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多的自我意识,反而会束缚自己
就是想得太多,以为别人特别会在意你。例如在开会时不敢举手发言,担心别人会笑话你提出的问题,或者发表离题的意见会被人瞧不起,这些自我意识会牵绊着自己、严重束缚着自己的言行,最后可能就只想保持沉默,什么都不做。
不是肯定自我,而是接纳自我
“受自我意识羁绊,不能无拘无束心动”的毛病,很多人都有,回过头想想,这些想法的“目的”是什么?
其实,这是没有自信的表现,尽量避免在人际关系中展露本真的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就不一样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无拘无束,在人前就是做不多,顾忌特别多,心理活动特别多。
人的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起点是“课题分离”,终点是“共同体感觉”。
共同体感觉,就是把对自己的执着转换成对他人的关心,建立起共同体感觉。这需要从以下三点做起:“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
自我接纳:我们既不能丢弃更不能更换“我”这个容器。但是,重要的是“如何利用被给予的东西”来改变对“我”的看法和利用方法。
他者信赖:对他人给予无条件信赖。
我们要做的是既能接纳自己又能信赖他人。
他者贡献: 最容易理解的他者贡献就是工作——到社会上去工作或者做家务。劳动并不是赚取金钱的手段,我们通过劳动来实现他者贡献、参与共同体、体会“我对他人有用”,进而获得自己的存在价值。有些富豪拥有了一生都花不完的巨额财产,但他们中的多数人至今依然忙碌着工作着。因为“他者贡献”而获得“可以在这里的”归属感。
总结: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他者贡献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整体。
正因为接受了真实的自我——也就是“自我接纳”——才能够不惧怕背叛地做到“他者信赖”;而且,正因为对他人给予无条件的信赖并能够视他人为自己的伙伴,才能够做到“他者贡献”;正因为对他人有所贡献,才能够体会到“我对他人有用”进而接受真实的自己,做到“自我接纳”。
我们并不缺乏能力,只是缺乏勇气,获得幸福的勇气,人际关系中,自由的代价就是被别人讨厌,获得幸福的勇气也包括“被讨厌的勇气”,一旦拥有了这种勇气,你的人际关系也会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
其实,一个人的力量很大,大到你可以拥有足够的勇气。
网友评论