不多说了。
      有很多知识结构呈现之巧妙,真的是让人叹为观止,本身就自带美感,比如太极八卦图。
      黑白两个部分平分秋色,代表阴阳调和、相互依存和平衡。

    06 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07 联机学习者李小龙

    李小龙刚到美国的时候,19岁,练习过几年咏春拳,但也不是最杰出的。而他24岁受邀作为嘉宾出席加州长堤国际空手道锦标赛,在唐人街打败其他中国武术高手时,已然有一代高手风范,其间只用了5年。
    李小龙也许是中国武术界第一个联机学习者。当时的武术界相对封闭,一人拜入某个流派,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未经允许学别家的功夫就是欺师灭祖,更别说公开传授了。李小龙没有这种门派之见,大二开始他就租了个停车场开始教授咏春拳。这吸引了大量的功夫高手,他最早收的两名学生,一个练习柔道,一个练习空手道。李小龙不仅教授功夫,还教授课堂上刚学到的哲学和心理学,搭建起自己的武术哲学体系。整合了传统中国武术和西方哲学心理学的这套功夫后,李小龙将其命名为截拳道。这是他传授给世界的第一个知识模块。
    李小龙的截拳道是开放的,宗旨是“以无法为有法,以无极为有极”,没有门派之别。他经常从弟子那里学习他们的武术,迅速整合入截拳道又分享给更多弟子。学习——理解——分享,是非常快速的小循环,他自己的功夫逐渐集大成。
    万维钢曾经这样点评:“只有在竞争不充分的领域,才有流派。”李小龙就是一个无门无派的人:《精武门》里酷炫的双节棍,是他从美籍菲律宾武术家伊诺山度那里学的;《龙争虎斗》里标志性的高踢腿,是他从跆拳道高手李峻九那里学到的,他也分享给对方隐秘出拳的秘诀;他的体格趋近完美,那是用西方健身系统训练的功劳;他的步法灵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拳王阿里的蝴蝶步。

    08 “用答案换答案”的联机学习

    联机学习不是自己找答案,而是“用答案换答案”。相比于过去“学习——思考”的单机学习,这是一种镶嵌在社会网络之中的学习方式:

    1. 先打磨第一个知识模块;
    2. 抛出去,换回别人的知识模块;
    3. 重复前两步,积累足够多的知识模块;
    4. 整合出自己的体系,实现知识跃迁。

    09 三种学习思路

    三种学习思路。

    • 自学:自己找答案;
    • 联机学习:和同行交流,用答案换答案;
    • 跨界联机学习:跨行学习交流,用答案换答案。

    你是哪一种思路?可以看看自己遇到问题时的第一反应:

    • 遇到问题,苦思:“这可怎么办?”想一晚上不得;
    • 遇到问题,找书:“哪里有答案?”开始通过网络、书来找资料;
    • 遇到问题,找人:“谁最有可能知道这个答案?在这之前我要准备些什么?”然后准备沟通,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联机社交学习才是最快的学习方式。人类历史上三次最著名的知识大爆炸,都是跨界联机学习的直接成果: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古希腊文明诞生、文艺复兴。

    10 思想夜宴

    1. 准备:
      找到4个不同领域、对思考有兴趣的朋友,然后请他们每个人再邀请一个朋友来,要求只有一个:愿意主动贡献想法,尽量多元化,彼此不要太熟!
    2. 提前拉群,在群里丢出几个话题,大家选择最想聊的那一个。话题越具体越好,比如,不要问“如何从小到大做好一个知识品牌?”而应该问“我现在就想在中国推广正念冥想这个理念,如何快速施展影响力?”越清晰的话题,越容易提前准备。
    3. 激发:
      (1)8点吃完晚饭以后开始。不要约饭局——集体吃饭和集体思考不兼容;
      (2)主持人控制时间和节奏,可以打断。记录员简要记录所有内容;
      (3)第一轮每个人用5分钟简单说说自己的想法,控制在1个小时左右;
      (4)休息,足够长的聊天时间方便私下交流意见;
      (5)第二轮,自由发言开喷。70分钟左右;
      (6)收获最大的人买单。
    4. 成果:
      (1)不要着急当晚出结果,当晚出的结果往往都不靠谱;
      (2)第二天把记录发给所有人,约定有新的成果,一定再丢进群里继续讨论;
      (3)不要期待每个人都靠谱,每次大概有一半的人靠谱就好。

    每次换一半人,大概3~4次以后,会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你们的思考质量相当、领域互异,但是彼此都信任对方的智商,互为对方的大脑。这个小群体开始熟悉对方的主题,随时在线沟通,也自动在为对方寻找资源——这种大脑联机的小团体有一两个,在专业领域会有巨大的成就。

    11 问题树

    真正串联一个又一个知识的,不是学科知识,而是场景问题。学海无涯,终身学习者很容易陷入为学习而学习的窘境。你需要一棵“问题树”。
    和知识树不一样,问题树依托一个真实的、高价值,并有可能被解决的问题 来展开。它包括4个方面:

    • 我们面临什么样的问题?
    • 我们如何知道自己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
    • 我们会遇到哪些挑战和障碍?
    • 我们有什么可能的解决方案?

    以上4个问题会出现很多关键词,指向各个领域,每个领域又会产生新的关键词,然后生长成一棵关于这个问题的“问题树”。

    12 英特尔穿越存储器劫难

    20世纪80年代,英特尔公司还是一个存储器公司。面对日本存储器厂家的低价策略,英特尔连续6个季度出现亏损。1985年的一天,英特尔总裁安迪·S.格鲁夫在办公室里与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摩尔谈论公司的困境。格鲁夫问摩尔:“如果我们下了台,另选一名新总裁,你认为他会采取什么行动?”摩尔犹豫了一下,答道:“他会放弃存储器的生意。”格鲁夫目不转睛地望着摩尔说:“你我为什么不走出这扇门,然后自己动手?”1986年,公司提出新的口号:“英特尔,微处理器公司”。英特尔顺利地穿越了存储器劫难的死亡之谷,实现绝地翻盘。

    13 5个绝佳的思考角度

    5个绝佳的思考角度

    1. 证据:我们怎么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
    2. 视角:如果站在其他人的视角看这个问题,会怎么样?如果换一个角度会怎么样?
    3. 联系:他们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规律和模式?我们以前在哪儿见过这种模式?
    4. 猜想:如果它与众不同,那是什么样的?
    5. 相关:它为什么重要?

    这5个问题是教育界传奇人物、“小型学校运动”的开拓者梅尔提出来的,他也是第一个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的教育学家。在他的学校,知识点不重要,这5个问题却是讨论的核心。每一节课大家都围绕这5个问题提问,并一一解决。梅尔的学校只有1%的学生没有完成中学教育,而纽约市的中学辍学率在40%~60%。
    如果遇到一个问题,不妨从这5个角度组织知识,往往其中有一个能触发奇效。

    14 知识IPO

    I:输入问题(Input a question),以持续解决问题为目标;
    P:解决问题(Problem solving),以整合多学科知识为手段;
    O:输出产品(Output),通过咨询研发、授课整合和写作,让思想产品化。
    我(古典)把这套系统叫作知识IPO。这是一套高效的把知识整合产品化的个人商业模式。

    15 分享输出的益处

    最好的检验输入的方式就是输出,而检验输出的最好方式,就是实际解决一个问题。帮别人解决问题,看似是他人“白白”获益,但是自己也重新打磨了思想,修正了很多错误,自己的收益更大。
    在行(著名知识交换网站)网上,姬十三有一个“陪你聊聊创业想法”的约见,只要300元。这是他的聪明之处,姬十三的建议远远不止300元,但是一次次地帮你解决问题,他脑子里也在反复打磨自己的知识积木,不知道哪天就会闪现出一个绝佳的产品点子。
    秋叶是“IP大本营”创始人、国内社群运营的顶级高手。要知道,社群运营是一个非常累的事,一般人很难有认知资源再去思考背后的规律。偏偏秋叶的玩法是层出不穷、不断领先的,这种价值可想而知;偏偏秋叶的一大爱好就是分享——每次我有什么想不出来的地方,只要给他电话,他总会尽全力给我分享所有玩法,毫无保留。分享让他成为业内意见领袖,帮他结交了众多好友,重要的是,让他时刻思考新的可能。

    『何远舟的得到』:「其实,这就是“教是最好的学”的例子。」

    拾遗:笑话-口香糖

    王小波讲过一个笑话:
    “二战”时将军视察前线,看到一个新兵很紧张,于是给他一块口香糖。
    “好点了吗?”将军问。
    “好多了,长官。不过这口香糖为什么没味道?”士兵问。
    “因为我嚼过了。”将军说。

    这是尾巴。


    PS:阳志平老师说:在任何时候,精读一章错不了,它是一种性价比极高,并且容易坚持十年以上的方法。我准备通过每周读一章书的最小行动,降低认知负荷,提高学习效率,日拱一卒向前进。以十年时间尺度自我修炼,努力让自己的人生变得丰盈而有趣。


    跃迁.序言
    跃迁.第1章高手的暗箱
    跃迁.第2章高手战略
    跃迁.第3章联机学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跃迁》读书笔记|学会分辨知识源头与二三四手信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huca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